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人体常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样发生的?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怎样发生的?
嘴*** | 2016-09-21 18:36:27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9-21 19:32:27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绝大多数患者是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异常所致。vWF分泌到血浆后要经历酶解过程,酶切位点是其A2结构域的Tyr842-Met843,执行这一酶切作用的是vWF-CP。vWF-CP是正常止血过程中的必需成分,其基因定位于9q34,为具有凝血酶...

    查看全部>>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绝大多数患者是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vWF-CP)异常所致。vWF分泌到血浆后要经历酶解过程,酶切位点是其A2结构域的Tyr842-Met843,执行这一酶切作用的是vWF-CP。vWF-CP是正常止血过程中的必需成分,其基因定位于9q34,为具有凝血酶敏感蛋白-1基序的裂解素和金属蛋白酶家族新成员(adisintegrinand metalloprotea时with thrombospondin-l motif,ADAMTS),被命名为ADAMTS13。家族性TTP发病的基本分子机制是ADAMTS13的基因缺陷;获得性TTP患者中可检测出ADAMTS13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可以抑制ADAMTS13活性。ADAMTS13缺陷,活性下降,能使vWF形成过多超大的vWF多聚体,vWF水平过高会造成慢性内皮细胞损伤,可触发病理性血小板聚集,导致TTP。vWF-CP( AD-AMTS13)在TTP发病中起病因学作用,而其活性降低只是表现,本质的因素是其质、量或抗体存在。此外,氧化应激、免疫介导性刺激或感染、药物等因素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内膜前列环素(PGI2)生成降低;血管内膜的纤溶活性降低,抗内皮细胞自身抗体中和血管内膜及血小板膜上的GPIV(CD36)等因素,促进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
    莪*** | 2016-09-21 19:32:27 49 4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