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国有多少人性史

首页

中国有多少人性史

中国有多少人性史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6-14 16:17:37
  •   【来源有五】 
     
      1、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2、出自周太史佚之后。
      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
      古西域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  
      4、为突厥族阿史那氏所改。北魏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5、史氏还混化了他族血统。如唐有史思明,本宁夷州突厥种。
       
      【史姓分布】 
      史氏以官为姓,先秦列国都有史官,因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史氏就相当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西汉时有鲁国人史恭,其孙史丹自鲁(今山东曲阜)徙居杜陵(今陕西长安县西北)。
      史丹曾孙史崇,东汉初举家迁至溧阳(今江苏高淳县固城镇)。史丹裔孙东汉史苞的后代,于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时迁至河西健康(今甘肃高台县)。史丹后代又有一支迁至高密(今属山东),还有一支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此外,西汉末有沛国人(今江苏沛县)史岑,又有史立因罪迁合浦(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东汉时,史通平迁居青神县(今属四川)。
        
      今河南开封、洛阳、民权皆有史氏;唐五代时,今湖南、浙江、山西等省有史氏;宋代,今江西、河北有史氏;至明代,史氏还分布于今湖北、安徽、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省的一些地方,已遍布江南。清代以后,史氏有迁往海外者,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
       
      【郡望堂号】 
     
      堂号: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
      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郡望: 
      健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
      北朝魏废。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改胶西郡置国,治所在高密。西晋复置国,南朝宋改为郡,治所在桑犊城(今山东潍坊市东)。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 
      【史姓家谱】 
      全国:史氏谱录合编八卷 
      江苏:史氏吴中派族谱不分卷、吴中派史氏家乘不分卷、迁淮史宗谱不分卷、古丰史氏长房族谱三卷、常州史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浙江: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九卷、余姚史氏宗谱十一卷首二卷末二卷、鄞东钱堰史氏宗谱八卷、澄江史氏支谱十卷、鄞东韩岭史氏宗谱二卷、鄞东上水横街史氏支谱十五卷首一卷 
      山东:史氏家谱不分卷、乐陵史氏家谱不分卷、史氏家乘不分卷 
      湖北:史氏宗谱六卷、史黄氏宗谱十卷 
      湖南:史氏宗谱九卷、史氏续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四川:里碑溪史氏族谱十卷 
      【历史名人】 
      史可法:抗清名将。
      在兵困扬州时,他拒降固守,奋战到底,不幸英勇就义。 
      史孟麟:明朝理学家。他主张以理学为"国本",以名节相砥砺,同时参与东林书院讲学。 
      史 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
      后人称为"尸谏"。他秉笔直书,堪称史家楷模。 
      史 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  
      史道硕:西晋画家,他有四个弟子,皆以善画得名。
       
      史务滋:唐代溧阳人,在武则天时任宰相。 
      史震林:清代文学家。 
      史浩:(1106~1194)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
      他向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孝宗即位,史浩任参知政事,推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隆兴元年(1163),拜尚书右仆射。他首先辨赵鼎、李光无罪,又说岳飞久冤不白,应该为他们平反,恢复原有官爵,照顾他们的子孙。孝宗都依他建议办理。 
      史弥远:南宋权臣。
      字同叔。明州鄞县人,南宋大臣史浩之子。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及第。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於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史弥远因此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独相宋宁宗赵扩十七年。
       
      史嵩之:(?-1256年),南宋大臣。南宋大臣史浩之堂孙,字子由,一字作子申,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z***

    2019-06-14 16:17:3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