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说“菩提本无树”比“身是菩提树”的参悟高呢?

首页

为什么说“菩提本无树”比“身是菩提树”的参悟高呢?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慧能大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7 03:03:51
      佛教认为,一切法都是相上有,性上空,空有不二,当体即空,了无所得。
    这两首偈子,都是说一心的!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
      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
      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身是菩提树”著了有相,“菩提本无树”才是空的境界。所以,后者比前者的境界要高!。

    C***

    2018-04-17 03:03:51

其他答案

    2018-04-17 06:03:51
  • 刚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人,全神贯注在骑车上,一走神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完全会骑自行车的人,可以悠游自在的和别人谈笑风生,可以思考别的事情,他心理已不存在“骑车”、“车技”这类概念。
    有树、无树亦此类。

    暮***

    2018-04-17 06:03:51

  • 2018-04-17 05:03:51
  • “菩提树”、“明镜台”是来比喻自己对佛法的认识。而
    六祖“菩提本无树”中的“菩提”,则指的是真实本心。
    禅宗的核心,以及佛法的核心讲的就是“菩提”即真实本
    心如来藏。而六祖的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时比神秀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要高明得多。
    因为“菩提”确实有空的体性,是无形无相的,无觉无知
    的,是“诸入不会”的。所以,并无菩提树、明镜台等实
    物可供人“勤拂试”。但佛法不是如虚空一样的空,不是
    断灭空,不是世俗认识所能了知的。是即相离相,无相无
    不相的,是不即空有二边,而亦空有二边的。
    所以说,这禅诗是在六祖亲证菩提之前的诗,并不代表他
    后来亲证菩提后,对佛法的正确认识。禅门是无门为门,
    扫除一切相,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春***

    2018-04-17 05:03:51

  • 2018-04-17 05:03:51
  •    "菩提本无树": 菩提在经中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但实际上菩提不是树,而是觉悟与智慧。
    "明镜亦非台": 明镜是指我们清净禅定的心境,何"台"之有?
    "本来无一物": 清净的心,原本是什么都没有的,
    "何处惹尘埃": 回应了上一句,问为何众生有如此多的烦恼? 就是不觉悟,不开慧,
      两者对比之下,不难看出,神秀大师的字里行间还透露着“执著”,也就是说心还有所挂碍——他的心里还惦记着“菩提树”,“明镜台”。
      既然神秀大师对它们如此看重,那他又怎能容忍它们受到“尘埃”的沾染呢?所以难免就要为之“勤拂拭”了,也就无法从“菩提树”,“明镜台”,乃至“尘埃”中解脱出来了,一辈子也就一直“拂拭”下去而已了。而慧能大师已经去除了对有心而生出的万法的执着,也就是说“菩提树”,“明镜台”,乃至“尘埃”等等一切,都是我们心所生出来的虚幻不长久的,生成它们的心才是长久存在的真实。
      所以,心才为一切的源头——心为主,法为次。如果心被法所役,而产生对任何事物的执着,就成了颠倒迷惑了;反之,心就获得了自在,不再执著自己所生出来的任何事物,从而脱离了束缚而获得了解脱,也就是转迷成悟了。所以慧能大师就比神秀大师自在多了。真应了当代净空法师的“看破,放下,自在”之说了。
       此典出自《六祖坛经》,背景是五祖弘忍,令每个弟子出一个偈(相当于俗家作诗)回答问题。神秀回答如网友“为你”所述,六祖慧能,虽才智超群,已经领悟禅宗要义,但当时不识字,请人帮忙,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称好,弘忍大师说,这个不好,随即用鞋底擦掉字迹。
      其实弘忍也认为这是最好答案,因为担心慧能才华外露,为人所害,采取如此下策。随后弘忍在夜晚用幔帐遮蔽灯光,向慧能秘密传授《金刚经》。(典出《六祖坛经》) 那么“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到底什么意思?“菩提树”一词网友“为你”已经有答案,其实他说的仅仅是“有”的意思,“无”的意思没有讲。
      我不是佛教徒,粗读一些佛学书而已,请甄别听我外行的话。佛学很多经典谈论的都是心理界的有与无,或说是空与色。色即有,即存在着的物质界。无,空,说的是物质界的事情是否在心理上留下印象,留下什么样、多深的印象。佛学要旨就是让人们去掉这些心理印象,达到空的境界。
      说白了就是“拿得起,放得下”,我觉得全部佛学就这么6个字。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个训蛇师傅,把蛇放在卧室里,你尽可以睡觉,你知道它不会伤害你。你家人和你同睡,他不知道卧室有蛇,所以不恐惧。可他害怕、而又知道卧室有蛇,很恐惧。蛇存在是色,是有,不怕是空,是无,那是你得心理境界;你的家人,则是没有摆脱色界,恐惧,没有达到空得境界。
      当然,佛讲究空,并非是你恐惧得事要空,喜怒哀思悲恐惊都因此去掉。这就是修炼的境界。 菩提树事物质界真实的物质,也是佛教徒心之所系。追求它未免有功利心,修炼得忘记它才是真境界。所以神秀说“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没有达到境界,而慧能所说为众人惊叹,师父认可。
       。

    卖***

    2018-04-17 05:03:51

  • 2018-04-17 04:03:51
  • 阿弥陀佛!
    “菩提本无树”,这是说人的“本性”、“真性”。在“真性”里,哪里有什么“菩提树”、“明净台”之类的分别执著呢?所以,明心见性的人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而“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这是对“身”和“心”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见性。见真性和没有见真性,在境界上相差是非常远的,所以,“菩提本无树”的境界比“身是菩提树”的境界高太多了!
    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

    在***

    2018-04-17 04:03:51

  • 2018-04-17 04:03:51
  • 身是菩提树、为有境界,菩提本无树,是无为境界。
    

    只***

    2018-04-17 04:03:51

  • 2018-04-17 03:03:51
  • 高就高在空无一物上。

    任***

    2018-04-17 03:03:51

  • 2018-04-17 03:03:51
  •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菩提本非树,玉镜亦非台;立足尚无境,何处惹尘埃?
     ~~~~~~~~~~~~~~~~~~~~~~~~

    周***

    2018-04-17 03:03: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