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维普网论文浅谈学困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首页

维普网论文浅谈学困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发表的网址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6-11 17:31:24
  •   浅谈学困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会遇到这类情况:有个别学生表现明显比一般学生差,学习 成绩很一般,再加上老师家长对他们的压力较大,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好 的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往往都有逆反心理。
      邓同学是我班上的一个调皮男生, 表现不符合规范,不是拿同学的东西,就是在家里拿家长的钱,常与父母唱反调, 和父母对着干,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较差,家长束手无策。而对这样的 学生,我特别重视他,与家长相互配合,采取积极的有效的措施帮助转化他。
      经 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帮助邓同学同学以一个良好的新形象站起来,和大家共同 进步。
            一、树立其自信心,鞭策后进生 为什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不断的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华, 而另一些同样资 质的学习上的后进生却往往发挥不出来?其原因在于有一颗适应环境变化的自 信心。
       1、 经常地表扬后进生 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会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尤其是后进生的自信是鼓励 学生有上乘表现的中心环节,而且要尽早开始。邓同学是个聪明的孩子,有一次 下课,几个孩子玩脑筋急转弯,有人问:什么车最长,“火车”“不对”,邓同 学答道:“堵车”,我一听,还真是的,我立刻竖起大拇指说:“你太聪明了, 连老师都想不出,以后学习上也要多动脑筋。
      ”他听了连声说好,脸上乐开了花。 只要邓同学哪里有了一点进步,我都会特别表扬他。在后来的数学课上,从不发 言的他也开始举手回答问题了。 2、去教给学生而不是责备 如果你不断地指责后进生有一些毛病,他迟早会认为自己是真的笨了,要批 评行动本身,而不要针对人。
      只有解释怎样才是正确的。记得六年级刚学列方程 时,邓同学刚开始根本读不懂题,连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都分不出来,更不 用说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了,我就教给他多读题,达到能背过来的程度,这 样就不用看题也能知道题目中的数量,再找题目中能发现数量关系的关键字词或 者句子,从而发现等量关系,我并且通过具体的例题给他讲解,再让他自己分析 列出方程,然后要他做一个完全类似的题目,结果他很顺利地做出来,看到他能 自己独立解答了,我给他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教师教育后进生的最后几句话往往 最容易被后进生记住,这些话是鼓励他们的积极建议。 3、 帮助后进生感受成功 要想培养出一个有自信心的后进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能一步一步地通过 支持、鼓励再加上艰苦努力才能实现。在我的鼓励下,他果然加劲学习,在数学单 元测试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连以前对他不屑一顾的一位排名靠前的学生也 对他刮目相看。
      我在全班表扬奖励了他,并把他写的作业在班级投影展示,让同 学们能够经常看到他取得的成果,让他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可以增强他再次取得 成功的信心。这就是心理问题的初步解决。 4 、课堂上精心设问,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学生求知的地方,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来检查 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
      后进生掌握知识比较慢,回答问题错误多,老 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哪些不足,进而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对知 识进行讨论、概括。每天的数学课,我都会让邓同学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他 的学习进步很大,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
            二、用暗示的无声教育来启迪后进生 1、言语暗示 言语暗示不是直接用语言表扬或批评,而是通过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 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
      有一回,我发现邓同学放学不按时回家,还在打 篮球,我离开学校时,当时也没找他。第二天,我在班上说:“班上有几个同学 爱打篮球,这可以锻炼身体,但是要记得按时回家,不要让家长着急,按时回家 的学生是好学生,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学生。”这就比简单地说:“有些同学放学 不按时回家,要批评!”效果好。
      事后,同学就算打球,也会按时回家的。 2、动作暗示 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学生。上学期, 我发现邓同学总把“小于号”和“大于号”分不清,我特意在数学课上,在黑板 上反复使用“小于号”和“大于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暗示学生“大于号” 与数轴上的箭头一样,邓同学接受暗示后,在脑海里加深了印象,以后再也没有 犯“小于号”和“大于号”分不清的错误。
       3、眼神暗示 眼睛被誉为“心灵窗口”,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暗示出来。例如: 我讲课时发现邓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两手在搞小动作,老师用眼睛盯住他的手, 他便会停止动作,集中听讲或思考问题。 总之,通过这种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后进生接受某种信息,使之思考和领悟, 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样做既不会使后进生丢面子,损害其自尊心,也不 会使后进生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
      这是从正面导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消除其逆反心理,带动后进生 逆反心理是人们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种事物或结论产生的一种相反 的反应情绪,这里的“外界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就老师而言,通常容易使后进 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凡事爱唠叨、凡事无大小,警钟长“敲”,没完没了, 这种不放心的“每天一遍经”,久而久之会使后进生由腻烦而逆反,而且说话无 分寸,嘲讽、呵斥,辱骂后进生,甚至算旧账,揭老底等,同样使学生自尊心受 到伤害,并因之走向极端。
       我努力避免了以上问题,在对邓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教育后,邓同学的家长欣 喜的告诉我,以前在家和爸妈对着干,经常挨打,这段时间听话多了。我觉得教 师必须为人师表,完善形象,学生会把教师看成至高无上的完美的“化身”。因 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说话得体,表里如一,在信任 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求适中,宽严得当,做到通情达理。
      这样能有效的防止 和消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鼓励后进生 1、 与家长多联系 我主动加强与邓同学家长的接触,互相交流情况,协调一致,消除他家长心 里有“孩子差家长脸上无光”的不正确想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的“内隙”。 2、 让家长了解孩子后进的原因 孩子不上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许是“电子游戏机热”影响;或许是由 于父母管教失当;或许是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缺乏积极性等自身原因。
       我总要邓同学的家长切勿对孩子“恨铁不成钢”,不分青红皂白、不问具体情况, 非打就骂,应认真分析孩子后进的原因,找出其根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 教育转化工作。
            总之,教育好后进生,尤其是使后进生走上正轨是我们教师和家长不可推卸 的责任。
      帮助他们进步也非一日之功,作为教育者必须有爱心、耐心、恒心,功 到自然成。事实证明,我们只要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就能使后进生全面健康地 成长 。

    杨***

    2019-06-11 17:31: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