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天热怎样防署

首页

天热怎样防署

天热怎样防署,具体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5-13 19:04:26
  •   夏日炎炎,如果在阳光下曝晒太久,或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中工作,或室内过于闷热,都可能引起中暑。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病或过分疲劳的人,更容易发生。医生提醒:在高温天气下,应科学选择有效的防暑降温方法,以免中暑等疾病的发生。  有关中暑的基本常识  定义 中暑是在高温下人体表面皮肤血管扩张,使供应大脑及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减少而致晕厥。
       分类 [阳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劳作,或长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这种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分为三类——— 热射病:一般在闷热的室内易发生,初感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快、面红、甚至昏迷; 日射病: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由于日光直接暴晒所致,症状同热射病相似,但体温不一定升高,头部温度有时增高到39摄氏度以上; 热痉挛:由于在高温环境中人体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氯化钠,使血钠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阴暑]“阴暑”是夏日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 高发人群 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是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衰退,使散热不畅。
       产妇:由于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终日呆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炎热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地转移至皮肤而在体内积蓄,便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源,令机体产热加速,并使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类物质进入血液,血管痉挛,对散热不利。
       糖尿病患者:这种病由于糖从尿中大量丢失而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久病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和周围神经的变性,使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反应迟钝而引起中暑。 营养不良:营养缺乏可使肾脏浓缩能力减退,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营养不良还容易反复腹泻,以致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容易中暑。
       一些药物服用者:如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它们或使血管收缩,或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因此也容易中暑。 急救 首先应迅速将患者移离高温场所,在阴凉处休息或平卧,并将其双脚提高,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如果患者清醒,应补充含盐分的饮料,若患者昏迷不醒,应尽快召唤救护车送医院治疗,在等候救援期间,应替患者脱除外衣及其它束缚物,并用洒水、敷冰等办法降温。
       不同症状 处理方法有别 对于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头部温度有时增高到39℃以上(体温不一定升高),皮肤晒得又红又痛,出现发烧头痛症状的患者应该注意水分的补充。 对于身体大量出汗,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肚子疼痛,全身汗流不停的患者,可以在痉挛部位稍加按摩,如果没有出现呕吐现象,则可以补充水分。
       对于汗流不停,但是身体发冷、皮肤发黏、脸色苍白、脉搏微弱的患者,应赶快把其抬到阴凉处,松开衣服,用冰毛巾冷敷。如果没有呕吐,可以补充水分。 对于体温特别高、皮肤干烫、脉搏又快又急、出现昏迷状况的患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切勿拖延。途中用冰毛巾冷敷,但是不可以让中暑的人喝水。
       不同人群避暑方法不同 “老病号”要定时服药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病号”是中暑的高危人群,由于长期患病,他们的体质本来就较弱,酷热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因此这些“老病号”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在体内不断积蓄,最终引起中暑。
       建议:高温时段不要出门;使用电风扇、空调等降温设施;针对自己的慢性病情,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时服药;一旦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有发病的迹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老年人饮食要清淡 老年人体质弱,汗腺开始萎缩,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开始衰退,散热不畅,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建议:老人应减少活动,更要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烈日下活动和行走;感觉到热时一定要借助自然风和地上洒水或电风扇、空调来降温,不要固守陈旧观念不愿使用空调;主动喝水,即使没有出现口渴也应定时喝水,每天的饮水量应该在2000毫升左右;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主食以稀饭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个半小时左右为宜;不可迎风而卧或久吹电风扇。
       工人随身携带防暑药 工地建筑工人、交巡警的工作环境是室外高温,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极易造成中暑。 建议:不断补充水分;随身携带防暑药品;不要长时间裸露胳膊等部位;饮食上要经常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要少于8小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午休。
       业务员要打太阳伞 经常在室外活动的人群,比如业务员、记者等,在夏天除了要注意预防中暑外,还要预防被晒出皮肤病等疾病。 建议:尽量不要在上午11时到下午3时这个高温时段出门;出门时要带齐防暑物品,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在日光下行走要打太阳伞;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不断补充水分;充分休息,不要开夜车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
       孕产妇要减少外出 身体笨重的孕妇和刚刚分娩的产妇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不少人尤其是农村人还守着“月子里不能吹风、不能沾凉水”的传统观念,致使很多孕产妇终日逗留在通风不畅、温度较高的室内,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中暑。 建议:孕产妇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散步或上街购物时要避开高温时段,不能乘坐拥挤的火车、汽车;短时间的外出也要戴帽子和太阳伞;临睡前淋浴一次,或用温水擦身;居室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5℃~30℃之间,室内空气干燥时,应勤洒水或放置一盆清水;不要吃高脂肪食物,饮食应清淡、凉爽可口;不能多吃冷饮,也不能用啤酒和汽水等饮料解暑。
       孩子出门注意安全 儿童和婴幼儿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和散热功能差,特别是整天用包袱包着的新生儿更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建议:家长要尽量减少孩子的户外活动以防晒;要给孩子适当补充水分,最好是饮用一些淡的盐开水;冷饮不要猛吃,否则会导致肠胃疾病;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常吃水果;带孩子外出游泳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防止出现溺水现象;夏天孩子的抵抗力较差,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
       旅游者多喝盐水 夏天出门旅游时要注意防暑降温,由于旅游者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建议:出游时最好穿白色、浅色或素色衣服;戴太阳镜、太阳帽;多喝盐开水防中暑,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携带防暑药;高温时段不要出游;保证充足的睡眠;使用防晒霜等防晒物品。
      

    看***

    2019-05-13 19:04: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