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样的人可以上百家讲坛?

首页

什么样的人可以上百家讲坛?

全国有那么多出色的高校的教授,是经过怎样的选拔程序或原则可以上镜呢?
有人了解吗?

而且我记得百家讲坛最初不止是文史方面的讲坛,好像涉及一些其他领域,但是什么记不清了,谁还记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1-02 15:34:06
      百家"讲坛
      
      节目创立便遭当头一棒
      
      2001年7月9日开播的《百家讲坛》,创建时的目标十分宏大:为大众普及知识。当时还有一句宣传口号:“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此,栏目组大到天体物理,小到衣食住行;雅到美学,俗到研究不孕症,无不通通涉猎。
      而主讲人也个个来头不小:杨振宁、周汝昌、叶嘉莹……都是声名不凡的大家。然而,节目组费尽心思,收视率却异常惨淡。《百家讲坛》策划人解如光现在仍记得当年节目收视率最低时只有0。02%,但当时节目组仍悲壮喊出:“哪怕只有10个观众,我们也要继续播出,因为知识对国家和民族都很有意义。
      ”      不过,央视很快在内部实行“末位淘汰制”,眼见央视另一个高端栏目《读书时间》就因为收视率最低最终被撤销,《百家讲坛》感到了生存压力,不得不开始考虑怎样提高收视率。解如光笑着回忆:“当初央视索福瑞公司做了个调查,大家傻眼了。因为结果显示,节目开办两年多了,居然很多观众还不知道有这档节目,看过的观众也普遍反映不知道我们节目到底要讲什么!”数据摆在面前,一群媒体人尴尬了,“当时还有人感叹‘为什么阳春白雪的东西总是曲高和寡’,但大家终于意识到,‘观众不变,那只能我们变。
      ’”解如光认为,“我们节目做得不错,只是做得过专、过雅,和百姓间有距离,最终节目将观众群定位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上。”      偏重史学迎来转折      2004年前后,节目制作和策划人达成共识:主讲人文科学,并偏重史学。解如光解释:“中国前两年偏重经济发展,经济的发达导致文化某种程度的迷失。
      在国家实力强大后,国人的心理肯定有对文化的需求。尤其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自己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将会越来越感兴趣。这个时候讲史,正是投其所好。”      论证没有问题,关键要实践效果。很快,机会来了!两年前正是清宫戏最走红的时候,《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记》,几乎每一部都掀起收视高潮。
      不过,这些电视剧戏说成分重,看多了虚假的戏说,观众开始渴望了解真实的历史。于是,《百家讲坛》借势策划了“清十二帝疑案”系列节目,并请出清史专家阎崇年主讲。阎崇年讲大清开国皇帝努尔哈赤非常成功,此后,栏目组说服阎从年继续讲了剩下的11个皇帝。      解如光透露,说服阎先生还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其他皇上是由别人研究的,要阎先生讲别的皇帝,他担心万一讲坏了怎么办?这也反映出了国内某些人做学术的心态,不接受别人的视角,就如刘心武讲红学引来红学家围剿一样。
      ”阎崇年最终讲了“别人的11个皇帝”,但他的正说清史系列取得空前成功。37期讲完,《百家讲坛》收视率迅速攀升至央视10套的冠军宝座。      如今的《百家讲坛》已经算初战告捷。不过制片人万卫表示,节目现在的走红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还会继续研究摸索,希望借节目为学术提供更大的消费市场。
      ”      "百家"讲师      寻找“名嘴”有讲究      为了找到合适的主讲人,编导们没少费功夫,“我们有一个大前提,专家首先要有真功夫,在他的行业里有研究成果,所以圈里有名的大学教授、研究员,都是我们的搜寻目标。此外,还要求主讲人有风度和口才,毕竟这是电视口播节目。
      ”      易中天在上《百家讲坛》之前,就已经出版过十几本著作,因此很快被节目组看中。去年底,《百家讲坛》节目组专门到川大、川师大等高校寻找合适人选,“听了十几个教授试讲,又私下聊天沟通,很遗憾还没发现很合适的,但以后也许会有四川的专家登上《百家讲坛》。
      ”      节目组给专家“洗脑”      在《百家讲坛》中,易中天是著名“说书的”,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把《聊斋》讲得“仙气十足”。不过,“不食人间烟火”的专家将历史故事讲得像现在这样充满悬念,一波三折,几乎都经过了节目组的“洗脑”以及痛苦的“变异”。
            解如光透露:“讲《聊斋》的马瑞芳教授讲了20年的蒲松龄,她讲鬼狐妖梦很生动,但是后来讲总论,方法就出了问题。比如她曾讲过一个人物叫细侯,曾在生命最后爆发出别人想不到的能力。马老师一开始就讲‘惊世骇俗说细侯’,上来就把故事的结果讲了出来,然后再去分析。
      我们就告诉她这样讲不行,因为悬念揭晓了就没观众听了。为此,我们特地去了一趟济南,跟她当面沟通,告诉她要一直讲到最关键的时候才把这张牌翻出来,前面用各色各样的分析帮助观众理解蒲松龄为什么写她,这样就吸引人了。”刚开始马瑞芳也不能接受,但编导坚持让她按节目组的提纲来,讲了几期,马瑞芳听说观众反响不错,也就同意了。
            刘心武和易中天算是讲坛中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不过一开始两人也被节目组不停“洗脑”。制片人万卫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们的节目要求像好莱坞大片,每几分钟就有一个悬念。结果刘心武揭秘秦可卿时,编导三五分钟就打断他,提醒他制造悬念,故事性要强。
      ”      百家讲坛 十大名嘴      最投入 孙丹林      孙丹林在《百家讲坛》讲过陆游、讲过唐伯虎,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帅呆”、“酷毙”等新潮词汇。当他讲到陆游钗头凤的经过时,连一些观众都被他讲哭了。    最洒脱孔庆东      孔庆东说起金庸小说基本可以不看讲稿,凭他不凡的经历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有人甚至戏言孔庆东是“北大的马克吐温”。
            最人气 易中天      易中天,这个具有八卦精神的教授用一种平民化的方式在电视上讲起了历史故事,让他迅速成了“超级教授”,并已有了庞大的“易粉”群。      最争议 刘心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出,“红学家”一片哗然,认为他创出的“秦学”属于歪门别道,但在争议声中,刘心武主讲节目的收视率却节节高升。
            最另类 纪连海      纪连海的另类首先是身份,他不是专家、教授,而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历史老师,而他的讲座风格也另类,看他的节目,跺脚、拍桌子、双手颤抖是常见的事情。      最幽默 金正昆      金正昆是礼仪与公共关系专家,所有听过金正昆讲座的人都会用幽默来形容他的说话风格,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演播室,笑声总是充满他发言的全过程。
            最关键 阎崇年      2004年5月,《百家讲坛》从北京市社科院找来了阎崇年讲清史,此前这个“讲坛”的收视一直不温不火,但阎崇年来了后立马扭转局面,节目开始渐渐走上正轨。      最悬疑 毛佩琦      毛佩琦主讲的“明十七帝疑案”,收视率排名位于去年《百家讲坛》所有讲座的第二位,明朝的悬疑故事在他口中一一破解,也掀起了民间“明史热”。
            最严谨 马瑞芳      马瑞芳讲聊斋吸引观众注意,靠的是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她曾20多年考察蒲松龄的生平,并沿蒲松龄青年时的“南游”路线考察,有关《聊斋》的趣事就是这么被发掘出来的。      最学术 王立群      王立群和易中天都讲过汉代人物,而作为河南大学教授的王立群所讲内容更有史学家风范。
      他在节目中显得内敛,所讲内容考据严谨,每堂课结束后都令人感觉回味无穷。

    1***

    2007-01-02 15:34: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