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怎样发展幼儿的倾听能力

幼儿的独立行动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幼儿的独立行动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z*** | 2018-04-06 03:14:46

好评回答

2018-04-06 04:09:12
自*** |2018-04-06 04:09:12 51 5 评论
1岁多的幼儿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如学会走路之后,不要父母抱,非要自己走,如父母抱他,他喊着“下地,下地”等。2岁左右,孩子的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固执,不听父母吩咐,有时不让他做,他偏要做。幼儿这种闹独立是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也是儿童意志行动开始发展的标志。父母应积极地给以鼓励和帮助。一些基本生活活动,如洗脸、吃饭、穿衣等,要大胆地让幼儿去实践,切忌怕孩子弄不好、“添乱”而...

查看全部>>

1岁多的幼儿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如学会走路之后,不要父母抱,非要自己走,如父母抱他,他喊着“下地,下地”等。2岁左右,孩子的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现固执,不听父母吩咐,有时不让他做,他偏要做。幼儿这种闹独立是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出表现,也是儿童意志行动开始发展的标志。父母应积极地给以鼓励和帮助。一些基本生活活动,如洗脸、吃饭、穿衣等,要大胆地让幼儿去实践,切忌怕孩子弄不好、“添乱”而包办代替。在幼儿期,幼儿就是通过这些基本生活活动的实践来促进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智力的发展。如穿衣服,孩子到了两三岁有了自己动手穿衣的愿望,就让他自己穿,父母同时教他一些穿衣的技能技巧,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教育。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还培养了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因为在穿脱衣服的过程中,手的动作很多,有提、捏、挖、握、拉、按、套、扣、系等,能使孩子在学到一些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的同时,也锻炼了手部肌肉,而手的运动又能刺激大脑的发育,从而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因此父母不要轻视甚至无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独立性需要多提供条件和机会,对儿童的独立行动不要过多的限制,否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驯服和依赖,而缺乏自立能力。对一些不合理的“独立性需要”,父母不能一味迁就,否则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但要注意方法。当孩子的意见和成人的意见相矛盾时,不要和孩子硬顶,能利用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先暂时解决问题,再找适当的时机进行说服教育。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表情和实际行动往往比语言禁令“不行”、“不要”更有效。教育时表情一定要严肃,周围的人也要配合一致,不能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日久天长,孩子摸清了大人的脾气,教育就更难进行。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