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谢池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页

谢池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快~~~~~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9-30 01:17:36
  •   李之仪
      (?-1117年)字端叔,晚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熙宁三年(1070年)进士。 苏轼知定州时,他做过幕僚。后官枢密院编修。官终朝议大夫。有《姑溪词》。
      残寒消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款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款:缓,慢。
      
      著:同着,感受。
      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形容日渐消瘦。
      恁:这样,如此。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赏 析
      这首词上片重写景,作者描绘了种种美好动人的春光,同时也抒发了好景不属的伤感。
      首句介绍时节,寒消雨过的清明时节,大地回春。接着作者抓住了四个有代表性物象特写:园里的鲜花、池塘的春水、这是地上;穿庭的乳燕,沉沾的飞絮是在天空。 且静景动写, 一片勃勃生机。最后,一个“正”字陡转,出现“佳期”与“晚昼”的矛盾,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淡淡哀愁,和“只是近黄昏”式的伤感。
      为下阙抒怀作了必要的铺垫。
      下片触景生情,抒发了作者相思的一片痴情。首句写人因相思而消瘦,也是“衣带渐宽”的常用笔法。 接着用 “不见”与“见了”的愁苦,来表达“长相守”的渴望,写心理活动细腻而真切。愿望当然无法实现,于是转而对老天无情的怨艾,不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用常人口吻诉情更觉委婉动人。
      最的以拟人手法寄愁于柳,很别致,柳芽形如丝结,象片着诗人心灵物化的愁结,是以景代情了,手法匠心独运。
      【注释】:
      “带眼”句:写因相思而消瘦。沈约与徐勉书:“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分付:交托、交付。
      
      【赏析】:
      这首词用浅近语写相思之情,委婉含蓄,以韵味见长。

    姚***

    2018-09-30 01:17:3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情感情绪 相关知识

  • 烦恼
  • 心理咨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