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何国人对酒的留恋一点也不输茶?

首页

为何国人对酒的留恋一点也不输茶?

有人开茶社,想来为何无人开酒楼呢,在下不才,不敢妄开,要倒闭的,不过哪位开了,我一定去开怀畅饮!

酒的历史应该很悠久,其意义不仅古代,现代应该胜过茶,为何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斗酒诗三百,借酒来浇愁,好象和愁又脱不了干系,干杯,敬酒全为酒,茶,还要借酒的名头来"以茶代酒".其实酒,非酸非甜非苦非辣,难道其魅力仅在酒精的刺激性和麻醉性吗?我想当然不是.各位随便谈.先谢了!
分数还是100,因为封顶了.呵呵!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5-28 07:59:34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总是流淌着这样的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有辛又辣,此是五味俱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让我们闻够了浓浓的酒香,千年尘封的史册,也因了酒的滋润而芳香四溢。酒,这种形态似水的液体,像一块三棱镜,可以将平平淡淡的生活折射出绚丽缤纷的色彩,因为酒本身就饱浸着千般万种的人生滋味:有朋自远方来,酒可以接风洗尘;醉不成欢惨将别,十里长亭千杯少;封妻荫子。
      酒可以表达无法名状的欣快;失去亲人,唯沉醉方能与死者同去体验一回死的感觉;乡愁途穷,无酒便不足以消愁;一帆风顺,豪饮才得痛畅其怀;文人诗会,无酒岂得传其风流……杯子虽小却可以包容世间万象,壶中幽暗,却聚敛着万丈光芒。当然酒本身具有一般食品和饮料的某些共性,必须通过人的生理器官才能把它的特殊作用传达到人的心理层面,但是它的主要作用无疑在心理层面,几千年来的文明史证明,饮酒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游戏。
      古人曾把酒斟进美妙的神话和民间传说里;那些擅长诗词书画的文人墨客则用酒来刺激自己的灵感和激情。中国传统文学最显著的就是抒情诗,而在这些抒情诗中大多是即兴式的抒情短章,这种短章适合在饮酒的环境中进行,作者平日积累于心底的悲欢离合的人生感受经酒精刺激会突然爆发出来。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含有何等温厚的中国人的性情之美,“劝君更近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国人重感情,又豪爽又朴厚,又热烈又温婉的人情味被咏唱了几千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春天,这雨,这远远的杏花村的销魂味,真的是说不清楚。“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诗人自己都说不清楚,我们也不必说清楚了。倘若无酒,中国的诗还会这么美妙吗?倘如无诗人,中国的酒,还会有此味道吗?倘无“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还会有那么好吗?倘无“浓睡”也消不去的“残酒”,还会真有那绿的“肥”、红的“瘦”吗?所以说中国的文化的精致处、蕴藉处、深沉处、高远处,大半在酒杯里藏着。
      难怪有人说,中国有美酒十斗,古代诗人已饮去八斗,历代达官贵人村夫俗子饮去一斗,你我现代的有心人,只好共分此仅存的一斗而已。 。

    j***

    2005-05-28 07:59:34

其他答案

    2005-06-02 15:21:51
  • 品酒者对自己能辨出酒之成分、发酵期有成就感,嗜酒者对酒后能忘我有依赖感,借酒出彩者有驾驭外物的优越感。总之,国人有太深的个人情节。

    f***

    2005-06-02 15:21:51

  • 2005-05-30 17:09:02
  •   酒 
    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中国的酒有少量的果酒,大部分是以粮食原料酿制而成的,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半固态发酵为特征,这成为东方酿酒业的典型代表。近代以来,啤酒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目前年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 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立 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绝大多 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 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 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 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 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 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 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 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形式有关。
      酒 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 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 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 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 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
      历史 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总之,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中国 酒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 间 酒俗。
      有的酒俗留传至今。 黄酒的饮法,可带糟食用,也可仅饮酒汁。后者较为普遍。传统的饮法,是温饮,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温。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酒味柔和。但加热时间不宜过久,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反而淡而无味。一般在冬天,盛行温饮。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常温下饮用。在香港和日本,流行加冰后饮用。即在玻璃杯中加入一些冰块,注入少量的黄酒,最后加水稀释饮用。有的也可放一片柠檬入杯内。 饮酒时,配以不同的菜,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以绍兴酒为例: 干型的元红酒,宜配蔬菜类、海蜇皮等冷盘;半干型的加饭酒,宜配肉类、大闸蟹; 半甜型的善酿酒,宜配鸡鸭类; 甜型的香雪酒,宜配甜菜类。
      饮酒的最佳温度:黄酒,适当加温后饮用,口味倍佳,但是究竟多为温度为宜, 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古代用注子和注碗,注碗中注入热水,注子中盛酒后,放在注碗中。近代以来,用锡制酒壶盛酒,放在锅内温酒。一般以不烫口为宜,这个温度约为45-50℃左右。
      白酒,一般是在室温下饮用,但是,稍稍加温后再饮,口味较为柔和,香气也浓郁。 邪杂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酒中的一些低沸点的成分,如乙醛, 甲醇等较易挥发,这些成分通常都含有较辛辣的口味。 茶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1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4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5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6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
      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
      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

    j***

    2005-05-30 17:09:02

  • 2005-05-23 09:54:02
  • 一般来说,酒是用来浇愁,茶是用来品尝,是酒好还是茶好?还是要看主人心境如何。

    2005-05-23 09:54:02

  • 2005-05-22 14:59:37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酒在中国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人很早就有饮酒的习惯.人们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酒来麻痹自己不去想这些事情.还有就是通过酒来交朋友.

    手***

    2005-05-22 14:59:37

  • 2005-05-22 12:59:01
  • 酒是世界性饮料历史长据考证人在猿时代就喜欢吃发酵的果子因为里边有酒吃了后大脑抑制小脑兴奋很愉快所以人很难改饮酒的习惯

    m***

    2005-05-22 12:59:01

  • 2005-05-21 22:50:28
  • 昨天都写好了,网断了,唉~~哈哈,今天接着帖!
    楼主扔砖头的不开酒馆,我等即便想开,也穷得连块地皮都圈不下来啊!
    酒是浓烈,茶是清淡。
    饮酒千杯不少,品茶一口足罢。
    其实这与静态的情形无关。
    一个人独处,失望之时品茶,让淡淡的清香给予自己安慰。绝望之时饮酒,让热辣辣的伤痛和酒溶在一起。
    或者,失意的时候,有人愿意独自品位茶水的苦涩,有人则喜欢一人感受酒精的刺激,让自己难过,来忘却。
    其实茶与酒是对立而统一的。因人的希望和需求而定。
    楼主若真开个酒吧我也不妨去捧捧场啊,哈哈
    

    潇***

    2005-05-21 22:50:28

  • 2005-05-21 21:13:22
  • 各有所好,

    天***

    2005-05-21 21:13:22

  • 2005-05-21 10:35:36
  • 酒文化的缘故

    一***

    2005-05-21 10:35:36

  • 2005-05-21 01:46:35
  • 呵呵,不知道在下的说法成不成型?
    所谓酒者,迷人心经,壮人胆略也;所谓茶者,清心静气,败火去酒也。
    仔细想想,哪个饮酒之人不是因为自身经历着巨大的精神波动,即使不巨大但也是有的,李白喝酒是因为豪放,凡人喝酒是因为愁绪抑或是兴奋,总之是要让自己心中的压抑达到解放。而品茶则不同,凡品茶者,必定心境平和,否则不称之为品茶,而为喝茶,其目的在于解渴。
    喝酒其最终的吸引力还是它的麻醉效果,它使人进入一种迷幻状态,像虚拟的世界。在里面人可以不在是现实中的人,他是人们逃避现实的一种有效手段。当然酒有辨证的一面,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失败,也没有绝对的成功,酒亦如此,茶亦然。
    还有很多话要说,但时间有限,暂停为先。告辞!我的观点还没陈述完。

    木***

    2005-05-21 01:46:35

  • 2005-05-20 19:24:09
  • 就我个人来看茶代表一种理性,酒则代表一种感性。无论诗、书、画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一种感情的流露和发泄,人与人的交流有时要借酒可能就是人平时太理性,需要一点酒脱去一些伪装。酒喝多了容易出事,而茶不容易。现代人出于应酬可能酒喝怕了,就想喝点茶,还有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喝茶更高雅些吧。我喜欢喝酒主要是喜欢那种气氛,大家喝得晕晕糊糊乱叫乱跳,暂时可忘掉一些世俗烦恼,喝茶则不太可能(除非你个人修为极高),不过我也不排斥喝茶,一个人时细品茶香,慢慢体味其中的微苦,微甜,也是一种不小的享受。

    黄***

    2005-05-20 19:24:09

  • 2005-05-20 17:12:46
  • 君不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想必那晶莹剔透的夜光杯中,盛满的定然是浓酽飘香的葡萄美酒。郁郁酒香,浓浓情意,穿越时空,纵扬千古。历史已然被黄土尘沙所掩盖,唯一的见证者美酒依然在续写着那段传奇的神韵。美酒,本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装点着历史,亦装点着生命。聚时有酒,离时亦有酒;爱时有酒,恨时亦有酒;苦时有酒,乐时亦有酒;成功时有酒,失败时亦有酒。酒无时不在。其实,有时“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享受和品味的是那份自在自得或自我解脱的感受。而酒永远在聚、爱、乐、成功时品尝的,不是用来“举杯浇愁愁更愁”。她的绵长深厚更多将成功、胜利时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于是,才有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将进酒,君莫停”……

    秋***

    2005-05-20 17:12:46

  • 2005-05-20 16:49:16
  • 有语曰:喝冷酒伤肝,喝热酒伤肺,不喝又伤心,所以,必须喝酒啦!!

    糊***

    2005-05-20 16:49:16

  • 2005-05-20 12:40:21
  •     酒浊茶清,人事浑浊者居多,清者少.

    潸***

    2005-05-20 12:40:21

  • 2005-05-20 10:06:22
  •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总有许多的悲欢离愁,总是被许多的事情烦扰,只有在喝酒的时候,才能尽情的放松,才能把许多是非暂时忘掉,我觉得喝酒是人为的有意识的自我麻醉,是自我释放压力、自我宣泄的一种方式,所以酒在中外历史上都流传了下来。

    p***

    2005-05-20 10:06:22

  • 2005-05-20 09:58:21
  • 中国人自古多愁善感,借酒浇愁.加之诗仙酗酒的豪放.

    w***

    2005-05-20 09:58:21

  • 2005-05-20 09:52:49
  • 茶是自我保健的饮料,酒是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溶剂.
    酒文化伴随着人们交往与沟通.思想情感的抒发与宣泄,成为社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历史当中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d***

    2005-05-20 09:52:49

  • 2005-05-20 09:51:59
  • 很多人喝酒不是恋酒.酒在当今这样一个 关系人情 社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漫***

    2005-05-20 09:51:59

  • 2005-05-20 09:20:20
  • 1、心情郁闷;
    2、事业得意和落魄;
    3、娱乐方式太少;
    4、国人含蓄,酒后可以表达平时不好说出的话语;
    5、短期发泄;
    5、生活缺乏刺激!

    s***

    2005-05-20 09:20:20

  • 2005-05-20 09:08:29
  • 茶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我认为酒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未胜过茶。可以这样说:酒是短期行为,是人们为求得一种兴奋、发泄的催化剂;而茶则是一种长期行为,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养生之道。

    青***

    2005-05-20 09:08:29

  • 2005-05-20 09:02:07
  • 恭贺酒馆开张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情趣、文化、交流......几乎可以抒发人类所有的情感
    君不闻
    借酒浇愁、借酒发疯、酒壮英雄胆(药酒壮阳)、
    壶中日月长 醉里乾坤大......
    一言难尽啊

    世***

    2005-05-20 09:02:07

  • 2005-05-20 08:54:20
  • 现代生活物质丰富,喝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工作繁忙,抽时间喝酒越来越难了。再则现代人经济头脑好、比较注意身体,开怀畅饮者越来越少了。

    r***

    2005-05-20 08:54:20

  • 2005-05-20 08:52:58
  • 曰:有欲饮酒,无欲思茶。
    欲望或张扬、或抑郁,都可借酒引发;
    无欲者品茗,或自娱或与人闲聊,悠哉游哉。
    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故国人对酒的留恋一点也不输茶。

    y***

    2005-05-20 08:52:58

  • 2005-05-20 08:31:49
  • 因为酒可以麻痹人的神经,使人看不清它的潜在杀伤力,分不清敌友

    z***

    2005-05-20 08:31:4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