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看一个字久了会觉得不认识?

首页

为什么看一个字久了会觉得不认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3-31 11:21:16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
      针对它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   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他们认为:   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这种特点可以让我们对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长时间持续的刺激产生“适应”的效果。好比说如果你一直听到一个嗡嗡的噪音,虽然开始会很受打扰,但过一会儿就开始适应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仿佛声音不存在了一样。这种适应现象又被称为“饱和”。
         而“语义饱和”就是其中一种。当我们反复阅读某个汉字时,“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对人物面容的辨认和对场景地点的辨认也有同样的问题。   至于这种神经抑制现象具体发生在“辨认”的哪个环节,目前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对于大脑思维活动的细节还缺乏明确的理解。
         一些研究者认为,字词的辨认涉及三个环节: a,字词产生“字形”的视觉信号(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字写在纸上的样子); b,“字形”的视觉信号寻找并转化为对应的“语义”; c,在“语义”层面上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实验,发现“语义饱和”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b环节。
      也就是说,在从字的样子到字的内涵的转化过程中,神经信号由于反复高频出现而被抑制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松鼠会的文章《陌生的熟悉字》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此外也有一些别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5]。   研究Jamais vu这个现象,不仅对于语言学和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来说意义重大,而且有学者认为:一些精神疾病中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把亲人识别为“冒名顶替”者等现象,很可能和Jamais vu有相同的生理学原因,或者说,这些症状是一种长期的、病态化的Jamais vu。
      因此,它也是精神疾病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   此外,Jamais vu还常常被认为是另一种现象:Déjà vu的相反情况。Déjà vu其实也很常见,就是指有时我们会对某一场景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蓝***

    2011-03-31 11:21:16

其他答案

    2011-04-06 09:17:30
  • 说明你这人疑心太重。

    八***

    2011-04-06 09:17:30

  • 2011-04-06 09:15:59
  • 请问你自己的名字看个几天,你会忘记么?呵呵
    主要是对偏旁的不熟悉吧

    碎***

    2011-04-06 09:15:59

  • 2011-04-06 08:25:15
  • 那是因为平时对这个字只是一种感官认识,而没有仔细端量和研究这个字的笔画结构。

    送***

    2011-04-06 08:25:15

  • 2011-04-06 08:20:12
  •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针对它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
         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他们认为:   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这种特点可以让我们对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长时间持续的刺激产生“适应”的效果。
      好比说如果你一直听到一个嗡嗡的噪音,虽然开始会很受打扰,但过一会儿就开始适应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仿佛声音不存在了一样。这种适应现象又被称为“饱和”。   而“语义饱和”就是其中一种。当我们反复阅读某个汉字时,“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
      对人物面容的辨认和对场景地点的辨认也有同样的问题。   至于这种神经抑制现象具体发生在“辨认”的哪个环节,目前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对于大脑思维活动的细节还缺乏明确的理解。   一些研究者认为,字词的辨认涉及三个环节: a,字词产生“字形”的视觉信号(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字写在纸上的样子); b,“字形”的视觉信号寻找并转化为对应的“语义”; c,在“语义”层面上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实验,发现“语义饱和”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b环节。也就是说,在从字的样子到字的内涵的转化过程中,神经信号由于反复高频出现而被抑制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松鼠会的文章《陌生的熟悉字》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此外也有一些别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5]。
         研究Jamais vu这个现象,不仅对于语言学和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来说意义重大,而且有学者认为:一些精神疾病中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把亲人识别为“冒名顶替”者等现象,很可能和Jamais vu有相同的生理学原因,或者说,这些症状是一种长期的、病态化的Jamais vu。
      因此,它也是精神疾病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   此外,Jamais vu还常常被认为是另一种现象:Déjà vu的相反情况。Déjà vu其实也很常见,就是指有时我们会对某一场景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东***

    2011-04-06 08:20:12

  • 2011-04-06 08:00:34
  • 暂时遗忘。
    

    光***

    2011-04-06 08:00:34

  • 2011-04-06 07:33:09
  • 冷眼看属于模糊认知,仔细看属于精细认知,我们认大部分字是模糊认知,而学习的时候是精细认知,但平常使用都是模糊认知,不然都用精细认知,效率就降低了。长此以往,对一些字的精细认知就变得模糊起来,甚至不敢确认,现在的打字都用电脑,更加剧了这种情况。建议平常多练习手写楷书。

    云***

    2011-04-06 07:33:09

  • 2011-04-06 07:31:01
  • 文字和它所表达的意思本来就不是一回事。
    文字是形式,意思是我们的内心感受,把这两个联系起来的是我们大脑长期的整合结果。这种感受可以用文字来表达,也可以用图画、声音、手势等。文字和内心的感觉形成固定的联系是约定而俗成的,是一种习惯,或者说是后天形成的直感。
    以后每当你接受它们时,促使大脑产生那种感觉。而当你长时间看某一文字,细细琢磨它的时候,你的理智慢慢代替了长时间培养起来的直感,直感消失了,那种联系也就没有了,还原了本来的情况——文字本来就和你的那种感觉不是一回事,或者是根本没关系。

    悟***

    2011-04-06 07:31:01

  • 2011-04-06 06:59:47
  • 为什么看一个字久了会觉得不认识?
    其实,这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我希望这个字读a,这个字偏读b,具体的情形就如此

    1***

    2011-04-06 06:59:47

  • 2011-04-05 23:27:30
  • 是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吧,平时看字一扫而过只看一轮廓,细看时则看尽其一笔一画,将其拆分,便感觉是不认识了。

    z***

    2011-04-05 23:27:30

  • 2011-04-05 22:02:48
  • 视觉疲劳+心理作用吧!

    j***

    2011-04-05 22:02:48

  • 2011-04-05 21:52:06
  • 只是一种心理作用

    水***

    2011-04-05 21:52:06

  • 2011-04-05 21:50:39
  • 大脑疲劳,导致缺氧。运动休息一下就好很多的。

    1***

    2011-04-05 21:50:39

  • 2011-04-05 21:40:14
  • 执着需要选择,如果执着过度就是走火入魔。
    佛家面壁苦修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它需要坚实的佛家学识,如果没有佛家真正的学识,面壁也没用!!!
    一个平民,如果仅凭自己的学识,应该避开这种近似于小孩子的想象力,执着应该选择适可而止。
    一个字嘛!不要总盯着,认识它(通常读法与解释)就足够了!!!

    思***

    2011-04-05 21:40:14

  • 2011-03-31 16:12:56
  • 审美疲劳,休息一下再看

    圆***

    2011-03-31 16:12:56

  • 2011-03-31 11:41:50
  • 疲劳后,脑意识空缺

    w***

    2011-03-31 11:41:50

  • 2011-03-31 11:20:55
  •   汉字只是一种符号,一种代表着某个特定含义的符号。它作为符号本身没有太多的含义,关键在于隐含的特定意义。
    从小到大,我们对认识的汉字其实已经习惯了它的笔划,比如我们写字,连笔、缺笔很多,但却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将一个字作为联系上下文的整体来看,而不是严格的对照记忆中的那个原始的一笔一划的字。
       因此,我们看一个字,潜意识中已经给它附加了很多外在的含义。比如“火”,看到这个字我们下意识的就会联想起烽火连天、火烧连营、风借火势、火焰熊熊等词语。我们对“火”字的理解其实是很复杂的,而这个符号简单的笔划本身蕴含的信息极少,更多的是我们记忆中可以与之联系的纷杂信息。
       而当我们盯着“火”字看久了,慢慢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符号本身,就会感觉似乎这只是一个符号,所以就会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个简单的符号为什么会让我感觉“热”呢?很多的汉字看久了都会有这种感觉,并且那些与繁体字区别较大的简体字比较明显。

    1***

    2011-03-31 11:20:55

  • 2011-03-31 11:15:11
  • 大脑多度疲劳啊。有时候学习也这样,长时间看书反倒记不住

    2***

    2011-03-31 11:15:11

  • 2011-03-31 11:11:25
  • 同感,我觉到也有这情况.时期前很少人作研究,可能新课题,估计要待后一段期间才知道到.

    y***

    2011-03-31 11:11:25

  • 2011-03-31 11:06:13
  • 恩   是啊   谁告诉我鸭为什么念ya

    圆***

    2011-03-31 11:06:13

  • 2011-03-31 10:56:14
  • 恩,一个字写多了也会发现不认识额。。

    2***

    2011-03-31 10:56:14

  • 2011-03-31 10:51:44
  • 对的哦!有时候我也会这样的,觉得好奇怪啊!

    2***

    2011-03-31 10:51:44

  • 2011-03-31 10:47:06
  • 有同感,可能是投入时间多,思考的多的缘故吧。

    弓***

    2011-03-31 10:47:06

  • 2011-03-31 10:38:05
  • 大脑缺氧导致。

    1***

    2011-03-31 10:38: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