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的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首页

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的下阕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6-01 04:19:58
  •   苏轼的这首《浣溪沙》全篇如下: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下阕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
           首句“谁道人生无再少?”是反诘,“门前流水尚能西”是借喻,这句不是直接回答上句的提问,而是似答非所问,荡开一笔,说到门前的流水。
      实际上,苏轼的回答是很明确的:门前流水尚能西——因为中国的大江大河一般都是东流入海的,所以西流就像是倒流了,水能倒流,人生就不能重来吗?
     
           最后一句则进一步提出了他自己的人生态度——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句化用了白居易的诗——“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不过苏轼是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这首词的下阕体现了苏轼老当益壮、自强不息,在逆境中乐观奋发的人生态度。
      

    重***

    2018-06-01 04:19: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