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出自何处?全文是?

首页

有谁能帮我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出自何处?全文是?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这句话大概是这样的,请帮我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出自何处?作者是谁?能告诉全文是什么吗?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04-16 21:51:05
  • 你错了一个字:是  与子“偕”老
    诗经·邺风·击鼓(无作者,因为是古民歌)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你特别欣赏的这两句,大意是说,“牵着你的手,和你一同到老”。现在已经成了一句经典的爱情誓言。
    

    看***

    2006-04-16 21:51:05

  • 2006-04-16 21:46:39
  •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1***

    2006-04-16 21:46:39

  • 2006-04-16 21:45:24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诗经》的注解里,契为合,阔为离,死生契阔就是生死离合的意思。“生死相依,我与你已经发过誓了;牵着你的手,就和你一起白头到老。”这是一个征战在外不能归的士兵,对妻子分别时誓言的怀念,两情缱绻,海誓山盟,痛彻心扉。
      从此,“执子之手”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千百年来,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多少语汇老去,这个词却依然焕发着让人怦然心动的生命力。 简单的讲就是牵着你的手,与你白头到老。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   卫国兵士,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回忆临行与妻子诀别之词。
         镗(音堂):鼓声。兵:武器,刀枪之类。土国:或役土功于国。漕:地名。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陈、宋:诸侯国名。   孙子仲:卫国元帅。爰(音元):何处。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契阔:聚散。成说:成言也。
         阔:疏也,远离别之意。洵:远。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后来演变成了如下四句话: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

    淡***

    2006-04-16 21:45:24

  • 2006-04-16 21:43:50
  •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
       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 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
       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 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 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按] 长年行役于外的将兵思念家乡和妻子。 孙子仲:当时卫国的元帅。
       平:《集传》:“平,和也。合二国之好也”。有说当时陈、宋二国作乱,孙子仲平之( ),则“平”应为“平伏”,或不战而使蕃国归顺,并不是两个平等的国家缔结和盟。孙子仲当时是“天子师”的出兵,不是卫国战争。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传》:“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笺》:“不还,谓死也,伤也,病也。今于何居乎?于何处乎?于何丧其马乎?”爰音yuan2,即哪里。 契阔:离合。马瑞辰《通释》:“契当读如契合之契,阔当读如疏阔之阔。……契阔与死生相对成文,犹云合离聚散耳”。契即合,阔即离。 成说:《通释》:“成说即成言也。
      ……《传》训说为数者,盖为预有成计,犹言有成约也。”即已有约定。 洵(音xun4):远。 信:即“言而有信”的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极,信、极连读,犹言终古。按通篇意旨,均不从) //“丧其马”与“不还”相对,马应是比兴,借指宁静的田园生活 -----------诗·邶风·击鼓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 《诗经》作品产生地区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及江汉流域。 按音乐的不同特点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风,是乐曲、乐调的意思。国风是指15个诸候国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王畿之地的音乐,计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计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诗经》作者多不可考。
      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 《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 《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 秦代焚书之后,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存仅“毛诗”一家。
      毛诗附有大序、小序,是汉人解诗之作。 。

    八***

    2006-04-16 21:43: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