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精神心理科
精神科

精神药物个体化刻量如何确定?

精神药物个体化刻量如何确定?
s*** | 2016-05-17 08:34:23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5-17 12:34:23
  • 
    目前阶段,应用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PK-PPD), 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个体化剂量。
    
    个体化给药时,确定剂量的前提是需要该个体的药动学 (PK)参数。群体药动学(PPK)将经典的药动学模型与群体统计学模型结合,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 (确定性变异和随机性变异)。简而言之,群体药动学通过统 计学处理来全面分析药物与机体的各种相互作用。群体药 代动力学模型的基本设想是:用大量...

    查看全部>>

    
    目前阶段,应用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PK-PPD), 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个体化剂量。
    
    个体化给药时,确定剂量的前提是需要该个体的药动学 (PK)参数。群体药动学(PPK)将经典的药动学模型与群体统计学模型结合,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中存在的变异性 (确定性变异和随机性变异)。简而言之,群体药动学通过统 计学处理来全面分析药物与机体的各种相互作用。群体药 代动力学模型的基本设想是:用大量患者零散的、常规监测 的血药浓度数据,应用专业软件,计算PPK参数值;然后检 测患者个体1或2个血药浓度,结合患者个体生物学资料, 与药物的PPK参数混合运算,即可得到该个体的PK参数, 如Ka、Vd、CL等,从而制订或调整给药方案,指导临床个体 化治疗。
    
    精神科临床可利用群体药动学参数设计初始给药剂量。 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56岁,体重60kg,不合并抗癫痫 药等其他药物,患者无其他疾病史,口服氟哌啶醇治疗期望平 均稳态浓度达10ng/ml。将患者情况代入Yukawa等(2002) 建立的模型得相对清除率CL/F= 42.4 X (60/60)0. 655 X 0. 814X (DOSE/200) 0. 236 X 1. 320 = 9. 88 X DOSEO. 236, DOSE指日剂量[g/(kg • d)]。按平均稳态浓度Css=FD/ (CLτ),D为每次口服剂量(mg),取τ(给药间隔)= 12h,当Css = 10ng/ml时,求得D=3. 7mg≈4mg,即该患者如服药间隔为 12h,日剂量为8mg/d。如果患者的个体药动学参数在群体参 数的95%可信区间外,或患者生理、病理情况没有被充分考 虑,单通过群体药动学参数来设计给药方案就会出现较大偏 倚。如果结合患者1-2点血药浓度,可结合Bayes反馈法估算 出患者自身药动学参数,从而更准确地设计个体给药方案。 假设按上例给药方案给药后某时点反馈血药浓度为7ng/ ml,现在需估算其个体药动学参数。分析得出CL=90h/L, Vd=36L/kg,可见CL较群体数据大,根据Css=FD/(CLτ) 重新计算得D==8mg,日剂量为16mg,由此得到的剂量更为 准确。
    
    进一步的个体化剂量的确定通过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PK-PPD)把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起来,采用贝叶斯(Bayes)反馈获得个体PPK-PPD参数,将药物剂量与临床疗效指标项结合,弥补了仅仅通过PPK方法把血药浓度调整到治疗范围内,以求达到个体化给药这一目标的不足。根据药效调整给药方案是进行个体化给药的最佳途径。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 法进行有关 PPK-PPD 的研究,这种模型可以将基因、环境和个体因素全部引入,从而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
    王*** | 2016-05-17 12:34:23 45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