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陀螺的又名

首页

陀螺的又名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3-08-23 05:00:00

    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gá)”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贵州等地方言称为géluō。河南濮阳地区叫delou,焦作一带方言称为皮老尖。北京地区叫“焊尖”,一是因为尖部有金属焊点,二是因为北京百姓希望孩子从小就明白,“汉奸”是要被所有人鞭挞的。

    陀螺的又名

    陀螺,又叫“打陀螺”、“打老牛”,是青少年较为熟悉的玩具,也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如今这项古老的运动已经风靡世界,是一项深受人们喜爱的健身运动。

    别看市面上各国版本的木制、钢铁、塑料陀螺风行一时,其实中国才是陀螺运动的发源地。陀螺在我国可追溯到约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灰土风岭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的文物,其中就有陶制的小陀螺,因此陀螺又有“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之称。

    我国有关陀螺的最早记载在宋朝,有一种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叫“千千”,“千千”是一个长约3公分的的针形物体,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拧着旋转,看谁转的久,是当时深宫中的妃嫔宫女打发时间的游戏而“陀螺”一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明代刘侗、于奕正《帝经物略·二春场》记载了一首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由此可见,明朝时期陀螺已经作为名词出现,而当时的陀螺也已经成为了民间儿童的普遍玩具。

    时至今日,陀螺依然受到人们的欢迎,它集休闲、娱乐、运动于一身,看似在玩,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健身了。每一鞭子抽下去,浑身上下都得到了运动,想让陀螺转得又快又稳,需要有强健的身体,还需要有高超的技巧。

    陀螺形状各异、玩法多样,深受彝、壮、佤、瑶、傣、黎、畲、白、基诺、拉祜等少数民族的喜爱,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福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广泛流传。1995年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打陀螺被列为比赛项目,自此陀螺逐步由民族民间游戏登上了中国民族体育竞技的大舞台,200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前更名为陀螺。

    陀螺的又名

    学名就叫玩具陀螺,简称陀螺。

    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成为bo。 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

    我***

    2023-08-23 05:00:00

  • 生活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