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认知主义取向动机理论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首页

认知主义取向动机理论不包含下列哪一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27 01:37:52
  •   简述动机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1。期待价值理论
    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是早期的一种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与刺激的联系。期待对于个体获得目标非常重要。  
    2。归因论  
    归因论最早是由海德(1957)在研究社会知觉中提出的,海德认为个体的任何行为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原因,是内外两方面共同起 作用的结果,但在某一时刻,总有其中某一种原因起主要作用。
      关键是弄清其行为的原因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才能有效控制个体行为。  
    维纳发展了海德的理论,认为在分析他人行为的因果关系时,原因的稳定与不稳定、个体归因的结果的控制性也是重要的问题。维纳认为 个体行为可以归结为许多可能的因素,但都可以把它们归入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的和可控的-不可控的六个范畴中。
      归因的不同维度 有不同的作用。
    根据维纳等人的研究,因果源维度与随后情感反应密 切相关,稳定性维度与随后的期望相关,可控性维度与评价和人际判 断有关。在成就情景中,个体会根据不同的结果,在此三个维度内归 因。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来说,能力水平高的个体或团体,常会把内 在原因看成胜负的决定因素,如能力、努力等;经常失败者则常常把 外在原因作为失败的理由,如运气、机会等。
      经常取得成功偶尔失利者则把暂时失败归结于相对的不稳定因素。如:自己没有努力,运气 不佳等。  
    3。认知评价论
    认知评价论是由德西和莱恩(Deci&Ryan)提出的,又称为自我决定论。该理论从人的内部动机出发,强调人的兴趣感、能力感、控制感 和主动感在个体行为中的重要性。
      
    根据该理论,外部事件对个体而言是 一个刺激,个体会对这些事件进行认知评价。如果将外部事件知觉为一 种控制性事件,则个体可能会觉得行为不是由自己控制,其内部的自我 决策感即会被削弱,进而引起其内部动机弱化, 反之则增强。
        
    4。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概念是由班杜拉提出的。
    他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由于这个概念有助于来解释人类动机的中介认知过程,所以很快被有关的动机研究所采纳。班杜拉本人也自1977年提出这一概念之后,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建立了有关的理论。自我效能如今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影响人类动机的中介认知因素,这个因素表明了动机过程中人自身的能动作用。
      以我们所提出的动机的总体模式来看,班杜拉的这种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认识到了自我效能这种中介自我调节作用,行为者通过它将内在动因和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形成动机。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自我效能只是中介自我调节作用中的一种因素,它虽

    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们的自我调节作用,但要用它来解释人类的动机的全部,是不客观的、不全面的。
        
    5。目标定向理论
    20世纪80年代,尼科尔斯和德维克等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提出了以目标结构为核心的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认为在成就情景下有两种主要的目标取向起作 用,一般称作任务目标和自我目标,这两种目标取向与人们如何判断 自身的能力水平及如何主观定义成功有关。
      
    当人们处于任务目标时, 对能力的判断是以自我为参照的,人们的行为重在完成现有的任务及 提高掌握程度,个体的成功感取决于自身是否有进步及学习的掌握程 度。当人们处于自我目标时,他们将自己的表现和努力程度与他人比 较来判断自身的能力,其行为重在是否表现自己的能力。
      当他们超过 他人,尤其是付出更少的努力时,他们就体验到了成功。
    通常以自我标准来判断成功与失败,认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成功。因此,这种定向的个体不担心他们的竞争力,而是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上。任务定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的主观能力感。
      
    而自我定向则有可能会使人们产生不足之感。两者相较,任务目标定向可 更好地提高人们的能力感,而这种能力感对人们的行为绩效以及行为 的持久性均有重大影响。前已述及,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任何能增强 个体能力感的事件将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增强,因此任务定向可以增强 人的内部动机,而自我定向则有可能会弱化内部动机。
      
    目标倾向理论 较注重于任务定向,认为个体通过这种以自我为参照系统的任务定向 可以获得更多的乐趣,从而保持并增强内部动机。  
    6。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克和阿特金森于20世纪40-50 年代提出的理论模式。
      
    该理论认为,个体在投入成就情境时会产生两 种心理倾向,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 和追求失败的动机都是在任务难度中等困难的情况下最强。成就动机 比避免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因为中等难度 的任务既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着足够的挑战性;能满足其成 就动机。
      反之,避免失败动机强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最容易或最困难 的工作。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工作和学习非常积极,对事业富有冒险 精神,全力以赴,希望成功。
    成就动机对长期目标的实现是极为重要 的。成就动机可以作为未来成功指标之一。但近期的预测效果却不明 显。
      
    成就动机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理论是习得性无助。该理论主要是关于动机的减弱或缺失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不愿意从事某种活动是因为他们在该活动长期过程中习得的 无助感造成的。他们觉得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足以改进自己在该 活动中的表现,所以干脆退出该活动。
      因此,激发和培养他们动机的 唯一方法就是设法消除他们的无助感。该理论也难以说明人类行为的 复杂性。

    猫***

    2018-11-27 01:37:5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