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世界上真的有灵魂吗?!

首页

世界上真的有灵魂吗?!

据说,外国有人发现了灵魂,而且它有重量!自己感到十分好奇,故有此问。还说有人拍到了它的照片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0-17 07:13:35
      世界上人到底有没有灵魂?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个热门话题了,人们 通过学习知识 程度及和不同的信仰对认识理解灵魂的 解释各有不同 
    灵魂在很多宗教思想都存在,系指人类超自然及非物质的组成部份。许多宗教都认为,灵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质躯体之内并对之起主宰作用,它们亦可脱离这些躯体而独立存在。
      对于不同的宗教和民族,他们对灵魂有不同的解释。 灵魂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无论是基督教、佛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对灵魂的净化有着深刻的表述。也正因为宗教在人的心灵安慰上的情结,很多人便把对生命的敬畏,化作信仰,归为宗教情结。这也是现在很多人认为信仰一般有宗教在里面的原因,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把宗教作为自己的信仰,认为通过神的救赎、或者佛的点化、抑或真主安拉的帮助可以让自己的灵魂获得净化,使自己的精神永恒 。
       佛教的灵魂观 佛教基本上是否定灵魂。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否定灵魂存在,而因果关系所联系的是记忆,不是灵魂。佛教各派对灵魂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在佛教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人重视先灵,因而使得中国佛教发展灵魂观念。通俗之佛教的丧礼中,一般会诵经超度以引导亡灵早登极乐西方,这明显是肯定灵魂观念之做法。
       5、道教的元神说 除了魂魄说以外,中国的道教的许多派别都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种拥有意识的特殊物质,并称之为“元神”、又叫作“内丹”。这种元神有阴阳之分,而经过修炼,使人变为纯阳,就可以控制灵魂进出肉体。他们称之为“元神出窍”。 6、基督教的灵魂说 原始基督教将灵魂分作“灵”(希腊文pneuma)和“魂”(希腊文psyche)两部份:“魂”是血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灵”(即生命力)则是来自上天的,只有人类才拥有。
      因此,西方人有“人类是万物之灵”之说。《圣经》的原文用词“魂”(即希伯来文nephesh和希腊文psyche)显示,是没有将身体和“魂”加以划分,而且描述“魂”是会死亡的。 传统认为灵魂乃是不灭的,最终会到天堂或地狱。因受古希腊哲学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影响,今天一般的基督教信仰中,将人划分为两部分-灵魂与身体,在生之时是不分离的。
      根据《圣经》的描述,巳死信徒的身体会改变,与得荣耀的耶稣的身体相似。 中世纪最广泛的观点认为灵魂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为每一个新身体创造一个灵魂。这想法受到改革宗传统和加尔文宗等支持。另一个观点认为个人的灵魂承自父母,这受到一些基督教教父和天主教派别所接受。
       7、 古希腊哲学的灵魂论 在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灵魂是单纯不能加以分解的,有生命和自发性,是精神世界的、理性的、纯粹的,因他有追求世界的欲望,而堕落到地上,被圈入于肉体中,注定要经过一个净化的阶段,灵魂是会轮回转世。其后的新柏拉图主义都有对灵魂作描述。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曾将灵魂与心理学一同讨论。亚里士多德将《论灵魂》列为“第二哲学”的范畴。对灵魂的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是形式,肉体只是质料,灵魂才是实体。灵魂分为3个部分,有理性、感觉和营养的机能。 8、伊斯兰教的灵魂观 伊斯兰教灵魂观是肯定的。
      所根据的是《古兰经》。《古兰经》说:“他们询问灵魂,你说:对于灵魂来说,你们的知识是有限的。”《古兰经》(39 : 42)“ 人们到了死亡的时候,真主将他们的灵魂取去;尚未到死期的人们,当他们睡眠的时候,真主也将他们的灵魂取去。他已判决其死亡者,他扣留他们的灵魂;他未判决其死亡者,便将他们的灵魂放回,至一定期。
      对于能思维的民众,此中确有许多迹象。 ” 灵魂阿拉伯语称:“鲁哈(Ruh) ”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灵魂”、“精神”。《古兰经》文中多次提及:①指“灵魂”。②指安拉的“启示”(即《古兰经》)。⑧指“真主特造的洁灵”吉卜利勒天使。据伊斯兰教经注学家解释,灵魂是由安拉所创造、赋予人的一种“稀薄细微的精神妙体”,灵魂有感觉、知觉、理智、意志等作用。
      它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它附着于肉体,人便有了生命,离开肉体,人便入睡或死亡。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永存不朽,最终便归向安拉所创造的宇宙灵魂。伊斯兰教各派别虽对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有不同解释,但一致主张灵魂不灭说。 灵魂是在身体受造后,才受造的;但灵魂是永恒的。
      在人死亡时,灵魂会与身体分开;在复活之时,灵魂和身体将会重新复合。 回教的灵魂观包含了传统、神学、哲学、神秘主义等四种看法。 9、现代科学的灵魂否定说 现代科学认为,没有灵魂存在的证据。人死后,生命消失,肉体逐步分解,不会留下任何非物质的存在。
      这种观点不同于信仰,而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集到无可争议的、来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仪器所感知的任何信 人们已通过种种科学实验发现:人确实有灵魂,而动物却没有。有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用特殊的方法拍摄下孕妇分娩时的情形,后来在放映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在孕妇分娩前有一股奇异的白烟冲入孕妇的腹部,不久,小孩就出生了。
      那位科学家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宣称自己发现了人类的灵魂。 灵魂的重量 美国的麦克唐盖尔博士最近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项特殊的实验:把一名即将咽气的肺病患者移放到一架很大但非常灵敏的光束天平上,大约过了三小时四十分,病人的面部表情骤然消失,一刹那间,光束发生了偏移,有21。
      26克的重量失去了。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在以后的两年半里,他又对五名临危病人进行了验证,这些病人在死去的一瞬间,失去10。6克至42。5克的重量。这似乎说明, 除了灵魂离开了人身之外,没有其他的解释。可是,当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同样的试验时,却没有发现在动物死亡的一瞬间体重减少的现象,这似乎说明:动物没有灵魂。
       部分资料参考(百度知识) 。

    石***

    2007-10-17 07:13:35

其他答案

    2007-10-17 02:20:36
  •   人有小名(乳名)、学名、笔名:
    是一个人吗?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吗?又是(一个人)!
    灵魂和神识类此。
    上面的神机真人,说得太好了!
    我这里只是补充一下:
    佛门的唯识宗认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我认为(我并没有真正系统地学习过唯识宗):所谓心,即是本体(本源,本原,本来);所谓识,即是神识(佛门唯识宗有八识之说:参考上述。
      有心人自当另觅详论)。唯识宗,不离“空假中”。 佛门又有密宗:密宗可说是净土宗和唯识宗的融合。 密宗特别重视意生身。而密宗似乎认为:意生身有等级之分、清浊之别。 “据说,外国有人发现了灵魂,而且它有重量!”我也看过类似资料,却是“点到即止”,本无详论,我也“不甚了了”。
       到底这种说法和密宗有没有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灵魂出窍”(道家有阴神、阳神出窍之说),意生身(佛家有之)早就有之,密宗还有虹化身(光明修法)。 我一直有一种想法:意生身,本质就是能量(宗教和科学本来就是统一的:科学证实了宗教,科学来源于宗教)。
      能量和物质是统一而密不可分的。灵魂或可谓“粗质”的神识,可以有重量。但是,似乎重量不能说明灵魂,而只能是证实灵魂。仅此而已。 关于密宗:敬请关注《西藏度亡经》、《西藏生死书》(这两本书有密切的关系)。谨此,敬上。 世界上真的有灵魂吗?!类比说:有。
      (但这是“假说”:“方便”之说)。

    l***

    2007-10-17 02:20:36

  • 2007-10-16 19:11:46
  •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
      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
      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关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着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么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
      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
      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
      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

    l***

    2007-10-16 19:11: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宗教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