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寒山寺的大钟在何处???

首页

寒山寺的大钟在何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1-15 20:33:29
      寒山寺古钟今何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七绝是唐代诗人张继吟咏苏州寒山寺的绝唱。而寒山寺也由于张继的吟咏成为名扬千古的游览圣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但我国历代各种唐诗本和别集将张继的《枫桥夜泊》选人,连日本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
      可见诗名之盛,特别是使张继写出声情并茂诗句的那口钟,使中外游客元不为之向往。日本游客每年在岁末之夜都要专程到寒山寺聆听“夜半钟声”,并以此为荣。有趣的是:因为张继诗中提到了“夜半钟声”,竟引起了一场持续到清代的笔墨官司。 宋代著名文学家和诗人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一书中指责张继“贪求好句面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因为“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但他的指责却受到后人的普遍反对。
      南宋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盖公未尝至吴中,今 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唐诗纪事》曰:此地有夜半钟,谓之无常钟。继志其 异耳,欧阳以为语病,非也。”《学林》《诗眼》/遁斋闲览》等书也都证明苏州寺庙有夜半敲钟的习惯。《苕溪渔隐丛话》、《野客丛书》等还引了不少唐代诗人如白居易、温庭骛、王健等人咏苏州夜半钟的诗句。
      直到清代,《渔洋诗话》人全唐诗话续编》等书还在批评欧阳修的主观臆断。其实,历代诗人墨客到寒山寺游览后留下的诗句中,仍然可以发现寒山寺一直是夜半敲钟的,像宋人陆游“客枕依然半夜钟”、明人唐寅“客船夜半钟声渡”、清人王士镇“疏钟夜火寒山寺”等。由此看来,欧阳修的批评指责实在是想当然的主观臆断。
       由于这场笔墨官司的渲染,寒山寺真成了“寺以诗显,钟以诗名”的游览胜地了。然而,使张继诗兴大发和使历代游人慕名而来的这口古钟如今何在呢?为付·么现在寒山寺只有一口清代所铸的钟和一口日本钟呢?说来有趣,历经沧桑的寒山寺已经数易其钟了。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初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这口钟也是当时所铸。到唐代,据《清一统志》载相传寒山。拾得尝至此”,才改名为寒山寺。寒山、拾得都是唐时高僧,皆有诗集传世。于元末年寒山寺毁于战祸,以后虽经多次修建,却屡遭火灾,日趋败落。
      那口有名的古钟也不知去向。这口钟据说声音异常宏亮,夜深人静时敲起来,连十几里外 的苏州城内也能隐约听见。寺庙里是不可无钟的,所以到了明代嘉靖年问,本寂掸师又主持建楼铸钟。大画家唐伯虎曾写了一篇《姑苏寒山寺化钟疏》,记载了化缘募钟的始未,他的好友文征明还手写张继《枫桥夜泊》刻碑立于寺内。
      但没有多久,据《寒山寺志》己载:“钟遇倭变销为炮”,文征明的手书诗碑也毁于 火。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焚龙才重修寺庙,并又铸了一口大钟。著名文人俞曲园在《重修寒山寺记》中说:“堂之西尚有隙地,乃构重屋,是日钟楼,铸铜为钟悬其上,以存古迹。
      ”这口钟今天仍然悬于寺内西侧的八角钟楼上。俞曲园还补书了张继的诗,这块碑刻也陈列在寒山寺的碑廊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口消钟铸成的同时,日本各界人士募捐集款,由小林诚义等一批日本优秀工匠精心制作,铸成一对青铜奶头姐妹钟,一口悬于日本馆山寺,一口送到苏州寒山寺悬于大雄宝殿内,同时还移来一批樱花。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侯爵还亲自撰写了铭文和铭诗刻于钟上。其铭诗云:“姑苏非异域,有路传钟声。勿说盛衰迹,法灯灭又明。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及寒山寺的友情。寒山寺建成至今已历1400余年,古钟恢,明钟毁,现在只有清钟和日钟互为辉映,声韵长存了。 那口珍贵的古钟究竟哪里去了呢?这个谜已经有人揭示过了。
      康有为在庚辰年(18S0年)二月二十五日到苏州寒山寺游览,看到古钟早供,明钟又毁,大为感慨,写下了一首七绝:“钟声已流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勿使丰干又饶舌。他人再到不空空。”在题款中又云/唐人钟已为日人取去。”康有为博学多览,所云必有所据,可惜未点明出处。
      元独有偶,日本人也认为古钟流人日本。伊藤博文在赠钟铭文中说:“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钟声,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转入我邦,今失所在,于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他究竟据何“所闻”,于今也无从查考,真是令人十分惋惜。或许有一天,谜底终被揭示,古钟重风天日,不但与张继之待珠联壁合,也可为中日友谊的一段佳话。
       。

    面***

    2005-01-15 20:33:29

其他答案

    2005-01-15 21:45:50
  • 我认为古钟还在中国,因为“于元末年寒山寺毁于战祸,以后虽经多次修建,却屡遭火灾,日趋败落。那口有名的古钟也不知去向。”而那时是蒙古人侵略中国,而在那时在中国的日本人我认为也会面对战火而逃走的,那时谁还想的了太多。所以我认为古钟很可能是在战火之中遗失而已。当然,由于日本人对古钟很向往,也不排除有日本人趁战乱而窃走钟的可能!

    w***

    2005-01-15 21:45: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