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呢?

首页

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呢?

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5-06 13:01:28
  •   (一)预算编制的原则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所实行的预算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预算编制必须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和学校财力可能,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收入预算坚持稳健原则,支出预算是高等学校预算的核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
         (二)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优化资金分配   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可以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和预算编制原则采用零基预算法和绩效预算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1。必须分析上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通过实际和预算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做好下一年度财务预算打下可靠的基础。
      2。及时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内高校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可能给学校带来的资金流入量和预算年度学校在完成事业计划和任务过程中预计所需资金总量。即将学校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年度预算范围,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预算编制程序、重点项目、支出标准和定额、资金分配等,加强科学论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透明,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防止浪费。
      逐步使所有资金的收支都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有利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积极组织收入,及时编制财务预算   编制高等学校预算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组织收入,高校要拓宽办学渠道,积极培植财源,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畅通,增加办学资金。
      建议高校在每年11月份开始布置下一年度校内各部门编报部门收支计划,根据学校各部门的收支计划和学校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各种补助定额、消耗定额以及收费标准等及时安排下一年度预算计划。待财政预算通过后,及时组织编制学校内部财务预算,这样可以解决预算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滞后的问题。
         (四)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只是预算工作的开始,要圆满完成学校预算,主要靠正确地组织预算的执行工作,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当严格执行预算,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
      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行使预算经费审批权的有关领导或项目负责人,既要确保事业任务的完成,又要对预算执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在规定的预算审批权限内,对预算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负责,强化高校预算管理责任和预算约束力。学校财务预算一经审议通过,未经学校最高权力机构审议,任何人和任何部门不得更改。
      对学校突发事件及其他教育事业计划发生重大变化,确实需要追加或调整的,应当按照预算追加程序,由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审批,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维护高校预算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五)加强预算监督   预算监督是对预算的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执行结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鉴于预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及预算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较强,1。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对学校的各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一系列事项进行监督和指导。2。学校财务部门应认真行使监督执行职能,加强对各项收支的审核,不得以预算数或计划数列报事业支出,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预算,提高教师对高校预算刚性的认识,强化预算执行的权威性。
      3。加强对学校领导者的监督,学校预算一经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决定,包括高校领导在内的任何人都应自觉执行,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4。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检查、考核制度,对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情况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和监督。各级政府审计部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国家预算法律法规,更好地发挥高校预算的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
         (六)建立预算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高校年终应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分析各项预算收入是否及时到位,支出是否控制在预算内,重点分析超支原因,确保预算的执行。正确地评价年度内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采取先进的核算、管理手段,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防范财务风险和管理漏洞,以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高校预算控制系统。另外,加强高校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价,及时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预算信息。   (七)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是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完成结果以及效果进行绩效考评,包括绩效目标合理性及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
      高等学校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重要环节,是反映高校事业资金投入而产出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评价,从而客观地评价高校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情况和产生的效益状况。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使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专题分析法等方法对生均事业支出、生均设备费、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等教学绩效指标,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等资金投入绩效指标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
      通过合理的分析与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计算各因素指标的变动对预算完成的影响程度,系统地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对预算执行程度、资金使用效益、效率进行专题分析。通过各种方法的分析,可以了解预算执行状况和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学校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和加强预算管理提供依据。
      另外,高校还应建立各部门预算执行考核机制,考核高校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科学性和效益性等,并将其与各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挂钩。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单位,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对不严格执行高校预算,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总而言之,高等学校应增强财务预算的责任意识、效益意识、节约意识和风险意识,把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开源节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维持高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财力保障。这些就是我的总结。  。
      

    刘***

    2017-05-06 13:01:2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