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教诗歌的名字

首页

请教诗歌的名字

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
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
这首诗不错,是谁写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11-27 00:28:17
    是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杭州)人写的《梅花图》 

    旁***

    2005-11-27 00:28:17

其他答案

    2005-12-03 17:10:50
  • 对啊

    小***

    2005-12-03 17:10:50

  • 2005-12-01 09:27:45
  • 金农

    垠***

    2005-12-01 09:27:45

  • 2005-11-30 21:13:33
  • 不是我写的啊。
    我没写过。
    嘻嘻

    清***

    2005-11-30 21:13:33

  • 2005-11-29 17:49:55
  • 冬心《梅花图》上题有(日)青木正儿吟诵不绝的一首七绝:
      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
      此刻闭门忘不了,酸香暗罢数华须。
      时在乾隆乙酉清和月,写于杭郡留香室,金农画。这真正是一篇清新的白话诗,是先生的拿手之处。

    域***

    2005-11-29 17:49:55

  • 2005-11-29 17:08:55
  • 金农

    过***

    2005-11-29 17:08:55

  • 2005-11-28 12:03:39
  • 也不是我写的

    最***

    2005-11-28 12:03:39

  • 2005-11-28 11:33:32
  •   
    湖畔夜兴 (日)青木正儿 
    我住在西湖的某天晚上,老酒微醺,为了消化腹中油水,出来随意散步。湖畔之夜极其热闹,到处是不顾白天疲劳的游客在走动,我也忘记自己是远来的异国游客,仿佛是他们的同胞一样在散步。有两个青年经过我的身旁,我听到他们说我是东洋人,不禁涌起旅愁,随即如痴如醉,融入了清唱的声音里。
         中国戏剧的锣鼓铙钹对日本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是在这热闹的夜晚的中国街头,那种强烈更像画水墨山水时施的焦墨,没有声音反而无味。沉醉于春夜的阳气、春酒的和气和周围的人气之中的我,受到强烈的金属声音的刺激,更加心神朦胧。我想起在京都的静夜,壬生狂言的钟声,使春夜更加朦胧,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把我引到戏台的前面。
      唱的什么曲子,是西皮还是二黄,我都听不太懂,但是我仍然觉得高兴、亲切。我就像在幼年家乡的节日时,天真地到处去听戏时一样,此时我也夹杂在散发着韭菜气味的人群中,伸长了脖子听得入了迷。   在人烟稀少的小巷,三弦的曲调使我流连忘返。那是亡国之音,三弦是否始于南宋,我没有兴趣进行学究的考证,我只断定那是南宋临安的梦华。
      靠在水泥的四条大桥的栏杆上,我总是喜欢想像文化、文政年间四条河原的喧闹;走在灯光灿烂的西湖畔的街头,便想像南宋临安瓦子的繁华,《都城纪胜》《梦粱录》足以满足我的嗜好。瓦子是宋代两都的游戏场,好比我国过去的四条河原,“河原”与“瓦”发音相通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三弦柔弱流畅,比日本的三味线胴体短小,蛇皮,声音不好,而且是用指甲弹。但在二胡尖细的声音占主导的现代中国音乐中,那幽静古典的音色有着南曲幽雅的遗风,表达了追逐名利却又恬静淡泊的中国国民性的一面,三弦正是现代音乐中市井的隐遁者。   对瓦舍的追忆引诱我来到眼前一座叫做凤舞台的勾栏,好像是湖畔惟一的戏场,名字起得极好,远胜于我国剧场名字之直白露骨。
      场内分为几个部分,我首先进入第一部。只见艺妓交替各唱一段时曲或京调,当然唱的何曲我茫然不解,也不懂如何欣赏。女伶很漂亮,但芳龄几何却不得而知,只是那发型使我想起明治二十年前后良家妇女前额的刘海和戴着发网的发髻。我努力适应那尖细的声音和旋律,却终究徒劳。
      后来又看了一出壮士新剧,不但对白听不懂,剧情之拙劣,令人无法忍受,我对南宋瓦子的憧憬渐渐地被破坏了,便起身怏怏离去。   但当我看了一出旧戏以后,我的空想又放出一点光彩。戏的详情一概不知,好像是穷苦的读书人为了家计之类的事情,正在夫妻吵架,幕布上象征性地画着破灶和残壁,我依靠这一点可怜的想像来推测剧情。
      而这出戏幸好是文戏,对外国人来说真是谢天谢地,武戏极其喧闹,但文戏不用锣鼓,非常安静,足以边看边想像。曲子不是我一直想听的明以来的传统昆曲,而是清中叶以后勃兴的京调。不过服饰保留着明代遗风,非常典雅,即使不说酷肖仇十洲的风俗画,也酷肖改七的人物画。
      演员好像是乡下蹩脚演员,但足以成为我空想的对象。任何国家古代服饰都非常优美,那不仅是出于怀古情趣,冷静观察一下,确实胜于现代,繁忙的工作和辛苦的生活使文明人的服饰日益远离优美。   走出剧场,我从古典的抒情诗回到了现代散文,菜馆楼上恐怕是上海的精明生意人吧,到处摆着宴席,胡琴声夹杂着猜拳声和叫骂声,令人不快。
      世界上没有比满身铜臭的家伙更令人厌恶的了,他们把庸俗的快乐当作至高无上,把世界的名胜西湖据为己物,以喧骚打扰这里的幽境。但是这也不错,是的,这也是组成西湖之夜管弦乐的一部分。   西湖特产除了剪子还有竹筷、藕粉和龙井茶,如果在京都一带就会有店家聒噪不休地推销,而西湖的店家连“买不买”也不问,只是默默地把商品陈列出来。
      剪子大小齐全,大的有一尺,小的一二寸,十多种像大小不倒翁一样按大小顺序排列着。剪子的尖端非常细,好像受到了南宋诗人感伤气氛的渲染,纤纤素手裁剪绫罗时是只有这种剪子才相宜的,不知不觉我已买了两三把。竹制的圆筷好像南宋道学先生玩的空竹一样束成一把,我感到乏味,我不能想像虢国夫人曾经用这种筷子吃着御厨八珍,而且在上海我已经买了一束象牙筷子,在此便作罢了。
      听说藕粉是从西湖藕根提取的像淀粉一样的东西,我便无意品尝了。至于久仰大名的龙井名茶是要买上一罐的。   风栗不知为何物,便买来品尝。用马粪纸包着,那标签我很中意,在撒金纸上写着“浙省魏记栈风干珠栗”,风雅的名字使人认为一定是美味,回去一尝才知道原来就是去皮干栗子。
      真不愧是文字大国,如此说来我们小时候也经常到山里捡过天然的“风干珠栗”吃了。   杨贵妃酷爱的大名鼎鼎的荔枝,虽然不是鲜的,也果然十分美味。外观比龙眼肉稍大,果肉比葡萄干颜色稍红,味道则远胜于葡萄干。如果是鲜果,应该更加让人垂涎,所以杨贵妃怎能不让玄宗皇帝命飞马千里迢迢、劳民伤财地从岭南运来呢!   我曾在日本的中国餐馆见过希奇的西瓜仁和南瓜仁,但令我惊讶的是这里还有杏仁,品尝一下非常好吃。
      而且居然还有桃核在卖,想来是东方朔的遗法了。我以为那一定比杏仁更胜一筹,不想坚硬得打不开,无奈翌日向公使馆的翻译询问,才知那竟是核桃。   在点心铺的街头大人和小孩正在吵架,小孩十六七岁,大人是三十多岁的男人。小孩腋下夹着雨伞,拉开打拳的架势,一边比画着,一边不断地骂着;大人在店头一边忙着什么,一边不时呵斥着小孩。
      一会他的怒火好像终于爆发了,大步地走过来,打了小孩的头部两三下。小孩看起来没有什么抵抗的能力,向后退了两三步,但却不肯逃去,摆出更强的架势,边哭边更大声地叫骂,我猜测他大概在喊着:“有本事你就杀了我!”虽然他的气力抵不过大人,但他的气势与顽强却明显占了上风,那大人终于不再理他了,于是那个哭鼻子的水浒小英雄也耸耸肩悠然而去了,他大概是回他的梁山泊去吧。
         我走进一条僻静阴暗的小路,一个男人正在大声叫嚷,前面散乱着一寸见方的卡片,旁边堆着二三十个铜钱,好像是押宝。只见一个观众扔出一二枚铜板,捡起一张卡片翻过来,上面写着一个字。那个男人便取出一块白漆木板,提笔蘸墨写下了一划,然后就开始了高声的饶舌。
      随着他的喋喋不休,手中的笔不断地在动,笔画也在不断地增加,最后他写完了刚才那张卡片上的字样,同时他的饶舌也戛然而止。他扔下笔,举起木板向围观的群众展示,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拆字”吧。到处都在搞这个把戏,好像很兴旺的样子。   冷清的商摊上摆着拓本,都是些粗俗的板刷品,但看起来还有几分古色古香,比岳庙前所售墨迹犹新的货色略胜一筹。
      各种拓本随便堆放在台子上,湖风吹来,一片纸响。一位老者正捻着一张墨帖讨价还价,然后就再也无人光顾。   我带着几分轻蔑,伸头过去看个究竟,随便翻了两三张拓本,都是些俗物。终究不死心,再继续翻寻,找出了一张梅花图。我顿时觉得这决非凡人之笔,韵味高雅,急忙查看落款,是“金农”!也就是“金冬心”,正是我日思夜想的冬心先生!   冬心先生!我能领会南画的妙处全靠先生的熏陶,我能体会北碑一派的韵味也全靠先生的影响,我开始憧憬乾隆时代的文艺也全是由于先生。
      对南画本无兴趣的我,因为接触到先生才恍然醒悟,接着我发现了石涛,发现了陈老莲,发现了徐青藤,甚至追溯到倪云林,现在我对四王、吴恽也有了相当的理解。我由于先生才开始谈论南画,我接受先生的大艺术时, 日本还不能真正懂得先生的价值,我终于不能沉默下去,于大正九年夏天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金冬心的艺术》。
      当然它不能为世人所理解,也无人购买。但虽然不入俗耳,还是有二三画友,与我共鸣,盛赞先生的艺术,我此次旅行时甚至也携带了数册。现在在先生的故里杭州,我竟然在小摊上翻寻到先生艺术的片影!虽然是廉价的拓本,但先生的音容笑貌宛如眼前,我不禁狂喜,大概至诚可以通天吧。
         冬心先生!先生也曾在西湖湖畔的商摊冷眼旁观吗?是的,那时钱塘门外还有所谓“北关夜市”。现在涌金门外的夜市非常热闹,这里是新市场,那时北关夜市上西湖游客熙熙攘攘,现在钱塘门已经拆掉,周围成为别墅,夜市已无影无踪,这个新市场便喧宾夺主了。
      我虽想去参拜先生位于临平黄鹤山的墓地,但形单影只,言语不通,只好作罢。即使勉为前往,那里也没有先生的艺术,不如今晚怀抱这廉价的拓本安眠吧。   冬心《梅花图》上题有我吟诵不绝的一首七绝:   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   此刻闭门忘不了,酸香暗罢数华须。
         时在乾隆乙酉清和月,写于杭郡留香室,金农画。这真正是一篇清新的白话诗,是先生的拿手之处。   在旅馆的楼上凭栏眺望,一切都被沉沉夜色所覆盖,大概西湖的自然美在夜间把主权转让给了湖畔夜市的人工美,而它却安然地入睡了。我虽然没有欹枕遐思的古典式幽情,但孤客欹楼的一缕愁绪伴随着湖面的夜幕悄悄地升起在心头。
      

    ****

    2005-11-28 11:33:32

  • 2005-11-28 11:13:51
  • 不错,可以去欣赏欣赏

    大***

    2005-11-28 11:13:51

  • 2005-11-27 19:38:57
  •   《梅花图》
    

    q***

    2005-11-27 19:38:57

  • 2005-11-27 18:26:23
  • 《梅花图》

    f***

    2005-11-27 18:26:23

  • 2005-11-27 17:17:35
  •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民等,“扬州八怪”之首,浙江仁和(杭州)人。他的画,吸收汉画像之长,古朴稚拙,笔墨极不求形似,正是这样笨拙的美,使金农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别成一家画风。  
      青木正儿1922年春天来到中国,这位日本汉学家在西湖逛夜市时发现一幅金冬心《梅花图》拓本。在冬心先生的故里杭州,青木在小摊上觅得冬心艺术的片影,青木说这就是至诚可以通神吧。他用膜拜的激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江南春·竹头木屑》)。这幅《梅花图》,题有青木吟诵已久的七绝:“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 

    t***

    2005-11-27 17:17:35

  • 2005-11-27 16:06:04
  • 梅花图

    d***

    2005-11-27 16:06:04

  • 2005-11-27 15:48:25
  • 孤陋寡闻` 不知道呀 ` 不过肯定不是那个日本什么青木写的`
    要不然不会题在比他早生几百年的金农的画作上啊``

    q***

    2005-11-27 15:48:25

  • 2005-11-27 15:14:45
  • 此诗是金冬心的七绝。题于其画作《梅花图》之上。

    z***

    2005-11-27 15:14:45

  • 2005-11-27 15:11:26
  • 是青木吟诵已久的七诀
    《梅花图》

    g***

    2005-11-27 15:11:26

  • 2005-11-27 14:14:02
  • >
    

    涟***

    2005-11-27 14:14:02

  • 2005-11-27 12:08:48
  • 金农提在《梅花图》上的绝句

    流***

    2005-11-27 12:08:48

  • 2005-11-27 11:12:46
  •     是《梅花图》一首七绝:
      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
      此刻闭门忘不了,酸香暗罢数华须。
    

    L***

    2005-11-27 11:12:46

  • 2005-11-27 11:00:57
  • 青木正儿1922年春天来到中国,这位日本汉学家在西湖逛夜市时发现一幅金冬心《梅花图》拓本。在冬心先生的故里杭州,青木在小摊上觅得冬心艺术的片影,青木说这就是至诚可以通神吧。他用膜拜的激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江南春·竹头木屑》)。这幅《梅花图》,题有青木吟诵已久的七绝:“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

    公***

    2005-11-27 11:00:57

  • 2005-11-27 10:49:59
  • 以上回答都不正确吧
    (日)青木正儿   是经常吟诵而已
    金农  可能就是把本诗题写在他的画上而已
    可是  作者呢
    好象找不到呢

    阳***

    2005-11-27 10:49:59

  • 2005-11-27 09:22:31
  • (日)青木正儿

    贵***

    2005-11-27 09:22:31

  • 2005-11-27 00:17:05
  • 到底是哪个写的?

    我***

    2005-11-27 00:17:05

  • 2005-11-26 23:02:06
  • 《梅花图》  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
      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
    

    爱***

    2005-11-26 23:02:06

  • 2005-11-26 22:04:51
  • 这首诗是一位著名的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的吟诵之作。他酷爱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从21岁进入京都大学学习中国文学开始,直至78岁上完最后一堂中国文学课为止,一生都在从事中国文学及中华文化的研究和弘扬工作。他早年谒见王国维,与胡适、鲁讯、周作人等人相识。他曾两次游学中国,游历大江南北。他的研究著作诸如《中国近世戏曲史》、《中国文学思想史》、《清代文学评论史》很早就被译成中文介绍到了我国。
    青木正儿1922年春天来到中国,这位日本汉学家在西湖逛夜市时发现一幅金冬心《梅花图》拓本。在冬心先生的故里杭州,青木在小摊上觅得冬心艺术的片影,青木说这就是至诚可以通神吧。他用膜拜的激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江南春•竹头木屑》)。这幅《梅花图》,题有青木吟诵已久的七绝:“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 
    

    泉***

    2005-11-26 22:04:51

  • 2005-11-26 21:54:08
  •   冬心《梅花图》上题有我吟诵不绝的一首七绝:
      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
      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
      时在乾隆乙酉清和月,写于杭郡留香室,金农画。这真正是一篇清新的白话诗,是先生的拿手之处。
    ——湖畔夜兴 (日)青木正儿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民等,“扬州八怪”之首,浙江仁和(杭州)人。
      他的画,吸收汉画像之长,古朴稚拙,笔墨极不求形似,正是这样笨拙的美,使金农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别成一家画风。 ;Y   青木正儿1922年春天来到中国,这位日本汉学家在西湖逛夜市时发现一幅金冬心《梅花图》拓本。在冬心先生的故里杭州,青木在小摊上觅得冬心艺术的片影,青木说这就是至诚可以通神吧。
      他用膜拜的激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江南春·竹头木屑》)。这幅《梅花图》,题有青木吟诵已久的七绝:“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 关于金冬心,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金冬心》很好看,因为金冬心著名的“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诗句,盐商程雪门送了一千两酬金。
      而金冬心这幅《梅花图》,齐白石一笔一笔临摹,用白描勾勒,十分有名。

    语***

    2005-11-26 21:54:08

  • 2005-11-26 21:51:59
  • 日本汉学家青木正儿

    z***

    2005-11-26 21:51:59

  • 2005-11-26 21:40:32
  • 王维 

    企***

    2005-11-26 21:40:32

  • 2005-11-26 21:27:50
  • 是青木吟诵已久的七绝

    蕉***

    2005-11-26 21:27:50

  • 2005-11-26 21:20:31
  • 此诗是金冬心的七绝。题于其画作《梅花图》之上。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杭州)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画,吸收汉画像之长,古朴稚拙,笔墨极不求形似,正是这样笨拙的美,使金农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别成一家画风。 
    

    c***

    2005-11-26 21:20:31

  • 2005-11-26 21:13:45
  • 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 此刻闭门忘不了,酸香暗罢数华须。 时在乾隆乙酉清和,写于杭郡留香室,金农画。
    金农
    

    时***

    2005-11-26 21:13:45

  • 2005-11-26 21:12:18
  • 不是我写的!

    z***

    2005-11-26 21:12:18

  • 2005-11-26 21:11:36
  • (日)青木正儿

    M***

    2005-11-26 21:11:36

  • 2005-11-26 21:10:26
  • 诗歌的名字叫〈惜梅〉,是一个爱梅的人写的。

    天***

    2005-11-26 21:10: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