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何叫它打油诗?

首页

为何叫它打油诗?

生活中常碰到一些顺口溜,我们戏称为打油诗。这种诗,用通俗的俚语写成,朗朗上口,幽默诙谐,有时还暗含讥讽。为什么它被称作打油诗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8 20:32:32
    相传唐朝有一个三流诗人叫张打油,他曾写过一首《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初看这首诗,也采用了形象化手法。你看混混沌沌的天地之间,,雪白一片,只剩下黑呼呼的井口。黄狗身上因积满了白雪,好象变成了白狗,而白狗身上,厚厚的积雪,仿佛肿了个大包。但张打油的这首诗,只有诗的格式,没有诗的意境。人们因他的名字将这类诗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虽然算不上档次,但由于它极具有讽刺性,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在通俗性的相声,小品或有些杂文中被人们应用。我们在写作中有时也可适当编写或引用这些打油诗,增加文章的趣味。
    

    1***

    2019-02-18 20:32:32

其他答案

    2019-02-18 20:46:45
  • 人们常把一些以俚语俗话入诗,不讲平仄对仗,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诗称为打油诗。

    J***

    2019-02-18 20:46:45

  • 2019-02-18 20:31:34
  •     “打油诗”通常是指格律不讲究,对仗不要求,内容通俗易懂,谴词用句不追求典雅,甚至刻意采用一些俚语、俗语的诗。“打油诗”应该说生命力是相当旺盛的,至今生生不息,广为流传。 
       “打油诗”一词的由来,流传的就十分广泛,源于唐代的张打油。
      据说他的诗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是“咏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虽然用的是文人不屑使用的通俗易懂的俗语,但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尤其一个“肿”字,虽大俗,却极为传神,很得诗家练字之功效。而且,明明咏的是雪,却全篇不用一个“雪”字,与其他文人类咏物大家虽不可同日而语,也不能说就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然而,对于一位贩夫走卒类的劳动人民,已不能不说是高手。
       流传下来的张打油的故事是这样的,县衙刚刚落成的洁白的影壁墙上突然出现一首“诗”,用当今的话说,内容十分搞笑:六出纷纷降九霄,恰如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衙役报上来后,县令大怒,命缉拿涂鸦者。衙役经明察暗访,确定为卖油郎张某(人称张打油)所为,不容分说,索到县衙。
      不料卖油郎竟大呼冤枉,自辨道:俺张某自幼饱读诗书,岂是做此等下三烂文字之人乎?县令乃命其当场赋诗以显言之非妄。时值安史之乱,官兵困南阳,卖油郎乃迈着方步,摇头晃脑地吟诵道:天兵十万下南阳,县令听罢,大惊,道:出句气魄宏大,显见非影壁作者矣,请卒成之。
      卖油郎续吟:也无救兵也无粮。县令开始皱眉,接下来竟是: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县令大笑,乃命衙役押之发配南阳。从此,“打油诗”一词也就传扬开了。 然而,那张打油到了南阳,却遇到了同样被抓丁的娘舅,于是抱头大哭,哭罢,张打油诗兴居然又起,吟诵道:充军到南阳,见舅如见娘,二人双落泪,三行。
      其舅大怒,一巴掌把他打倒在地,原来,二人三行泪,乃刺其舅渺一目者也。后有人考证曰,文革中流行之“三句半”概以此为其鼻祖也。诚若是,则卖油郎真应名垂千古矣。 由是可见,“打油诗”起于民间,这一点与国风相类似。正因为如此,也是劳动人民善于创造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说其为艺术,因为其中确有非常优秀的作品)。
      比如:“书画琴棋诗酒花,从前事事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改变:油盐柴米酱醋茶。”于诙谐中讲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浪漫的深闺小姐终于成长为平淡的家庭主妇。后来,“打油诗”也不再局限于劳动阶层,文人墨客也会偶一为之,比如宋状元吕蒙正发迹前有: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用浅显的打油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元代穷读书人无名氏债多不愁,吟诵的是:门前索债乱如麻,柴米油盐酱醋茶;我也管他娘不得,后门出走看梅花。简直用上了当年的国骂,忿忿之情如在目前,更与吕蒙正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大学者胡适,给好友杨杏佛起外号“杨大鼻子”,并赋“打油诗”:鼻子人人有,惟君大得凶。
      直悬一宝塔,倒挂两烟囱。亲嘴全无伤,闻香大有功。江南一喷嚏,江北雨蒙蒙。胡适不愧新文化之主力,诙谐幽默,于调侃中见文字功夫,比一本正经尤其困难。 现代民间打油诗更是因媒体方便流传而影响巨大,老百姓用许多嬉笑怒骂的打油诗为武器,通过易记易懂、琅琅上口的歌谣形式,表达了自己对贪官污吏们的愤恨、蔑视和声讨。
      比如:工资基本不动,老婆基本不用;比如: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再比如不同时期有不同版本的几种人如何如何,都是有力的武器,反应了黑暗的现实。 诗歌除了浪漫派外,始终有现实一派,与同样用白话写就的新诗(散文诗)不同,打油诗则主要以反应现实为己任,流传在大学校园中的改李清照《如梦令》正是这样:昨夜饮酒过度,误入花园深处。
      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短短22个字,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了一幅当今大学许多校园常见的景色,绝对够得上精品了。 总之,“打油诗”不是鄙俗的代名词,同样可以登堂入室,有的更反应现实,鞭挞黑暗,更需要“采风者”得之并呈送给“肉食者”,在让人们发出会心的笑的同时,使其发挥出更大作用,则又有了图谶、偈语一类的作用,则决不是张打油当年所可以料想到的了。
       。

    那***

    2019-02-18 20:31:34

  • 2019-02-18 20:23:41
  • 唐朝时有个叫张打油的人喜欢做诗,一天在衙门的墙上写了一首诗“上出飘飘降九霄,街千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官看了大怒,就把他抓来,他说他还能作出更好的诗,县官便以当时南阳被围为题,命他作诗。张打油随即吟道:“一天兵百万下南阳。”县官大喜道:“有气魄!”张打油接着吟道:“也无援救也援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爷的哭爷,哭娘的哭娘。”从此,张打油因此远近闻名。
      很好玩吧~~~呵呵
    

    E***

    2019-02-18 20:23:41

  • 2019-02-18 20:18:46
  • 上面的解释虽然正确但不专业

    隐***

    2019-02-18 20:18:46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