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要关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关系的作文

首页

要关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关系的作文

要关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关系的作文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3-29 15:06:59
       提供参考: 
      文明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进步与发展状态,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在物质上的结晶与标志。精神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
      人类社会的改造和进步,最终都表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也有自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两重结构,即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这两方面的内容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教育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建设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
      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涵,也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文明”的本质关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成果。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主观世界也得到了改造;不但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也不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推动政治生活的进步,促进科学、艺术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一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三个文明”从来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这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或附属品,而应探求和遵循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实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政治方面,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发展观,“三个文明”一起抓。
      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三个文明”一起抓,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失去基础的危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不仅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满足和提高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而且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经济、政治建设的同时,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和谐与稳定,而且关系到能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关系到经济、政治发展能否获得持续的后劲和扩张力。
      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这项修改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全面协调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我们必须始终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进程。
       江泽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想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辨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涵和相互关系是什么?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这项修改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全面协调发展。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尤为突出。我们必须始终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地位。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的进程。
       。

    D***

    2019-03-29 15:06:59

其他答案

    2019-03-29 15:02:55
  • 您好,我这里有你想要的东西,不过如果发到这上面的话,不就是在网上可以随便找到的吗?对于您好象也没有什么用了吧?
    如果您需要请联系我们
     
    UC:50836954
    MSN:bylwdzzx@ 

    胡***

    2019-03-29 15:02:55

  • 2019-03-29 14:28:53
  • 有一个网站不错,你可以进去看看,也许对你会有帮助。
      中国党政文秘网 

    天***

    2019-03-29 14:28:5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教育/科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