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问诸位——微生物有没有佛性、能不能成佛?

首页

请问诸位——微生物有没有佛性、能不能成佛?

之前那个问题答案采纳得太快了,所以再开一题深究一下。说一阐提有佛性并不奇怪;菌类、水母、草履虫、那些会捕食的植物,等等这些,是否含藏佛性、是否能修成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2-18 00:05:29
    它们虽是庸灵,一样都有佛性,连细菌病毒都一样本具佛性。毋需用佛经背书证明,或到自证佛性了悟众生同体:看看它们面对不同环境,跟我们没差,照样能演化去适应新环境;且最终如无五逆重罪,照样修成佛道
    秦兄您好!
    弟浅见请兄卓参:湿生亦是众生,纵使大多数植物和部分微生物没有情识,但仍为众生,仍有心;彼虽无脑,懂趋光,有生死,会活---包括裂殖,故无论依报或正报、是否有情或无情,皆源于佛性,故不脱佛性。
    日本有位教授江本?俨┦吭运鹘峋笛椋鹁?摘如附图),如对水称赞或好言,则结晶很美且有规则;如对其咒骂或恶语,则结晶紊乱而难看,且易腐臭,原因无他,佛性使然。
    

    竹***

    2011-02-18 00:05:29

其他答案

    2011-02-19 11:23:15
  •   通常在佛经中,将有情众生的出生形态分为四种:
    一、胎生。如人类、哺乳动物等。
    二、卵生。如鸟类、爬行动物、昆虫等。
    三、化生。指由业力忽然而生,没有经过孕育过程,如天界、饿鬼、地狱道众生等。
    四、湿生。
    上面列出“四生”的目的,我是想采用一种反向推导的方式,即如果说有情众生都落在“四生”范畴,那么,反过来,只要不属于“四生”范畴的,就可以认为不算“有情众生”。
      这里面,胎、卵、化生形式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对于现代科学所说的低等微生物,就要看是不是属于“湿生”这个范畴。 对于“四生”中“湿生”的解释,古代的注释书上叙述得比较模糊,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人们对微生物得观察和知识缺乏所致(或者说和我们今天科学的视角不同),文明/文化背景的因素通常都会严重影响理论的诠释。
       《俱舍论》八卷十一页云:云何湿生?谓有情类,生从湿气,是名湿生。如虫飞蛾蚊蚰蜒等。说实话,虽然《俱舍论》是佛教中比较重要的一部论书,但我对于这个湿生的解释实在不能认可,可以说是这样一种心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按照这个解释,实际上卵生的界限就不清晰了,其所举那些例子,按今天生物学看,实际上都属于卵生。
      而且,阿含经中记载有释迦世尊之语:“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可见,“虫”在古代并不是一个生物类别,而是泛指比较体型小(乃至更小)的生物。 对于“湿生”这种形式,个人分析认为应该是指“分裂生殖”。 “分裂生殖简称裂殖。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或多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单胞藻和原生动物的裂殖实际是一次细胞分裂。细菌和蓝藻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横裂;变形虫细胞通过一次有丝分裂,横裂为两个新个体;草履虫细胞分裂方式为横裂,分裂时小核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则进行无丝分裂;眼虫和硅藻的细胞分裂方式是纵裂。疟原虫的滋养体成熟时进行多次核分裂,形成很多裂殖体”。
      分裂生殖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在“液体”环境中进行,我认为这就是“湿生”的“湿”的意思。这样,我们就可以认识到,释迦世尊实际上至少把一部分微生物视为“虫”--也就是一种微小的有情众生。 那么微生物中也肯定不全部属于有情,具体是属于“无情”还是“有情”,需要看是否有“情识”的存在,这个在现代科学中也还不能完全验证和归类。
      大多数植物和一部分微生物,没有情识存在,只是一种有机生物体,那么就属于“依报”,而非“正报”,不是轮回业报的主体。

    秦***

    2011-02-19 11:23:15

  • 2011-02-18 12:20:54
  • 众生分两类:
    有情、无情。有情众生是靠情感繁衍后代的,无情众生是植物和山河大地等。
    您例举的这些众生,除植物外,都是特定环境下的有情众生。众生皆具佛性,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其差别是,有情众生是正报,无情众生是依报,依报随着正报转。
    南无阿弥陀佛

    w***

    2011-02-18 12:20:54

  • 2011-02-18 12:05:07
  • 大千世界宇宙星宿山石草木飞羽莹虫等无差别,皆与我共成佛道。
    换言之,一真一切真。
    在实相中,整个世界都是一真法界所显化。青青翠竹,郁郁黄花,哪个不是如来法身呢?
    奈何众生梦寐,妄认思想为心,灵少痴多,故只看到动物等血肉生灵能与之互动,不知道山石草木皆是能够的。
    佛陀教化众生,善待万物,就是善待佛性。
    另,问者心不在问,意在借问宣教,是吧。
    此为菩萨发心地。随喜赞叹了。
    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以及有灵的,无灵的。这些分别,只是某个人自己的感知或认知了。
    在法界里是没有这分别的。例如,我在某一时空段,我在入定,我就是那岩石,别人看我都是岩石,甚至鬼仙人都没看出来。
    我定在那里,虽然化作岩石,但我还是灵灵明明的,在周围发生的一切,皆是明了的。
    如此,你怎知那些微生物,不是某位修者入定时刻,微弱的生命表现呢?

    世***

    2011-02-18 12:05: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