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知难而退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首页

知难而退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知难而退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21 17:16:14
  •   
    这个词的意思是原指作战要见机行事,形势不利则 应撤退。后来也指遇到困难退缩不前的消极态度
    和做法。
    这个成语出自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 二年》。
    晋国和楚国是春秋时期的两大国家,它们为 了争夺霸权,相互间不断争战。郑国是个比较弱
    小的诸侯国,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它有时依附 晋国,有时又不得不依附楚国。
       公元前597年,郑国投靠了晋国。不久,楚王 领兵攻打郑国,将郑国都城围困了十七天,郑国招 架不住,和楚国讲和,归降了楚国。 晋国听说楚国进攻郑国,于是派荀林父、士 会、郤克、先縠、赵朔、栾书等人领兵前往救援。晋 国大军到达黄河边时,听说楚国已经与郑国讲和, 订立了盟约。
      晋军内部产生了分歧,以中军副帅 先縠为首的一批人想要继续前进,与楚军大战一 场;以中军主帅荀林父为首的一批人则想撤兵 回国。 上军主帅士会和副帅郤克都同意荀林父的意 见。士会说:“用兵的道理在于观察时机,趁敌人 暴露出空隙时发动攻击,才有胜利的希望。
      现在 楚国的德行、政令、典章、礼仪都不违背常规,他们 讨伐郑国,是因为郑国的三心二意。楚国的军队 很有秩序,训练有素。作战时,将士们都清楚自己 的攻击目标,纪律相当严格。楚国的国君善于选 拔人才,从不漏掉有德行的人,将赏也不忘记有功 的人。
      对尊贵的人有一定的礼节,对他们表示尊 重;对卑贱的人分出等级,显示威严。对于这样管 理十分严密的国家,怎么能去攻击它呢?我看还 是不要打楚国了。不如回去整顿军队,加强力量, 将来去讨伐昏暗的国家。” 士会的意见很有说服力,荀林父不住地称赞 他。
      但是先縠不同意,说:“我们不能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怎见得我们一定会失败呢?如 果不打,就会失去晋国霸主的地位,不能退兵。”中 军大夫赵括、赵同则支持先縠。 士会接下来又说:“作战,应当看是否知己知 彼,才能决定打与不打。不看实际情况就说‘打是 英雄,退却是怕死’,这不是研究战略的方法。
      楚 国征伐郑国,是对郑国背叛的惩罚。郑国顺服了, 就赦免它,这是树立德行。而且楚国战争不多,民 众不疲劳,君主不受怨愤,政令容易通行,各行各 业都很兴旺。我们看到了人家这些优点,应当赶 上并超过他们,这是正确的,并不是害怕。如果不 看实际的强弱就去硬拼,也不见得是勇敢吧?看 到胜利的可能就出兵,没有可能就后退,这才是治 军的好方案(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 然而先縠依然不同意退兵,甚至说:“作为军 队的统帅,却不是以战死沙场而告终,我是绝对不 会干的! ”于是他独自率领自己的部队渡过黄河, 准备和楚军决战。荀林父没有办法,也只好指挥 军队前进。 交战结果,晋军损兵折将,被楚军打败。

    高***

    2016-06-21 17:16: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