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制,采用汉姓的论据是?

首页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制,采用汉姓的论据是?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22 01:43:52
  • 皇帝他们自己的姓 拓跋改为元

    y***

    2018-11-22 01:43:52

  • 2018-11-22 01:38:26
  •   作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要想在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必须缓解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既要保证鲜卑贵族原有的政治地位,以获得本民族贵族的支持,又要联合汉族地主阶级,逐步吸收汉族的封建制度和文化,以获得汉族贵族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在姓氏改革方面,下诏制定族姓,根据宗族祖宗的官爵尊卑,分别列入姓族,使鲜卑族与汉族形成合流。
      这些举措不仅使鲜卑族与汉族在政治上休戚相关,利害与共,而且由于姓氏的改变,为二者之间的通婚扫除了心理障碍,使之能共同维护北魏政权。
    孝文帝出身于鲜卑族的拓跋部落。当时,鲜卑族中比较大的部落尚有慕容、乞伏、秃发、宇文等。在鲜卑人当中,有许多人以拓跋、慕容、乞伏、秃发、宇文等为自己的姓氏,正所谓:“胡俗本无姓,以部落为号,因以为氏。
      凡一部为一氏,故胡姓多即其部名。”北魏统治者定族姓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化解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但在客观效果上却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鲜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融合。鲜卑族与汉族在姓氏称谓上的差别几近消灭后,再配合以鼓励民族之间通婚的政策,使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达到了高潮。
      
      北魏以后,经过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及隋唐时期的历史发展,鲜卑族绝大部分彻底地融入了汉族之中,原来广泛存在的鲜卑姓氏基本上为各种汉族姓氏所取代。时至今日,在北方广大的汉族民众当中,不知有多少姓氏为周、胡、穆、陆、刘、贺、于、梁等所谓的“汉人”,原来分别姓纥骨、丘穆陵、步六孤、独孤、贺赖、勿忸于和拔列,不知有多少北方“汉人”的身体里流淌着北魏鲜卑族的血液!。

    海***

    2018-11-22 01:38: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