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

首页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

“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6-16 17:32:14
  •   
    孔子的“原始儒家”蕴含了丰富的发展可能性,因此在孔子去世后,“原
    始儒学”先是经历“儒分为八”,然后到战国晚期又变成孟子学派和荀子学
    派对峙的格局。而同为儒家大师的孟子和荀子之所以“掐”起来,其焦点便
    在于人性的“善恶之辩”。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作为晚辈的荀子在对孟
    子的思想多有继承的基础上,在人性的问题上却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
       孟子将人区别于动物的属性看成是人性的合理之处,并认为其具有善 的根性,也即是说,道德是一种先验的东西。他认为仁、义、礼、智四种 “常德”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四端”发展而来,即“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因此道德是人性所 固有的,并非经由外力灌输。只要对人性“四端”小心培养,就可以通向 四种“常德”,推向极致之后,甚至“人皆可以为尧舜”。 相反,荀子却在《荀子•性恶》中开宗明义地说:“人之性恶,其善 者伪也。
      ”他认为人生而好利多欲,内中根本不存在仁义道德,一切符合 善的行为都是后天理性思考之下的选择,所谓“天性有欲,心为之制节”。 人之所以收起了自己的本性,完全是因为道德规范以及法制的约束;之所 以做有一些符合道德的行为,也只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先秦学说诸说并作,各执一端,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想提出一种 救治时弊的主张。孟子与荀子人性论的不同,其实与两人的政治主张密切 相关。孟子的“性善说”是为其“仁政”的政治主张寻找人性的基础;而 荀子的“性恶说”则是因为看到战国末期秩序混乱,人欲横流,因此才力 斥孟子的“性善说”,希望强化秩序的作用。
      两人不约而同地从“人性”而 非神性去寻找价值的支撑,则共同体现了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只是孟子从 一种唯心主义出发,是一种理想主义;而荀子则出于一种唯物主义,提出 的是一种更具操作性的现实主义主张。

    迷***

    2016-06-16 17:32: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历史话题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