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三言中流传至今有口皆碑的最优秀作品为

首页

三言中流传至今有口皆碑的最优秀作品为

三言中流传至今有口皆碑的最优秀作品为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8-01 23:37:40
          把涉及有情爱的“烟粉”归入爱情一类,则此类小说占有最大的比例。这一类小说的可取之处,是越来越把女人当作人来尊重,从而体现出一定的平等意识,张扬着婚恋自主,男女平等。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乔太守,不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训礼法所囿,认同情在婚姻中的基础作用,承认事实婚姻,敢于以“相悦为婚,礼以义起”作为重定鸳鸯谱的依据,而且出于负有教化作用的太守之口,除了难得,也反映了一种信息,乃至风气。
       《卖油郎独占花魁女》秦重只是一个卖油的,而辛瑶琴则是“花魁娘子”。因此,秦重每感自惭形秽;辛瑶琴更是视若无睹。秦重硬是凭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以体贴入微的照顾,以一种对妇女--烟花女子--名妓的特有的尊重,赢得花魁娘子的芳心;辛瑶琴亦不以高堂大厦、锦衣玉食为恋,情愿“布衣蔬食,死而无怨”。
      这样的相互选择,完全在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充分表露出对人、人性的尊重,以及现代意义的婚恋意识。 尊重妇女的另一种倾向,是对妇女贞操观异于传统的封建礼教的艺术阐释。从人性的本质说,对爱情的忠贞是男女双方共同遵守的。但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男的可以三妻四妾,甚至把嫖妓亦视如“雅事”;女的却必须从一而终,倘事二男,则“失节事大,饿死事小”。
      这不公平性是显而易见的。“《蒋兴哥重回珍珠衫》,叙述了蒋兴哥因妻子王三巧被他人勾引而失节,在万般痛苦之中无奈休弃。蒋兴哥反思“情变”原由,自责“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而休书中使用了“因念夫妻之情,不忍明言,情愿退还本宗,听凭改嫁”的话。
      这既表示了对女性的“饮食男女”的肯定,又表示了女性失节的谅解。小说在写蒋兴哥与王三巧各自再婚后,再度结合。这样演绎商业社会中妇女的贞操观,是对传统观念的有力的挑战。 在思想内容的第二个重要方面,是及时叙写新兴的商贾阶层,肯定他们的价值,为他们代言。
      “三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叙写小商人施复拾金不昧,好心得好报,多次逢凶化吉,终至富冠一镇,寿至八十,子孙满堂。《徐老仆义愤成家》虽然主旨是张扬仆人对主人的忠诚信义,而叙述的经商之道在于掌握信息,善于决断,从容应对,吃苦耐劳,则必能发财致富。
      《蒋兴哥重回珍珠衫》、《杨八老越国奇遇》等则叙述了一种远出谋生、居商在外,年头出、岁尾回的至今犹存的经营模式。《蒋兴哥》篇通过“常言”的“一品官,二品客”直接肯定客商在社会中的地位;《杨八老》篇则通过杨八老读书不成、改行经商,深得妻子支持,表明了对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重农轻商”的否定。
       抨击权奸误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是“三言”又一个重要的内容。“三言”中《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通过对南宋权奸贾似道的刻划,揭露了南宋末年整个朝廷的黑暗与腐朽。《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揭露严嵩父子为首的罪恶的官僚机器。《赵伯升茶肆遇仁宗》的赵伯升,其穷亦背谬,达也荒唐,皆因圣天子一时心血潮来的好恶!《藤大尹鬼断家私》的滕大尹,装神弄鬼断了家私案,也骗取了一坛金子,这对封建官僚的奸诈与贪婪的揭发,辛辣而有力。
       杜十娘是“三言”中,也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艺术典型。小说既写她色之美,艺之佳;又写她智之睿,格之高。可谓光彩照人,动人心魄。 杜十娘身为下贱,心比天高。自从落入火坑,就立志挑选诚实可靠的意中人,相托从良。她除了筹措赎身之金,而且聚藏百宝,为的是“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心,收佐中馈(正妻),得终委托,生死无憾”。
      这是何等的深思熟虑!当十娘智激鸨母,许以三百两作为赎身之资,也不是自己拿出便是,而是先让李甲筹措,考验他是否真心,真是思微虑细。在李甲三日空手而归以后,乃拿出一百五十两,再度考验李甲,使他知道筹钱之不易,或可珍惜这份经双方努力而艰难获得的爱情,用心可谓良苦。
      最后,将所积之百宝,藏于姐妹之处,再以姐妹贺礼取来,使得归家之后,以突然显露来惊喜李甲家人,亦是殚精竭虑。一个慧而黠,智且曲的丰满的风尘女子的形象立于纸上了。然而,原拟终身相托的李甲竟轻易地为孙富所骗,十娘为之心寒。于是,十娘先以孙富的奸计为“发乎情,止乎礼”反警李甲,李甲不以为意;继以“千金重事,须得兑足交付郎君之手”激探李甲,而李甲无动于衷。
      次日清晨,十娘梳妆之时,“微窥公子,欣欣然有喜色”,于是心死。--哀莫过于心死。 至此,十娘决心以死殉情。此段描写,可以说是既见其智,复见其格。最后,十娘展示百宝箱,怒沉江底,痛骂孙富李甲,纵身跳入江心。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而高洁的杜十娘便永远高高地矗立在文学的殿堂里,深深的铭刻在人们的心目中。
       “三言”对人物的刻划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在《卖油郎独占花魁女》中,莘瑶琴与卖油郎秦重的鲜明而丰满的形象使读者几乎分不清谁主谁次。“占花魁”作为一篇妓女题材的作品,套路是老的。可是,这一篇中的莘瑶琴,完全是一个新的类型,其主体性格的曲折变化的过程的描写,使其人物形象十分丰富生动细腻。
      她从一个立志在泥淖中保持自己的清白,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少女,到被迫接客的雏妓;从一个身不由己的妓女到专挑官家子弟、富户纨绔的花魁;从一个第一眼认出秦重是一个卖油的而说出“临安郡中并不闻说起有什么秦小官人,我不去接他”,到“千万个孤老都不想,倒把秦重整整想了一日”;从对秦重仅有“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可惜是个市井之辈,若是子弟,情愿委身事之”的感觉,到终于从口中吐出“我要嫁你”的心声。
      于是,一个逐步显现的立体的丰满的,与李娃、霍小玉、杜十娘、玉堂春形象迥异的风尘女子的形象,便凸现起来了。“市井之辈”的小商人秦重,也有着鲜明的个性。他本分勤俭,细心耐性;他心诚志纯,知情知趣。特别是处处从对方着想,对对方的尊重与维护,这是性格的魅力所在,也是他最后获得莘瑶琴的根本原因。
      他省吃俭用三年,以积一宿之资;以空走数次,方获一夕之遇;他毅然张开新衣长袖以盛莘瑶琴的呕吐之物,而只恐污了花魁娘子的被褥;他把暖壶抱在怀里,以备酒醉的莘瑶琴口渴之需;他在天亮之前便匆匆告辞,唯恐使花魁娘子因接待一个卖油的而遭旁人之讥……因此以一个卖油郎之贱而获享花魁娘子之奇,也便成为可信的了。
      此外,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刘四娘的描写也十分成功。她先是把立志守贞的莘瑶琴说得终于改变初衷而倚门卖笑;继是把爱才如命的王老鸨说通而放莘瑶琴从良。需要说服莘瑶琴接客时,把接客的好处说得无以复加;当要说服王老鸨放行莘瑶琴时,又把留的害处说得耸人听闻。
      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巧舌如簧。这样的人物描写在别的小说里很少看到。 。

    波***

    2008-08-01 23:37:40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