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介绍一下

首页

请介绍一下

请介绍《十日谈》这本书的作者、主要内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1-18 10:20:49
          《十日谈》是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是写于1349—1351年间的短篇小说集,这部文艺复兴早期产生的名著,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不朽声名。小说的时间背景就是欧洲大瘟疫时期,佛罗伦萨十室九空,丧钟乱鸣,一派恐怖景象。七位男青年和三位姑娘为避难躲到效外的一座别墅中。
      此外宛如世外桃园,但见春光明媚,流水淙淙,花团锦簇,鸟鸣啁啾。欢乐总与青春相伴,惊悸之情甫定,十位贵族青年便约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度过这段时光,用笑声将死神的阴影远远抛诸脑后。他们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一共讲了十天,恰好有了一百个故事,这是《十日谈》书名的由来。
         翻看《十日谈》,就仿佛在欣赏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尽管小说的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但所有的故事却都是讲张意大利市民阶级听的,从内容到叙述形式都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
      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从封建贵族中的国王、王子、贵妇人到宗教界的神父、修女、修士;从学者、诗人、艺术家、穷学生到银行家、旅店老板、船主、面包师、手艺匠;从农夫、奴仆、朝圣香客到高利贷者、守财奴;从酒鬼赌徒、海盗、无赖到流浪汉、落魄战士、招摇撞骗的食客,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横生的话剧。
         小说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在第四天的故事开头,作家自己出面讲了个“绿鹅”的故事,颇能表达薄伽丘的创作意图。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
      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的“祸水”。 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 “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 老头儿这时才明白,“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诫要强得多了”。
            《十日谈》塑造了众多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薄伽丘看来,要想突破禁欲主义的束缚,首先就必须把受压迫最深的女性的天性解放出来。为此,作家在小说中公开自称是个天生的“多情种子、护花使者”,要为女性仗义执言。
      在第二天第十个故事里,一位精力旺盛的少妇把一个海盗当作自己的情人。当她年老体衰的法官丈夫斥责她不守妇道时,她为女性的天然权利据理力争,宁愿抛弃“觉得研究法律比了解女人的心理”更重要的丈夫,也不愿辜负自己的大好春光。第六天第七个故事讲到一个女人因奸情败露被丈夫告上法庭。
      按该城法律,与人通奸的妇人要处火刑。这妇人面对法官对罪行毫不推诿,但她同时提出,一条法律既应该适用一切人,也应该在制定时征得普遍的认可。可法律只惩戒妇女,立法时也不曾征得她们的同意,完全是不公正的。在这女人的质问下,法庭不但无法定她的罪,而且这条法律最后也被修改。
      在当时的男权世界和社会风氯中,偷情是男子的专利,女性则只能被禁闭在闺房中,充当男性的玩偶或过着无欲无爱的生活。 为了报复那些花花公子式的丈夫们, 作家甚至写了一组机智、勇敢的妻子如何愚弄自己的丈夫,与情人幽会的故事。平日趾高气扬的男人们不是钻进大酒桶里就是被关在门外,或是莫明其妙地被痛打一顿,甚至不明就里地为正与情人幽会的妻子在外守护,实在是蠢不可言。
         《十日谈》中有许多正面歌颂青年男子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故事,即使在今天来看也是格调高雅、健康的。第四天“伊莎贝达的故事”,第五天“纪安尼的故事”,都写到少女反抗父母干涉,勇敢地也恋人相结合。 第四天第八个故事中,纪洛拉摩为情而死, 情人抚尸痛哭,心碎而死。
      第五天第九个故事中,写费得里哥为得到心上人的爱情而杀死心爱的猎鹰,这类故事写得情真意切优美动人。全书思想境界最高的当属"绮思梦达的故事"。郡主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仆人相恋,事情败露后,父亲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她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
       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 并愤然驳斥父亲:“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同样的效果同样的德性。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德性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
      

    a***

    2006-01-18 10:20:49

其他答案

    2006-01-18 13:01:19
  • 薄伽丘的著名小说集《十日谈》
    《十日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它以十四世纪黑死病横行的时期为背景,通过十位青年所讲述的一百个故事,大胆鞭挞了当时天主教会的种种丑行,表现出平民阶层追求自由、摆脱宗教束缚的渴望。这部现实主义风格明显的作品堪称欧洲古典文学的杰作,被后人誉为和但丁《神曲》齐名的"人曲"。
    

    c***

    2006-01-18 13:01:19

  • 2006-01-18 10:31:53
  • 作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主要内容是嘲讽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

    2006-01-18 10:31:53

  • 2006-01-18 10:26:57
  •   1348年,意大利一城市瘟疫流行,10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终日游玩,欢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这些故事批判天主教会,嘲讽教会的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智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卜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1313年诞生于佛罗伦斯,父亲从事金融业,他从小在商人和市民的圈子中间长大,这和他日后在作品中鲜明地表达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感情,是很有关系的。他自幼爱好文艺,但是他的父亲却把他送到那不勒斯去习商,混了六年,毫无成就;于是又叫他改学枯燥乏味的教会法典,又耗去了他六年光阴,卜伽丘为此感到痛心。
       幸而当时那不勒斯的宫廷比较开明,在国王周围,除了封建贵族、早期的金融家、远洋归来的航海家等外,还聚着一批学者,有些还识得古希腊文,带有人文主义的思想色彩。卜伽丘有机会参加宫廷的一些社交活动,扩大了他在文化领域中的视野。在他逗留那不勒斯的这段时期,开始摹仿当时盛行的雕琢堆砌的文体,写起诗歌、小说来。
      通过几年不断的努力,他逐渐摆脱了雕琢浮华的文风,跳出了古典神话的圈子,现实主义的因素在他的作品中逐渐增大,为他进入创作上的成熟期、写下巨著《十日谈》作好准备。 大约在1340年,卜伽丘回到佛罗伦斯,在这个城市的激烈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共和政权一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曾在佛罗伦斯共和政体中担任职务,并代表这一城邦政府,先后出使七次。
      1348年,意大利爆发了前面所说的一场瘟疫,大概就在瘟疫平息不久,记忆犹新的时候,卜伽丘开始创作《十日谈》(1350年左右)。 《十日谈》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分别取材于法国中世纪的寓言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意大利历史事件,宫廷传闻,以至街头巷尾的闲谈,和当时发生在佛罗伦斯等地的真人真事,等等。
      鲜明地表达了时代的批判精神的《十日谈》,它的写作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斗争。这部故事集还不曾写满三分之一,就招来了反动势力的诱劝和威胁,辱骂和围攻,要他搁下笔来;但是作者坚持到底,终于用几年工夫完成了这部巨著。 《十日谈》这部杰作代表了卜伽丘的文学活动所达到的最高成就。
      这以后,他转向学术研究工作,成为一个热心于传播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学者,虽然也有所著述,但是当年那一股锐气已不能再在他身上看到了。1375年冬,他在贫困和孤独中病逝于故乡。 。

    淡***

    2006-01-18 10:26: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