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何意?

首页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何意?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何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3-23 11:04:27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后才会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拥有渊博的知识,彻底了解事物,然后意念才会诚实。意念诚实,内心才会端正而无邪念。内心端正,然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这四个概念是一层层推进。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
      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诚意、正心   诚恳的心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   没有诚意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1。
       使心志真诚。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 韩愈 《原道》:“然则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先生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诚意至於平天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大学扼要在诚意,诚意扼要在慎独。
      ”   2。 心意真诚。   《太平广记》卷一九六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贾人妻》:“因诚意与言,气甚相得。”   3。 指真诚的心意。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正月日具位某,谨?诚意,奉书於 夏国 大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简庵词翰品行》:“先生端厚谨恪,好奖借后进,皆出诚意,而取与则甚严。
      ”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但是敌人对谈判并无诚意,仍继续加强准备,补充兵员。”    正心 :使心灵对从外物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与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集中精力而不心不在焉。

    r***

    2010-03-23 11:04:27

其他答案

    2010-03-22 21:20:46
  • 这是儒家的一种理念,比如格物: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致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诚意: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正心: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

    2010-03-22 21:20:4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