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何城市如此不接纳农民工子弟?

首页

为何城市如此不接纳农民工子弟?

    经常听到关于农民工子弟的上学问题:转学费太高、得不到老师的公平对待、城市孩子的排斥……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何得不到平等的待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2-26 14:51:28
          经常听到关于农民工子弟的上学问题。
        在北京他们的处境似乎不太好,甚至让人担忧!我经常听一些农民工的孩子说他们是怎样被北京的孩子所排斥,甚至被欺辱。有一个女孩子说她是来自河南的农村,随着父母到北京来读书,她说,她刚来的好几年,每次去学校都会被北京的孩子的吐得一身的口水,而她并未招惹任何人!这不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群体的共同问题。
       用“弱势群体”来形容他们很是恰当,他们处于城市的边缘,他们的父母同样是为这个城市做出自己的那份贡献,而他们一到这儿就获得了一种不公正的待遇。是啊呀:大家同在一片蓝天下,却得不到相等的地位。究竟为何? 也许是因为孩子们本来就不懂事,他们只听到很多民工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他们只看到一些外来工的不文明的举止,就可能形成了一种看不起农民工的意识。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意识,一种发展以后会是一种可怕的意识。 那现在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是政府积极参与与宣传,多关注一下现在的弱势群体,给他们一个平等的待遇与地位。还有就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让孩子不要形成以事论人,以个人论整体的思维意识。
      
      这其实不仅仅是在这个话题上,在很多方面,这种思维意识的正确引导都是必不可少的!另上方面,农民工朋友们也应该积极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提高他们公德意识,引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希望若干年后,中国能有一个和谐的城市,有一个和谐的农村,有一个和谐的城市边缘!。

    谷***

    2005-02-26 14:51:28

其他答案

    2005-03-03 10:44:11
  • 真是沉重的问题,我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管理体制问题。
    1、城乡分隔的户籍制度一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管理体制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最根本原因。
    2、传统的管理和办学合一的、教育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教育体制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最直接原因。
    第二,社会环境问题。
    1、传统的地区分隔、盲目排外的思想意识是造成这一结果的社会思想基础。
    2、城乡之间思想观念、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是造成城市人和农村人之间交流和沟通不畅的原因。
    第三,自身素质问题。
    这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在歧视和排斥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的城市居民还是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和他们的子女的身上都有所存在和表现。
    

    s***

    2005-03-03 10:44:11

  • 2005-02-28 09:24:30
  •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因为中国商品经济不发达,经济的封闭性及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员的流动。短期内,这种不公平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要靠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05-02-28 09:24:30

  • 2005-02-28 09:24:15
  • 现在得人,被钱熏没了良心!

    1***

    2005-02-28 09:24:15

  • 2005-02-27 21:55:43
  • 真正敢于照镜子的人并不多.
    真正敢于撒泡尿照照自己的人就更少了.而相对来说,城里人更需要地上的那点儿"脏水".

    潘***

    2005-02-27 21:55:43

  • 2005-02-27 19:48:26
  • 公众文化有待提高。
    儿童不光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和国家的!
    希望真正贯彻执行宪法的精神!
    尽快实现真正意义的义务教育!
    税收的收支问题,应有国家统一协调!
    社会对于农民的不公平待遇没有完全转变!
    过去农民养活国家。农业补给工业。农村供养城市,形成了歧视农民的不良习惯!
    最近国家增加农业补贴,提出工业反哺农业。标志着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的标志。

    微***

    2005-02-27 19:48:26

  • 2005-02-27 01:51:42
  •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而这种存在,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人们的忘本。曾几何时,我们的老祖宗都是农民。就是现在,还有多少人的亲属还生活在乡下。
    其二、政府的不作为,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费都由地方支出,而农民工子弟的上学,势必造成学校教育经费的无着。
    其三、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城里人对乡下人抱有偏见,从而发展到孩子身上,也对农民子弟有民排挤。
      还有,不光是穷人的孩子在城里念书不易,就是农村的有钱人在城里念书,也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同样一所学校,可能要比城里的孩子多花几十倍甚至于上面倍的学费。就因为他是农村人。
      这就是人权的问题了。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我国宪法所保护的,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都难以执行。
      如果我国的教育体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教育经费的划拨方法不改变,那么这种现像依然还会继续下去。
    

    №***

    2005-02-27 01:51:42

  • 2005-02-26 23:03:14
  • 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为何得不到平等的待遇???
    同一片蓝天下,为什么农村的土地不能让市里人种,而农民工却要享受市里的福利?这公平吗?
    其实,我很同情他们。但是,同情不能代替理智。农民工到市来打工,抢了市里人的饭碗,农民工的子女还要抢那仅有的一点教育福利。市里人那么多下岗的,你说他们能心理平衡吗?农民工在市里混不下去了,回去可以种地,因为他们有地。市里人要是混不下去了,只有等死。所以说,市里人比农民工心理压力要大很多。不平等的心态,不可能有平等的待遇。

    我***

    2005-02-26 23:03:14

  • 2005-02-26 21:52:33
  • 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这样吧

    浪***

    2005-02-26 21:52:33

  • 2005-02-26 20:30:49
  • 我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于我们来说上学真的是有些困难。有部分人能到城市里去上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可是有些老师和同学却有偏见为什么呢?从我身边的人和事中我看到了......在一些人看来农民工的子弟沉默,而且老实得有些带傻气,没错农村的孩子没见过什么大的场面,更不知道到了的这城市的人是怎么样的嘴脸,原本充满阳光的校园也成了趋炎附势的场所。金钱和势力成了人们交往的桥梁,信用和诚实有时变成了笑柄。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这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人们都是血肉之躯都有自尊,其实好好想想,在自己看不起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轻蔑。

    o***

    2005-02-26 20:30:49

  • 2005-02-26 18:58:55
  • 传统的三大差别观念,有意或无意地,把农村与城市分开。
    因此农村与城市孩子,在同一城市上学得不到相同的对待。
    应"以人为本",调整同等受教育权益的有关政策,
    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一样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1***

    2005-02-26 18:58:55

  • 2005-02-26 17:40:50
  •    因为人性的自私和自傲。看到不如自己的就肆意贬低和欺凌,以此洋洋自得。还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矛盾。原因很多,不一而足。

    缘***

    2005-02-26 17:40:50

  • 2005-02-26 17:36:12
  •   其实,并不是城市不接纳他们,而是人的观念造成的,而人的观念又是多年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分配体制等诸多因素形成的,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
      再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当地人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就好比你的家里来了一个不知要住多久的亲戚,你的心里老是觉得不安,近了不是,远了不是,亲了不是,疏了也不是。即便他(她)是一个很勤快、很懂礼节的人,即便帮你作了很多家务或事情,你看了也并不感到顺心,因为不合你的意。你们在思想、观念、行为上,有着太多的差异。
      民工对城市来说亦是如此,况且这里面还有更多的有关经济、福利、教育、文化、地域等的利益冲突。所以,这种磨合不仅需要双方的努力,更需要有政策的扶持,有各级政府的关心,甚至要有法律来作保证。

    香***

    2005-02-26 17:36:12

  • 2005-02-26 17:18:51
  • 人的本质是势力的,目光短浅,趋炎附势;后天经过教训、磨练才能学会权衡利弊,心存高远。
    这才有所谓的,雪中送炭,困难中帮人一把,即使将来可能不会感谢你,这个过程你已经得到了回报——陶冶了自己也成全了别人,多好。
    而大部分人被混乱的生活蒙蔽,只重眼前利益,也不能怪大家。
    可政府却有推卸不去的责任。政府不能目光短浅,嫌贫爱富。中国的农民工不是只占小部分,忽视这部分人子女的教育 ,等于荒了一茬地,秋收时会后悔的。当然现在的教育也有许多的弊病,书念不念没什么用,但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是平等的,政府不能光说不做吧。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国家机器怎么老是不能让我们感动呢?
    尽激动了!

    2005-02-26 17:18:51

  • 2005-02-26 16:52:14
  • 社会造成的。

    天***

    2005-02-26 16:52:14

  • 2005-02-26 16:28:07
  • 以一??台?橙?砜??題之癥結:
    大?這?啄?淼慕??l展是有目共睹的快速'然而其發展形式是?凫短S式的'是?狞c與點的連?而已'而非全面性的.
    60年代的台???多的農村青年也都?煌抖际械纳?其遭遇正如?侵魉灾疇?r一般'一??社?陌l展'?需?v?一段"?痛期".
    而主政者?t?⒁獬青l發展?η笃胶???人相信你??的最高?局已在做適?之調整.

    2005-02-26 16:28:07

  • 2005-02-26 15:50:18
  • 我想这只是个别地方有这种情形。现在的政府在这方面做的确实不够全面,造成工作中的漏网之鱼。你不用担心,我想像这样的事情政府肯定不会不管的。

    U***

    2005-02-26 15:50:18

  • 2005-02-26 15:47:17
  • 对农民的不公正是共和国心中永远的痛,也是列宁主义最软弱的地方。社会主义从理论上是为工农大众谋利益,但社会主义为什么从实践上要不可避免地牺牲农民利益?

    t***

    2005-02-26 15:47:17

  • 2005-02-26 15:12:13
  • 就因为他们叫做“农民工”!这个社会……

    落***

    2005-02-26 15:12:13

  • 2005-02-26 15:08:44
  •   问题比较复杂,下面引述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系姚维申在《农民工:中国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中的说法,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城市农民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农民工是一个典型的由经济和社会双重因素造就的弱势群体”④。但何谓
    弱势群体?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所谓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 ),应
    该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
    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或阶层。
      ”④根据 这个定义,弱势群体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而城市农民工完全具备这些特点。   一、经济上的贫困性。   经济上的贫困性决定了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的低下性和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性。 2000年暑假,笔者在京珠高速公路湖南岳阳段的建设工地上工作了一个月 (我自己想锻炼一下自己),和那些农民工一起从事体力劳动(当然我的活儿要 轻些),对农民的收入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那些出来打工的都是在家没事干 了,出来能挣一个钱就算一个钱,不管多少。我的工头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强壮男 人,他是湖南湘潭人,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我们的工资是20元钱一天,包括 工头在内,可是他每天还要花6元的伙食费,剩下的钱就很少了。
      他们吃两元钱 还恨太贵了,要不是老板直接在他们的工资里面扣钱,他们恐怕还吃得少些。   二、被排挤于主流文化之外,低于社会认可的一般生活水平。   我们日常所见的城市农民工,大多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与他们所在谋生城市 的居民有着很大的不同。
      衣着方面,因为与他们所从事的各种粗、重且脏的活计 有关,农民工的衣着一般都极为简朴甚至粗陋。居住方面,农民工一般都合伙租 住于城乡结合部的农居点,在建筑工地打工者则大多就地住在工棚内,也有不少 住在自己用各种建筑废料搭建的棚屋内,农民工居住条件的共同特点是:居住拥 挤、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潮湿、蚊蝇滋生,往往成为城市中的卫生死角。
      为了 尽可能地节约在城市中的开支,农民工的饮食一般比较简单,他们是农贸市场的 低档菜蔬和街头路边饮食摊档的主要顾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他们 是旧自行车的主要销售对象,在所有的城市中都极为普遍且令人头疼不已的自行 车失窃现象也往往与他们有关。
      由于农民工的劳动强度普遍较大,劳动时间较长, 闲暇时间少,基本上处于一种工作、吃饭、睡眠这种原始、简单的生活状态,日 复一日地重复着从住处到工作地点再到住处的循环过程,与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 方式相去甚远。   三、它的成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的,也可能是主观的 或人为的。
      前者如生理缺陷,生产技能低下等;后者如他人的歧视等。   城市农民工有生理缺陷的应该还是比较少见,但他们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又 缺乏专门的培训,生产技能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绝大多数(农民工) 都并非如我们曾想象的那样是在当地农村已成为‘多余者’的普通农民,而是各 地农村中的‘骨干’或‘精华’,其中包括少数‘农民精英’”⑤,但是,与城 市居民相比,他们还是差得远了。
      在一份对浙江省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的情况调查中可以看到,认为自己知识技术水平不够的排在调查项目中的 第一位,高达75%(如下表)。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3D (苦、险、脏 的英文首字母)工作。又有调查显示,在城市农民工的工作中,“工作稳定性最 高的是建筑业民工和家庭保姆,从未变换过工作的分别占91。
       3%和92。 8 %(当然当保姆并不一定险)⑥。   至于城市农民工受到他人的歧视的情况,那更是一言难尽。新浪网上有一个 关于农民歧视的调查( 11月6日的结果显示,认为农民所受到的歧视很严重,非常不应该的竟占了8 8。 45%,参加调查的人数为3585人。
      虽然这个对象只是网民,但其比率 之高也足可以看出农民受歧视的严重性。   先不说别的,只是在对城市农民工的称谓上就可略见一斑。在很多城市,农 民工被称为“盲流人员”。何谓“盲流人员”?《现代汉语词典》853页说得 明白,盲目地流入到某地(多指从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就叫“盲流人员”。
      这不 是歧视是什么?这还是客气点的。更有甚者,“草灰”、“乡巴佬”之类的“美 名”都冠到了农民的头上。   城里人嫌农民工穷,农民工进饭店、宾馆、商场和各种娱乐场所通常都遭遇 城里人的白眼。城里人又嫌他们不卫生,公共汽车刹车的时候农民工不慎碰人家 一下,就极有可能被骂为“脏鬼”。
      城里人把他们当小偷来防范,公共汽车上有 人丢了钱包,只要失主周围有农民工模样的人,他总是首先被怀疑,结果往往是 被送到派出所打一顿。辱骂、殴打农民工的事件,恐怕每年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只是他们不相信城里的警察,不去报案而已。在这种种非人的歧视下,农民工的 自尊心普遍都麻木了。
      在他们的眼中,城里人既不是因为比他们品行高、能力强、 能吃苦或肯节约才比他们有钱的,也不是因为运气好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才比他 们有钱的,而仅仅因为他们是城里人就可以少干活、不干活还比他们活得好,并 且常常欺压他们。   总之,城市农民工在奔向小康社会的路上实在受了太多的歧视和不平等:在 就业方面,城市制定外来劳动力分类目录,把3D 工作留级民工;具体到企业层 面,农民工与城市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大量存在,而且他们不能享受相应的保障 和福利;此外,“黑职介”,“黑学校”,“欠薪”等问题也像幽灵一样时时出 现在农民工面前。
         对歧视的终极反抗:犯罪   农民工内心积聚了太多的苦,太多的怨,但是,由于我国法制的不够健全以 及社会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使得他们对正当的体制内的保护已经失去了信心。他 们先是忍,忍不住了就以一种极端的形式发泄出来,这便是犯罪。   农民工之所以走向犯罪,笔者认为社会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农民工本是 老实本分的,但是外界给他们的压力太重了,以致于他们践踏法律的尊严。   著名的意大利心理学家菲利在他的《犯罪社会学》中把犯罪原因分为人类因 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同时他还认为,任何一种犯罪行为乃至整个社会的犯 罪现象都是上述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因素尤为重要。
      城市农民日 工所具有的“弱势群体”的特点也就预示了犯罪的可能性。   首先,在经济上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平导致了农民工心理的不平衡,造就了 他们“边缘人”的地位,为犯罪埋下了种子。   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就在于财富的分配不均。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试图在社 会财富的一次分配中就实现公平,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经济也有不少的弊端。
       市场经济时期则不同,市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是优胜劣汰,这样一来,弱势群 体就处境比较艰难,而强势群体则处境比较有利。   早在19世纪英国的斯宾塞就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引申到人类社会,认为“社 会发展也是一个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的过程”⑦。
      作为一种理论,他这种观点本 无可厚非,然而他把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等概念引进社会学,并把 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则完全混淆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差异。与 斯宾塞同时代的赫胥黎在他的《天演论》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   市场经济固然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它也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平。
      这是 其一,经济上的原因。为他们犯罪提供了土壤。   其次,文化上,由于农民工被排挤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形成了他们自己的 亚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在他的《社会行动结构》一 书中,将社会不同的结构层次的统一运作称为“社会连续统”,在人类行为系统 中他又构建了三个不同的行动系统模型人格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
         文化系统是指“意义和价值的广泛的符号模式”。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承担 着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和履行相应的义务,当人们难以得到每个角色对 应的报酬时,即角色参与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越轨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城 市农民工总是被排斥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他们的心理已经异化或不堪承受压力, 他们再也不愿意扮演低下的农民工这种角色了,他们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社会角 色,于是便采取最直接的方法,那就是犯罪。
         另外,他们自己的亚文化也导致他们犯罪。在青年犯罪团伙中常常存在这种 思想:拦路抢劫并可以逃脱罪责是本事,吃喝享乐是时髦。他们认为不做坏事才 不正常。并且这种亚文化也有相当的传染性,如果控制得不好的话。因此,文化 因素是农民犯罪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由于农民工社会地位金工下,且受到各方面的歧视,他们的人格受到 了伤害,以致于价值标准发生了分歧,最终采取报复。   总之,城市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原因要远远高于个人原因。为什么农村的犯罪 率一直低于城市,而农民工一到城市犯罪率就上升呢?农民工的保障太少了,社 会对他们的歧视太多了。
      他们的求生本能要他们这们做。 。

    2005-02-26 15:08:44

  • 2005-02-26 15:00:06
  • 政府工作作得不够

    光***

    2005-02-26 15:00:06

  • 2005-02-26 14:52:07
  • 他们没有城市户口,不能又占有农村的土地,又享受城市的福利,

    1***

    2005-02-26 14:52:07

  • 2005-02-26 14:51:32
  • 可能只是个别的吧
    政府工作作得不够,教师素质未免太差了点

    t***

    2005-02-26 14:51: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其他社会话题 相关知识

  • 社会热点
  • 社会民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