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译古文

首页

译古文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以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请解释本文所表之意?并讲出作者的名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20 15:15:57
      原文: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译文:
      读书不论资质秉性高低之分,只要能够刻苦用功,肯于向人请教,任何事都问一个为什么,自然有通晓道理的一天;立身于社会,不怕自己出身低微,只要做到忠诚厚道老实,所做的事没有一点随意之处,就会成为乡邻们所敬仰的人。
       评说:   人的天性虽然有高低之分,但治学的关键却在于刻苦用功。学问学问,就在于勤学好问。古往今来的学问家,无不是从勤学苦练处走向成功的。即使是天赋不好的人,也可以采取笨鸟先飞的办法,用适当的方法来获得真功夫。宋代人陈烈为自己的记忆力差而苦恼,一天读《孟子》,读到其中的“求其放心”这句话时,说:“我没有将散在外的心收拢回来,怎么能在读书的时候记住有关内容呢?”于是把自己单独关在一间屋室中,安静地坐下来读书,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从此以后,只要读过的书就不会再遗忘了。
         可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相反,纵使天资很好如果不下苦功夫,也不会取得真学问,正如孟子所言:“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出自《围炉夜话》 作者:王永彬(清) 全文链接: 《围炉夜话》是人生格言警语。
      王永彬,生平不详。孔孟对士人的要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顺序由小到大,由易而难,可以说是很符合实际的。无论本人资质高低,无论家庭贫贱富贵,只要勤学会学,忠厚不苟且,就能安身立命。欲成事业,志不可立,但也不能乱立,正是本书著者高明的所在:志不可不高。
      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为矣。本书中虽然都是三言两语,但可谓“立片言而居要”,内涵是很深刻的。贯穿首尾的思想,多为正宗的儒家家说,不失催人奋进的教育意义。当然,由于该书成书时间久远,其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句子,相信读者自会辨明事非,拾取真经。
      

    y***

    2006-07-20 15:15: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