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历史小说包括目前的历史剧为什么能成为文学影视热?

首页

历史小说包括目前的历史剧为什么能成为文学影视热?

历史小说包括目前的历史剧为什么能成为文学影视热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3-12-03 23:13:02
      中国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从古至今都是经久不衰的创作热点,一直延续到今天现代化传媒里的影视剧,其中的继承关系很值得探讨。
    一、历史叙事形式的两大源头
    不论历史剧还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因为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所谓“纪传体”,就是写人物,以人物为历史的主线。
      而《史记》之前的《左传》、《战国策》都不是这个写法。此变化对文学来说意义重大,因为“纪传体”最接近文学。另一方面,《史记》为正史,在封建时代属于主流文化,符合封建时代的伦理道德,对于后世叙事文学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于是,以人物为核心来写历史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一个特色。
      近几年成功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大都是采取了“纪传体”,比如以河南作家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改编的“帝王戏”就很有代表性;与此相对照,大型电视剧《太平天国》很失败,为什么?大家说法不一。我以为,在中国拍历史剧,如果放弃“纪传体”,无疑就加大了创作的难度。
      因为离开了这个文学传统,对于任何作家,包括受众,都会受到某种感觉的阻力。这个阻力可能是来自于欣赏习惯,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妨碍了作品的成功。此外,历史剧另外一个源头是宋代的“说话”,这是一种带有模拟表演形式的说话艺术,“说话”当中有一科叫做“讲史”,即历史故事的讲述,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著名历史小说都直接从“讲史”而来,“讲史”是历史纪录的民间形态。
      自新时期以来,即中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繁荣时期,是与历史小说的繁荣昌盛密切相联的。从小说到影视剧,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创作转换模式。当然,还可以将它的源头追溯到中国古典戏曲,这样也许更直接一些吧。可是不然,中国戏曲的程式化风格恰恰不适合于历史小说的表现,从语言上看,戏曲的核心部分是“唱”,与历史小说的人物对话“说”有着本质差别。
      在叙事上,戏曲更趋向于虚构、抒情、故事的片段性,中国戏曲很难表现宏大叙事。所以,戏曲被称之为“古妆戏”。这个所谓的“古妆戏”与今天的电视连续剧之中的“戏说”样式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继承和联系,它们同样不拘史实,只讲虚构。而历史剧必须以历史事实作为创作的基本原则。
      戏曲能够遵循礼乐文化的道德规范,但无法承载厚重的历史内容和历史真实性。戏曲在内容上偏离正史,对传统伦理道德却依然坚守,或者说,它对于正史的改造,恰恰是依照礼乐教化的规范进行的。而历史剧由于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历史的真实,或许对于礼乐教化产生了某种突破。
      所以,古典戏曲与现代影视的“戏说”样式不能化为历史剧(包括影视剧)的范畴。 邪邪邪。

    1***

    2013-12-03 23:13:02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