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红叶题诗 蓝田种玉是什么意思?

首页

红叶题诗 蓝田种玉是什么意思?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1-01 14:11:38
      娟子,关于红叶题诗的故事很多,大多都是一些浪漫的爱情故事,今天江山笔下生也向你讲一个红叶题诗的故事,希望你能喜欢。
    相传在唐朝天宝年间,湖北荆州有一个叫顾况的学子,博学多才,为人侠义,其诗其词其文章很受荆州刺史姜夔的推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从他写的这句话,就可以看到他有多么远大的志向。 顾况的邻居有一个叫【媚儿】的姑娘,家中也很有钱财,媚儿高挑的个子,细嫩的肌肤,一双丹凤眼,两道柳叶眉,媚儿18岁了,到了嫁人的年纪,提亲的踏破了门槛,媚儿没有一个中意的。他的老爹爹也纳闷,这孩子是怎么了?其实媚儿心中早有了意中人,原来媚儿也是个才学很高的姑娘,琴棋书画,写诗填词样样都精,她被顾况的才情所吸引,常常偷偷的看他吟诗,看他弹琴,看他舞剑。
      她对顾况的爱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的黄昏,顾况要骑马操练武艺,媚儿就站在村前的大榕树下偷偷的看他,一天顾况好像是有些渴了,就牵马来到榕树下,媚儿早有所备,就取出些饮料让他喝,掏出自己的香巾让顾况擦汗。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了。那是个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恋爱季节,多少个花开花落,多少个月上柳梢,两个人卿卿我我,难分难舍。
       就在他俩要禀报父母,让人做月老,牵红线的时间,不巧的事情发生了。原来皇宫要选美,乡里的官吏为了取悦上级,就把貌美如花的媚儿作为美人,送到皇宫去了。 失去了顾况的媚儿幽怨欲绝,失去了媚儿的顾况失魂落魄。顾况向媚儿说:“你就是到了皇宫,我也要去找你!” 一晃,媚儿到了皇宫已经两年了。
      皎然的月光,帘幕深锁,抬眼望去,一方寂寞的天空,偶尔洒下一两声长空雁叫的声音,推开窗,满眼落红,媚儿静静地坐在晚秋的凉亭间,三曲九环的绿水将小院缠缠绕绕流过高墙。媚儿想:我的顾况哥哥呀,此刻你在惦记着我吗?我怎样才能让你知道我的消息?亭外有一株高大的红枫,片片枫叶经霜雪的浸染现出血红的颜色,在金色的余辉中,媚儿举起手中的这枚红叶,它叶脉匀称,在阳光下它更加殷红,在暮色中它更加凝重。
      思君好似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予谁?“石漱清溪听壑空, 绵绵秋怨寄何从? 不知霜叶为谁老? 满地相思一夜红。” 媚儿在一片红叶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她想,若是老天可怜,说不定我写的诗或许顾况哥哥能够看到。 无语的相思,系在晚秋的风中,默默地把血熬成诗行。
      托一声流水啊,请为我带去这一份痴狂,请为我将梦中的人儿寻找。悠悠的护城河漾过雕栏玉砌的宫墙,三春的柳絮、夏日的莲花化作了多少离情惆怅,今天,秋风来了,当你走在这零落的溪岸,我的哥哥呀,那漾在水中央,用红叶写成的诗笺,凄艳的色泽可否吸引了你的目光,但愿它被随波的细浪冲刷着旋转着,靠近你的脚旁,你终于能够拿起它,温柔的心熨贴着这份诗稿,也熨贴着我娇羞的秘密和未语已成泪的寂寥。
       媚儿的心,一片片的祈祷着。。。。。   再说顾况,没有了媚儿,顾况弃文从武,在一次次马革裹尸的征战中,顾况屡立战功,被提拔为将军。顾况惦记着心上的人儿,多少个日出日落,多少个花飞花谢,顾况在护城河边走啊走,转啊转,他知道,这高高的红墙内,有他心爱的媚儿。
      也许是等的太久太久了,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帝,在一个清丽的早晨,就在这这碧波荡漾的小河边,一袭红叶的稿笺漾过高墙如约而至,看着熟悉的字体,捧着这枚红叶,顾况那杀敌建功,诗剑佐酒的手竞有了些许颤抖,一滴清泪顺颊划落。 事情也巧,天随人愿。一次,契丹的骑兵犯境,皇上派顾况率大军迎敌。
      顾况施巧计布下口袋阵,生擒契丹主帅单于。出师大捷,皇上龙颜欢悦“说吧,黄金、白银,你想要什么样的赏赐?”面对万千的封赏,顾况静静地呈上那一叶诗稿,“我只想要一个人!”在这平静的回答中,爱情来到顾况的身旁,在蓝天白云之间,在莺飞燕舞之下,顾况拥着他心爱的媚儿,骑上骏马缓缓走出威严的宫墙,……   再不要离开你,紧紧地环着你的腰,泣在你怀里。
      满天的落叶染醉了夕阳,梨花雨般下坠的泪水,伴着些抽泣。。。。。。顾况怜惜地拥着他的媚儿,用唇将泪水一一吮吸,轻轻地在她耳边细语:“媚儿,这不是做梦,就让我拥着你,到天荒地老。”   媚儿说:“我永远是你娇羞的新娘。”顾况轻抚着媚儿月白的脸庞,如玉般的肌肤,再将那枚红叶轻轻放在媚儿的手掌……    娟儿,我讲的这些不知你可否喜欢。
      我有点累了,待我休息一会,把蓝田种玉的故事再讲给你听,好吗? 至于蓝田种玉,让我们好好的欣赏一下蓝色好吗? 看到了蓝田种玉,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了很多的句子:蓝田日暖玉生烟、雪拥蓝关马不前。想起了正冈子规的俳句说:一桶蓝靛,漂流春川。 蓝总有几分柔弱,更有一点点的忧愁。
      插菊瓷瓶上,一尾蓝色鱼。如果说男人的婉转是紫色的,那么女人的旖旎就应该是天一样的蓝。 前些时间去云贵高原,开门看那一重一重的山,开始是碧绿的颜色,等到了和天的相连处,就变成了蓝。前些天去青岛,自己一个人独坐在海堤边,任海风肆意的吹,满眼的海水让我做梦还是蓝色,我梦到海鸟在筑巢,梦到了老人和海怀里的美人鱼。
      蓝天清水,一水萦蓝,群峰耸翠,让人心目俱宽。 又想起了看过的一个片子【蓝桥遗梦】,那是一个发生在桥边的老外的爱情片子,呵呵,那些浪漫的故事,怎么偏偏都和蓝有沾惹?蓝天里白云行去,猛抬头月色清明。蓝天一样的明净。 呵呵,关于蓝,说的够多了,我只是说:蓝,真是一种浪漫的颜色。
       忽然想起了一些诗句: 很好的阳光 水有些氤氲了 亲爱的 请跟我来 让我们去种玉 在那片香艳的水域 还有许多花儿在等待 至于蓝田种玉的典故,用百度搜索,看以看到: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婿,林甫之女。
      ” 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
      ”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
      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 亦作“种玉蓝田”或“伯雍种玉”。 呵呵,顺便我也告诉你:蓝田种玉,是个有些暧昧的句子,我们把做爱或者女人怀孕,也称作【蓝田种玉】。 就这些吧,希望你喜欢。

    江***

    2009-11-01 14:11:38

其他答案

    2009-11-02 19:19:27
  •   这副对联是写结婚的,所包含的典故如下:
     
    “蓝田种玉”典故:
       “蓝田种玉”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於阪头,行者皆饮之。
      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
      ’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於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也。名曰‘玉田’。”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婿,林甫之女。
      ” 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
      ”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
      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 亦作“种玉蓝田”或“伯雍种玉”。 “红叶题诗”典故 唐僖宗(862~888年),即李俨。唐代皇帝。懿宗子。公元873~888年在位。处封晋王。十二岁时受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
      即位后专务游戏,称宦官田令孜为“阿父”。乾符元年(874年),关东旱饥,州县继续催征勒索,爆发王仙芝、黄巢起义。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入长安,逃亡成都,黄巢起义失败后,他于中和五年(885年)还京师。数月,即再奔凤翔,旋又走兴元(今陕西汉中东)后又返京,但此时朝廷孤弱,藩镇之患近在肘腋,已成岌岌不可终日之势。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
      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
      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
      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
      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舍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唐宣宗李忱裁减宫女,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幽幽地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 另据《本事诗》记述,天宝年间,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一位宫女在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得诗后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从上游流入宫中。
      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诗一首,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故事很凄美,但她没有韩氏那么走运。 而在《北梦琐言》里,却演化成了人鬼相恋的悲剧故事:进士李茵是襄阳人。一次他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李茵将红叶收贮在书箱里。后来僖宗在藩镇之乱中到了蜀地,李茵奔窜到南山一个老百姓家。见到一个流落人间的宫女,她说自己是宫中的侍书,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学,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发现了那片红叶,哀叹说:“此妾所题也。
      ”于是同行到蜀地去,一路上云芳子详细讲述了宫中的事。到了绵州时,一个宦官认出了她,宦官问:“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逼令她上马,强行带走,李茵十分难过,但又无可奈何。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忽然进来了,她对李茵说:“妾以重金贿赂了中官,今后我可以跟你走了。
      ”佳人失而复得,李茵欣喜难以言表。于是两人相伴回了襄阳。几年后,李茵得了病身体消瘦,有个道士说他面有邪气。这时云芳子才对他说了实情:“那年绵竹相遇。妾其实已死。感君之深意,故相从耳。但惜人鬼殊途,不敢再连累君。”说毕置酒与李茵对饮,酒后飘然而去,遂不知所终。
       缘分多是三生注定,当事者也会惘然。然而有运气得以结缘民间的宫女毕竟极少,或者外人处于同情和想象而加以虚构,使传说经不起推敲。但许多宫女一生最好的光阴在寂寞的深宫中被埋葬,这种漫长的煎熬却非外人可以体会。除清朝以外,历代宫女多为终生在宫中服役,元稹的《行宫》即有“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句子。
      从十六岁的懵懂少女到六十岁衰痴老人,流年只在暗中偷换,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清代洪升有戏曲《长生殿》,其中“窥员”一出写宫女偷看玄宗与杨玉环同浴,先假借宫女之口说:“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归殿;每逢小监在阶前,相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
      ”两名宫女看得正兴起时,一名太监上前调笑:“两位姐姐看得高兴呵!也等我们看看。”宫女说:“我们侍候娘娘洗浴,有什么高兴?”太监笑说:“只怕不是侍候娘娘,还在那里偷看万岁爷哩!”戏谑的背后其实更多是无尽的心酸。 帝王一时高兴,可能成全某一个宫女,但不可能成全后宫几万宫女。
      梁祝能在死后化蝶,孟姜女寻夫能把城墙哭倒,民间故事里的爱情,多数都有比较浪漫的结局。也许因为现实中这样完美的结局太少了,才在故事里加以弥补。 。

    1***

    2009-11-02 19:19:27

  • 2009-10-31 23:16:29
  •   唐僖宗(862__888年)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
      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
      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
      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衣箱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正是自己当年写的。
      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舍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后来,唐宣宗李忱裁减宫女,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幽幽地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 另据《本事诗》记述,天宝年间,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一位宫女在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顾况得诗后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从上游流入宫中。
      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桐叶上见诗一首,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故事很凄美,但她没有韩氏那么走运。 而在《北梦琐言》里,却演化成了人鬼相恋的悲剧故事:进士李茵是襄阳人。一次他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李茵将红叶收贮在书箱里。后来僖宗在藩镇之乱中到了蜀地,李茵奔窜到南山一个老百姓家。见到一个流落人间的宫女,她说自己是宫中的侍书,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学,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发现了那片红叶,哀叹说:“此妾所题也。
      ”于是同行到蜀地去,一路上云芳子详细讲述了宫中的事。到了绵州时,一个宦官认出了她,宦官问:“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逼令她上马,强行带走,李茵十分难过,但又无可奈何。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忽然进来了,她对李茵说:“妾以重金贿赂了中官,今后我可以跟你走了。
      ”佳人失而复得,李茵欣喜难以言表。于是两人相伴回了襄阳。几年后,李茵得了病身体消瘦,有个道士说他面有邪气。这时云芳子才对他说了实情:“那年绵竹相遇。妾其实已死。感君之深意,故相从耳。但惜人鬼殊途,不敢再连累君。”说毕置酒与李茵对饮,酒后飘然而去,遂不知所终。
       成语典故之 蓝田种玉 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於阪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
      ’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
      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於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也。名曰‘玉田’。”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婿,林甫之女。” 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
      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
      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 亦作“种玉蓝田”或“伯雍种玉”。
       。

    h***

    2009-10-31 23:16:2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