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写1篇《西游记》读后感

首页

写1篇《西游记》读后感

要的是自己写的,没有别人看过的,急急急急!!!!!!!!!!!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1-02-10 17:38:50
      我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终于把这部古典名著——《西游记》读完。当然,只是粗略的读了一遍,谈不上精读。对于这部小说的内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
      小说主要叙述了四个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还有大部分的配角人物: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天上诸神……
      我们对于《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了解,大都通过电视剧。
      但文学作品同影视作品会有一定的差异。影视作品通过动作、声音、环境来反映作品的主题意蕴。但就我国现有的戏剧水平,不可能把古代名著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全部以画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还要攻读原著的原由。
      更何况,在当今的演艺界,人们过多的追求影视作品的商业价值,忽视了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有些剧本的改编,与原著风马牛不相及。这不得不引起当代文坛领军人物的关注。   如果但就《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来谈:主要是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难困苦,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四人终于修得正果,成为如来佛祖的弟子。
      但仔细品味,我们不得不佩服吴承恩,这位明朝小说家。单就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刻画的细致入微,令人称叹。唐僧:心地善良、宽厚仁慈、性格懦弱、毫无主见;孙悟空:见义勇为、打报不平、性情孤傲、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猪八戒:好吃懒做、心胸狭隘、色心犹存、急功近利、心存杂念;沙僧:忠厚老实、敢于反抗、沉默寡言、脚踏实地;   有一句俗语:“老不看西游,少不看红楼”。
      是说老年人不适合看《西游记》,少年不适合看《红楼梦》。我们在看《西游记》的时候,经常会情不自禁的笑出声来。这是为什么?我们是被猪八戒的滑稽所致?还是被孙悟空的可爱逗乐?都是又都不是。换句话说,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来特”。
      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们身处的阶层,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人生经历,决定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不同感知。真的,我的感受就是这样。以前。在没有通读《西游记》这部小说时,只是从介绍它的书籍中了解到它的主题是什么,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那只是别人对这部作品的感受,我读了这部小说,我认为:这部小说在展现它表层主题的同时,也向我们表现了许多附加的主题(既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自己所思考的问题)比如说,我可以把唐僧师徒四人的西行看作是人生的征程,在人生的这几十年当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问题,有的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有些我们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解决,试想一下,人生不是这样吗?   在人生的漫漫征程中,我们面对太多的诱惑,甚至是迷惑。
      如果没有像孙悟空那样的睿智,很容易误入歧途。有时候,我们也会像唐僧那样,好心没有好报,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使我们丧失了对这个社会的信任程度。在我们再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我会变的优柔寡断。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有时侯会勇敢的抗争,可是,当我们即将到达成功的彼岸的时候。
      情况却突然发生了变化,我的信心再次受到打击。   通过通读《西游记》,我又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世界上也同样没有绝对的事情;有时候,好事的后面是坏事,有时候,却是另一种景象。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像取经路上的状况一样,在你的前面,你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什么事情不是等你在准备好了发生,而是你要准备好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只有这样,你才能应对突发的情况。我们既要有沙僧的脚踏实地,也要有孙悟空的先见之明。对自己前面的路,要有一个自己长远的计划,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计划不如变化大”。
      在遵循自己大计划的同时,也要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小计划。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做到最好。完美的追求只有在憧憬中实现。完美也是相比较而言的,试想一下,不是这样吗?   在这部名著中,四个主要人物的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要学习唐僧的恒心;学习猪八戒的大咧咧;学习沙僧的忠诚;更要学习孙悟空的铁肩担道义,遇事敢于承担责任。
      在重要问题上能够讲求原则。   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能够退缩,无论这件事情多么艰难,我们都要想办法解决,这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现实生活当中,我是一个生活的弱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想逃避,但表面上还装出很积极的样子。这是我的缺点之一。   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流传,《西游记》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我的观点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给广大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也在延伸自己的思维空间,也在品味自己的人生,也在感受生活的千资百态;在阅读古典文学的同时,有时候我们仿佛成为故事中的一员,好象自己也在经历这样的事情。也许,我的阅读境界还没有那么高,真正的高手是,既能读进去,也能读出来。
         一部《西游记》,向我们演绎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难万险的取经历程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一路风景,一路英雄豪情,一路史诗的豪迈,一部向封建礼教宣战的战斗檄文!这是我的读后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

    l***

    2011-02-10 17:38:5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