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日语培训发展历程简述怎么写

首页

日语培训发展历程简述怎么写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23-08-24 23:00:45

    日语是日本的官方语言,其文字被称为日文。对于这一点,你我皆知。但它是怎样诞生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你知道吗?如果你不知道,那么跟随本篇文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如果你知道,那你不妨抱着猎奇的心理,看看我有没有介绍点不一样的东西给你。正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日语的起源。其实,关于日语的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日语是从北方移民方言中脱胎而来的。因为从句法上来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注:"阿尔泰",是蒙古语,意为"金"。) 听到这,马上就有一些学者站出来表示不服。你们怎么能这么认为呢?日语的发音和南岛语的发音那么相似,日语的诞生肯定跟东南亚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呀。也有人认为日语跟朝鲜语共属于一个新的语系,因为日语的语法与朝鲜语的语法有惊人的相似度,都是使用主宾谓结构,且两者都受过古汉语的影响。当然也还有其他的说法。不过因为说服力没有上面两种那么大,都被“干掉”了。至于到底是日语源自什么,语言学者们争论了很多年,至今仍然没有得出定论。虽然,日语的起源是不明确的,但日语的发展历程是清楚明白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日语是怎样发展的吧。在公元3世纪以前,日本都是只有语言,没有可以用来记录话语和事件的文字的,所有的事情都靠口口相传。一开始,因为处于新石器时代和奴隶社会早期,那时社会规模较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并不密切,没有文字并没有给日本人带来很大的不便。但到了奴隶社会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变得越来越多,起。很多事情,单靠语言,已经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人们迫切需要文字的诞生。但要想创造出系统性的文字,也是没有那么容易的。日本人想了很久,也没有创造出让他们自己满意的文字。直到公元3世纪(对应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某天,拯救日本人的“救世主”来了,百济的和尚把我们中国的汉字带入到了日本。(关于这一点,在日本史书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中有记载)。在这里解释下“百济”,“百济”是扶余人(公元前3世纪)南下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的国家,也就是现在的韩国。百济的和尚去日本传教,通过经书等载体,把中国古汉字带到了日本。反正绞尽脑汁想也想不出,看到中国文字后,日本人果断选择了放弃自我创造文字,直接去借用中国文字来书写。亲,你们就不能再多想会吗?说不定再多想个几天、几年,你们也会想出来的。偷懒的日本人直接借用中国汉字来做自己的文字进行书写,也是没有那么容易的。由于日本和中国的语言不统一,很多东西无法直接用汉字来进行书写。秉承着不浪费的原则,于是日本人开始尝试着用汉字来表示日语的发音。具体的做法也就是像我们很多英语学习者刚开始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一样,用汉字来给英语单词注音,比如good ?morning,有的同学就给它标上“古德摸你”。虽然我们现在看着有点可笑,不过对于当时的日本人来说,这也是物尽其用了。这也就是日本最早的假名文字 —— 万叶假名。之所以会叫万叶假名,是因为日本人用他们所学的这些汉字写了一本诗歌集——《万叶集》。这本诗歌集,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对于日本人来说,它的地位很高。其地位就相当于《诗经》在我们中国的地位。你可能会好奇,日本的诗歌到底是怎样用汉字写出来的?是像我们汉语诗一样写吗?不是的,上文说了,是用汉字来标音 。比如“山峰”的“山”在日语里的发音是“やま”(后来才创造出来的)。这两个字的发音跟我们汉语中的“亚麻”的发音很接近,于是日本人就用我们的汉字“亚麻”来标音表示“山”。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 —— 《万叶集》也就是这样被创作出来的。因为这本诗集里采用的都是汉字,所以这些汉字因为也被称为“万叶假名”。那么这些字为什么被称为假名呢?其实从它的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假”是“假借”的意思,“名”是“字”的意思。所谓的“假名”就是“假借”的字。用着用着,汉字标音的弊端,就开始出现了。那就是一个发音可能有多个汉字来对应,一句话可以有多种写法,这导致了书写语言的混乱。亲,汉字就是这么博大,多个汉字可能都是一个音。在后来,随着日本人对我们汉字词的更深入的了解,知道了很多我们中国汉字词的发音和意思。日本人就开始尝试着利用汉字是表意文字的特点,把汉字和他们的语言对应起来。比如日本人知道“山峰”的“山”跟他们日语里面“やま”这个发音描述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表示“山”这个物体。于是他们就用汉字“山”来作为“やま”这个发音的文字。这也就是日语中汉字词“训读”发音的来源。训读 " 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别国字,如汉字时的读法。学过日语同学会知道,日语中的汉字词还有另外一种发音方式—— 音读 。音读词是日本人直接借用汉字的发音来发音。比如“森林”在日语里面的读音是“しんりん”。它的日语读法跟汉语“森林”的读法很像。至于为什么会有偏差,一方面是因为模仿发音不到位导致的,另外一方面则因为日本人借鉴的发音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发音,那时的发音跟我们现代汉语的发音还是有差异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我们中国古代也是有方言的,不同的地方发音会有所不同。因为传入到日本的汉字来源地的不同,从而导致日本人学习到的发音也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学习日语时,也会经常看到日语中的一个汉字可能对应多种发音的缘故。我们中国人对我们的汉字在不断简化和发展,日本人在利用汉字进行书写的过程中,也慢慢写出了他们的风格,对汉字做出了简化。其实是不简化不行,我们中国古代的那些汉字都是繁体字,太难写了,写起来十分麻烦。在简化书写的过程中,日本和尚将汉字简化成了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后来慢慢地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日语片假名。如日语五十音假名的前五个ア、イ ウ、エ、オ是不是跟我们汉字的翩翩部首很像。片假名,一开始只供男性使用。后来日本皇宫负责抄写工作的宫女也在记录时对汉字进行了简化,创造除了有日系草书风格的平假名。“平假名”则是利用汉字的草书来演变的,如“安”字演变成日语平假名“ぁ”,跟“安”的草书写法(如下图)是不是很像。由于在当时的日本,宫廷女官和和尚的地位都很高,都属于上流社会人士,他们简化写出来的文字很快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和模仿,在日本的民间也慢慢普及并且固定了下来。当然在日本也有很多人喜欢写汉字,很多汉字还是被原汁原味地被保留了下来了。从而形成了在现代日语中既有平假名和片假名,又有汉字的局面。另外,日本人还利用了汉字的形声和会意造字 法,创造出了具有日本独特风格的汉字,比如峠、辻、畑。上面这三个字都是利用汉字的会意造字法创造出来的,比如“辻”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十字路口”,畑(はたけ)它的意思旱田。后来,随着西方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还使用了以西方字母形式出现的罗马字。但 罗马字的使用范围相对比较小,多用于招牌和广告 中,在文章中很少使用。例如著名日本品牌“东芝”写作“Toshiba”。另外“罗马音”还有录入日语假名的功能。如下图所示:只要输入假名对应的罗马音就会出现对应的假名文字,类似汉字的拼音打字。从而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日语是平假名、片假名、汉字、罗马字四足鼎立的局面。

    最***

    2023-08-24 23:00:4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