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人体中的结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为什么会有结石啊?怎么引起的?
幸*** | 2018-03-24 03:09:28

好评回答

2018-03-24 08:21:02
涐*** |2018-03-24 08:21:02 88 26 评论
一、尿石形成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肾和膀胱,当其进入输尿管或尿道后,因其管腔狭窄不能顺利排出体外,而仃留其中,即成为输尿管结石或尿道结石。 

尿结石是由有机质、无机质及细胞等成分所组成,形成的原因很多。如: 

1 、反复的尿路感染 

反复的尿路感染,致使感染的菌落、坏死组织、脓块等成为结石核心,晶体和胶体易在上存积; 

2 、异物 

异物可作为核心形成结石,正常尿液是处于相...

查看全部>>

一、尿石形成的好发部位主要在肾和膀胱,当其进入输尿管或尿道后,因其管腔狭窄不能顺利排出体外,而仃留其中,即成为输尿管结石或尿道结石。 

尿结石是由有机质、无机质及细胞等成分所组成,形成的原因很多。如: 

1 、反复的尿路感染 

反复的尿路感染,致使感染的菌落、坏死组织、脓块等成为结石核心,晶体和胶体易在上存积; 

2 、异物 

异物可作为核心形成结石,正常尿液是处于相对过饱和的晶体溶液,有核心存在,便于晶体沉积; 

3 、尿淤积 

泌尿系统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梗阻及管腔狭窄,长期卧床病人致尿液不畅,以及神经功能障碍等都可以引起尿淤积,致使晶体和胶体易沉积而形成结石; 

4 、新陈代谢紊乱 

如患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5 、饮食方面 

营养缺乏及营养过盛,尤以维生素 D 过多,易诱发结石; 

6 、其它因素 

老年男性常并有前列腺增生,易合并尿路感染,故结石发病率高。肥胖者易患肾结石。 

不同成分的结石按其显影的满意程度依次排列为草酸钙──磷酸钙──碳酸镁──胱氨酸──含钙尿酸盐。纯尿酸盐,草酸钙结石质硬,粗糙,不规则,常呈桑椹样,棕褐色。磷酸钙,磷酸镁胺结石易碎,表面粗糙,不规则,灰白色,黄色或棕色,在 X 线片中可见分层现象,常形成鹿角形结石。尿酸结石质硬,光滑或不规则,常为多发,呈黄或红棕色。纯尿酸结石在 X 片中不被显示。胱氨酸结石光滑,淡黄棕色,腊样外观。临床上常见的结石多为混合型,单一盐类形成的结石比较少见。


二、胆结石病因是:胆汁在胆囊内和胆管内凝固产生的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 

卵磷脂胶囊,胆结石的“消化军”:分解吸收胆固醇,液化胆汁中的胆固醇,防止并化解胆结石。 

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可藉由药物(溶解结石)、外科手术(取出结石)或饮食疗法(控制胆结石的形成)及最新的超音波震荡法除去结石。 

基本上,若无自觉症状,对健康并无大碍,应不需考虑手术治疗,但若发生合并症或情况严重时。就应切除胆囊以免危及生命。 

国人吃得愈来愈好,使得胆结石得以轻易缠身而不自觉。国人应注意平日的饮食,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取,并保持体重。更重要的是要做定期健康检查。胆囊X光摄影是诊断胆结石最有用的方法,目前腹部超音波检查是最常用而又无痛的方法,利用音波的回声反射来测定有否结石,以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 

由于胆结石和体质及饮食息息相关,若您自觉是罹患的高危险群或西化饮食的爱好者。一旦出现症状时,都必须提高警觉。 胆结石的日常对应之道 勤作日常生活型态的自我检讨,是健康的第一步。 

请注意以下的生活规范: 

1. 维持理想体重。 
2. 保持运动的习惯。 
3.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定时定量。 
4. 绝对禁止暴饮暴食。 
5. 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 
6. 避免过于疲劳。 
7. 不可穿著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 
8. 若有便秘症状,须积极治疗。 

胆结石的饮食疗法 

1. 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谷物等。 
2. 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3. 多补充维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丰富含量。 
4. 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 
5. 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 
6.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黄绿色蔬菜。 
7. 烹调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炖、清蒸的方式。 
8. 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汤及美乃滋。 
9. 口味尽量清淡,调味料应有所节制。 
10. 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18-03-24 09:21:02
  • 什么是结石?
      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胆囊或膀胱)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主要见于胆囊及膀胱、肾盂中,也可见于胰导管、唾腺导管等的腔中,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症状。结石由无机盐或有机物组成。结石中正常有一核心,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团块、寄生虫卵或虫体、粪块或异物组成,无机盐或有机物再层层沉积核心之上。由于受累器官的不同,结石形成的机理所含的成分、形状、...

    查看全部>>

    什么是结石?
      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胆囊或膀胱)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主要见于胆囊及膀胱、肾盂中,也可见于胰导管、唾腺导管等的腔中,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症状。结石由无机盐或有机物组成。结石中正常有一核心,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团块、寄生虫卵或虫体、粪块或异物组成,无机盐或有机物再层层沉积核心之上。由于受累器官的不同,结石形成的机理所含的成分、形状、质地、对机体的影响等均不相同。常见的结石有胆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胰导管结石、唾液腺导管结石、阑尾粪石、胃石、包皮石和牙石等。
      尿石症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部位结石的统称,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泌尿系结石多数原发于肾脏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往往继发于肾结石,尿道结石往往是膀胱内结石随尿流冲出时梗阻所致。肾、输尿管结石与膀胱、尿道结石比约为5.5~6∶1。尿石症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肾与输尿管结石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约占70%左右;膀胱和尿道结石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和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尿石症引起尿路梗阻和感染后,对肾功能损害较大,尤以下尿路长期梗阻及孤立肾梗阻时,对全身影响更为严重,处理上也较复杂,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编辑本段]结石的主要成分
      经临床观察发现,含钙结石是泌尿系结石中最常见的结石类型。约占全部泌尿系结石的70%-80%。目前,仅有少数含钙结石病例能明确其病理病因,而大多数含钙结石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 按结石化学成分可分为含钙结石、感染结石、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四类。含钙结石可分为:单纯的草酸钙、草酸钙和磷酸钙、以及除草酸钙还有少量的尿酸;感染结石主要成分是磷酸镁铵和羟磷灰石;尿酸结石成分可分为:尿酸、尿酸胺或除上述成分外还含有少量的草酸钙;胱氨酸结石可分为:纯胱氨酸或含有少量草酸钙成分。
    [编辑本段]结石病因
      正常尿内晶体饱和度和晶体聚合抑制因子的活性两者处于平衡状态,一旦由于某种因素破坏了这种平衡,不管是前者饱和度过高,或是后者活性降低,均可引起尿内晶体聚合,导致尿石形成。下列因素对尿石的成因有明显的诱发作用。 
      1.全身性因素 
      ①新陈代谢紊乱 
      ②饮食与营养 
      ③长期卧床 
      ④生活环境 
      ⑤精神、性别、遗传因素 
      2.泌尿系统的局部因素: 
      ①尿路感染 
      ②尿路慢性硬阻 
      ③异物
    [编辑本段]结石病理生理
      各种胆石症的临床表现(一)胆囊结石:一般不产生绞痛,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有时偶尔在饭后感觉上腹胀闷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常有胃灼热、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胃病”或“肝炎”,较小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出现剧烈胆绞痛,伴恶心呕吐;如嵌顿结石位置改变而解除梗阻,则胆绞痛即可缓解。发病早期无感染,故无寒战,发烧,当伴发感染和梗阻时,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疽,甚至穿孔。急性发作大多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当平卧时,胆囊结石容易滑入胆囊管而造成梗阻,故部分病人可在夜间发作。如果这时患者体位改变(如坐起或侧睡),结石松动、滑落,回到胆囊里,梗阻解除,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二)胆总管结石:结石可来自于胆囊或肝内胆管,也可原发于胆总管。较小的胆囊结石可经胆囊管坠入胆总管,形成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症,引起阻塞性黄疸及胆管炎。约75%的病人出现黄疸,黄疸的深浅随结石嵌顿程度而异,且有波动性升降。如胆石阻塞胆道合并感染时,可同时出现腹痛、高热与黄疸三联症。(三)肝内胆管结石:近年来,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越来越少,依据我所的临床统计资料,这种结石多呈黄褐色、块状或泥沙样胆色素结石,结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胆红素钙。细菌感染、胆道蛔虫和胆管阻塞与肝内胆管结石发生有密切关系,也可能因手术后胆管狭窄或胆汁排流不畅所致。临床表现可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多样化,当结石降入肝外胆管造成胆道梗阻或急性炎症时,可发生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及黄疸等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若结石并未脱落进入肝外胆道,有时也会并发感染,此时可出现寒战及高热等败血症症状,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但病人可以不出现腹部绞痛及黄疸,故常易误诊。有时肝内胆管结石因长期阻塞肝内胆管,导致肝脏发生病变,如肝组织坏死,形成脓肿,最后使一部分肝脏发生萎缩而失去正常的功能。
      泌尿系统结石病引起的病理损害及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直接损害 
      尿石可引起尿路粘膜充血、水肿、破溃、出血,结石长期的慢性刺激有时还可引起尿路上皮癌变的可能。 
      (二)梗阻 
      上尿路结石常造成尿流梗阻导致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损害肾组织及其功能。膀胱和尿道结石可引起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久而久之也可引起双侧输尿管扩张、肾脏积水,损害肾功能。 
      (三)感染 
      尿石对尿路上皮的直接损害多伴有感染,特别是引起尿路梗阻时,感染则更易发生,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肾盂肾炎、肾积脓及肾周围炎。 
      结石、梗阻和感染三者互为因果,促使病变发展。结石引起梗阻,梗阻诱发感染,感染又促成结石,加重梗阻,最终破坏肾组织,损害肾功能。
    [编辑本段]结石预防
      (一)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多饮水可稀释尿液,降低尿内晶体浓度,冲洗尿路,有利于预防结石形成及促使尿石排出,一般成人每日饮开水或磁化水2000毫升以上,对预防结石有一定意义。 
      (二)解除尿路梗阻因素 
      积极处理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症等,以解除尿路梗阻。 
      (三)积极治疗尿路感染 
      (四)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及帮助其多活动,借以减少骨质脱钙,增进尿流畅通。 
      (五)调节尿液酸碱度 
      根据尿石成分,调节尿液酸碱度,可预防尿石复发,如尿酸盐、草酸盐结石在酸性尿中形成,磷酸盐、碳酸盐结石在碱性尿中形成。 
      (六)防治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应行手术治疗。 
      (七)饮食调节和药物预防 
      根据结石的成分适当的调节饮食,如草酸盐结石病人,宜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如土豆、菠菜等,口服维生素B6,可减少尿中草酸盐的排出,口服氧化镁,可增加尿中草酸盐的溶解度。磷酸盐结石病人宜低磷低钙饮食,口服氯化铵酸化尿液,有利于磷酸盐的溶解。尿酸盐结石的病人,宜进吃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如肝、肾及豆类,口服枸椽酸合剂或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尿液pH保持在6.5以上。 
      上海新科结石病医院专家指出由于尿路结石病因复杂,结石的高发生率及治疗后容易复发,仍是目前临床面临的挑战性难题之一。因此,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尽量考虑患者个体可能的具体原因,因人而异制定预防措施。 
      泌尿系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等,发作时主要有腰腹部剧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他指出,为了预防泌尿结石,减少结石疼痛的发作,应该多饮水,少吃含盐、含糖、含钙高的食品,同时还要多运动。 
      如果饮水过少,会使尿液过度浓缩,尿盐沉淀,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而多饮水,会使尿量增加,能冲刷、清洁尿路,在有尿路感染的情况下,多饮水还能加强引流,有利于对感染的控制,降低感染结石的生成。因此,夏季应注意多饮水,至少保证保证每天饮水1-2斤。 
      另外,口渴时也最好不要过饮啤酒和其它硬度过高的的饮料。同时,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以免空气干燥,使身体丧失大量水分。经常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们更应注意增加饮水量,以补偿大量出汗所丢失的水分。要养成饮水习惯,主动多饮水,不要等渴了再喝水。 
      饮食上,少吃动物内脏,菠菜、豆腐,辣椒、果仁、咸鱼、咸肉、盐制品。另外,要多吃低钙饮食,少吃乳制品,因乳制品中含钙质较多。少吃糖,因为吃糖后尿中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也会增加结石形成的机会。 
      最后,预防泌尿结石,还要注意多运动,长期不活动,可增加尿沉淀机会而形成结石。 
      专家指出,应该多活动,多饮水,少吃含盐、含糖、含钙高的食品.吃饭人人都会吃,可每个人吃饭方式都不一样,喜欢吃的也不一样,吃饭速度有快有慢,但是怎样吃才更健康呢?才能预防结石的产生呢?
      1、慢食,首先吃饭速度不宜过快,“一口饭嚼30次,一顿饭吃半个小时”有多重效应:健脑、减肥、美容、防癌。
      2、早食,即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开关”;晚餐早食可利于消化,预防肾结石。
      3、杂食,杂食能充分体现食物互补的原理,是获得各种营养素的保证。可先从每天吃10种、15种食物做起。
      4、素食,不是一点荤也不吃,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5、淡食,包括少盐、少油、少糖等,是预防肾结石的有利行为之一,
      6、鲜食,绝大多数食物均以新鲜为上,许多“活营养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鲜吃鲜做”、“不吃剩”。
      7、洁食,“干净”包括无尘、无细菌病毒以及无污染物。
      8,生食,并非一切均生食,而是“适合生食的尽量生食”。
      9、冷食,吃温度过高的食物,对食道健康有害。低温可延寿,冷食还可增强消化道功能。
      10、定食,定时定量进食,久之形成动力定型,这是人体生物钟的要求。
      11、小食,21世纪进餐制以日进五餐或六餐为宜,三顿正餐外的小餐(上午10点、下午16点及20点左右)称为“小食”,具多重功效。它与平时所说的零食有别,后者无定时定量的概念,导致与正餐的矛盾。
    [编辑本段]如何学会与结石"和平共处"?
      上要懂得善用一下三原则,不仅有助于排石,还可预防结石再发。
      原则一:善饮水
      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左右。对于运动量大、出汗较多的患者,饮水量稍多。尤其夏季和夜间,强调睡前饮水,并且在半夜再饮水一次。使每日尿量超过2000毫升,可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冲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结石。
      变通二:善忌口
      不同成分的肾结石,对饮食的要求也不同,患者要善于根据各自结石的成分,对不同的食物有所禁忌。
      变通三:善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促进体内器官的摆动,促进小结石排出,但不同部位的结石,运动方法也不同。一般的肾结石,在排石的时候,医生会嘱咐患者做垂直的上下跳跃运动,有助于结石排出;而对于肾下盏的结石,患者应该以倒立运动为宜,使结石向上运动,逐渐移行出肾脏。
      预防“四少一多法”:
      一多:多饮水、不憋尿 每日饮水量要在3000~3500ml,饮水要分多次,并在全天中平均分配。
      一少:少喝啤酒。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和嘌呤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作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形成肾结石的重要诱因。
      二少:少吃肉类、动物内脏。因为肉类代谢产生尿酸,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分解代谢也会产生高血尿酸,而尿酸是形成结石的主要成分。
      三少:少吃盐 太咸的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作用,且会干扰防治肾结石药物的代谢过程,食盐每天的摄入量应小于5克。
      四少:少吃糖 食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的形成。
      预防肾结石复发的方法
      肾结石有若干种类,一旦医师确认你的结石种类,改变生活习惯可以预防和减少结石的生长和发病。下列食物有助于减少复发的机会。
      多喝水
      不论你的结石属于哪一类,最重要的预防之道是提高水分的摄取量。水能稀释尿液,并防止高浓度的盐类及矿物质聚积成结石。合适的饮水量是达到一天排2升的尿液,就算足够。如果你一整天都在烈日下工作,你需要喝2加仑的水。
      补充纤维素
      加食米糠,可以防止结石发生。
      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维生素A是维持尿道内膜健康所必要的物质,它也有助于阻碍结石复发。健康的成年人,一天需摄取5,O00单位(Iu)的维生素A。一杯胡萝卜便能提供10,055 Iu的维生素A。其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尚有绿花椰菜、杏果、香瓜、南瓜、牛肝。(维生素A在高剂量时有毒。故欲补充维生素A之前,应先经由医师同意。)
      补充营养素
      ①氧化镁或氯化镁
      每天500毫克。减少钙的吸收。研究发现每日服用镁,可减少90%的复发率。因为镁和钙--样,皆可与草酸结合。但与草酸钙不同的是,草酸镁较不会形成疼痛的结石。
      ②维生素B6
      10毫克,每天2次。与镁并用时,B6能减少尿液中的草酸盐,这是肾结石中常见的矿物盐。
      ③蛋白质分解酵素
      用量依照产品指示,两餐之间使用。帮助消化正常。
      ④ 维生素A乳剂或胶囊25000IU。治疗受结石损坏的尿道衬膜。
      多吃西瓜
      西瓜是天然的利尿剂。要经常吃西皿,且要单独吃,不与其他食物并用。西瓜有清净体内的作用,但勿与其他食物同时食用。
      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内的结石,结石的性质大多为含有多量胆红素钙的色素性混合结石,胆囊内一定存在结石。在我国,胆管结石多数属于这一类。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结石通过扩大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而形成的结石,结石的形状和性质多与胆囊内的结石相同,多数呈多面形的胆固醇混合结石。继发于胆道感染的结石的外层带有胆红素钙沉着。
      肝内胆管结石概述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肝外胆管结石并存。一般为胆红素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不仅是常见病,更重要的是由此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肝内胆管结石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与肝内感染、胆汁淤滞、胆道蛔虫等因素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可弥漫存在于肝内胆管系统,也可发生在某肝叶或肝段的胆管内,且左叶明显多于右叶。在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症状一般不很典型,在病程的间歇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在急性期则可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症状(黄疸、畏寒、发热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比较复杂,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外,还可通过B超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以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和肝胆管的狭窄及扩张情况。此外,CT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也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特别是对于并发胆汁性肝硬化和癌变者。肝内胆管结石常并发胆管梗阻,容易诱发局部感染及继发胆管狭窄,使结石难以自行排出,病情迁延不愈。
    
    瓜*** | 2018-03-24 09:21:02 80 28 评论
    0/300
  • 2018-03-24 05:21:02
  • 据我所知,有害物质存留在体内的东西慢慢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虫子卵造成的.
    s*** | 2018-03-24 05:21:02 53 3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