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庄子《秋水》中提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首页

庄子《秋水》中提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2-15 01:50:01
  • 这是一种境界,超脱常人的

    p***

    2018-12-15 01:50:01

  • 2018-12-15 01:44:48
  •   它主要想表达的思想应该是“任何物体都是有待(依赖、依靠)的”之义。其实“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一大句话表达这层意思应该说是比较清楚的。《逍遥游》全文确实是想表达“逍遥而游”的意思,但是生活中并不可能完全达到。
      因此大多是要“有所恃、有所待”。
    庄子认为,“有待”是造成人生不能自由的根本原因,摆脱有待,达到无待,才能实现自由,即获得逍遥游,逍遥游也就是无待的自由境界。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庄子强调,根本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必然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己的思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道理;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别,也就无所不适、无所对待了。
      庄子进而提出了最彻底的“无己”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己而后无所待。《逍遥游》云:“圣人无己。”。

    繁***

    2018-12-15 01:44:48

  • 2018-12-15 01:41:51
  •   从哲学角度来讲,鲲化鹏飞寓言中所蕴涵的哲理,其一,体现在从工夫到境界的进程中。鲲的潜伏海底,深蓄厚养经由量变到质变,乃能化而为鸟;鹏之积厚展翅,奋翼高飞,这都是属于工夫修为的层次。而鹏之高举,层层超越,游心于无穷,这正是冯友兰先生所说的精神上达“天地境界”的层次。
      工夫论和境界说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大特色,而鲲化鹏飞的寓言,正喻示着由修养工夫到精神境界层层提升的进程。其二,体现在“为学”到“为道”的进程中。《老子》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是经验知识的累积,“为道”是精神境界的提升。老子似乎并没有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而且《老子》还说过“绝学无忧”,这样“为学”和“为道”成为不相挂搭的两个领域。
      不过,老子提出“为学”与“为道”的不同,确实是很重要的议题,但两者如何衔接,是否可以相通?这难题留给了庄子。在鲲化鹏飞的寓言中,庄子喻示了修养工夫到精神境界的一条进程,同时也隐含了“为学”通向“为道”的进程。
      
      《庄子》书中,写出许多由技入道的寓言,如庖丁解牛(《养生主》)、?偻承蜩(《达生》)、梓庆为?(同上)、司马之捶钩者(《知北游》)等等,这些由技艺专精而呈现道境的生动故事,都表达出“为学日益”而通向“为道”的神妙高超境界。

    无***

    2018-12-15 01:41: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