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什么不同?

首页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什么不同?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什么不同?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2-12 15:36:19
  •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毫无疑问,是发展。中国解决所有问 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讲发展,就要搞清楚什么叫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这些问题就是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 传统的发展观仅仅把发展看作是经济的发展,甚至只是经济的增 长。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强调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要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现在提以人为本是有针对性的,因为一段时间有一些地方存在“为生 产而生产”的情况。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传统的发展观是片面的 发展观,在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指标,把工业化看成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尺度,把 向自然的索取和追赶战略的实施作为发展的手段。
      而科学发展观 克服了传统发展观的片面性,它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在发展的目标上,以发展内涵的全面性为出发点,要求在发展中兼顾整个社会, 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而且这种全面进步是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于人 民,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提倡的是共同富裕”®;在发展的衡量制度上,以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在内的全面性的指 标为衡量发展的标准;在发展的内容上,强调既要考虑经济指标的增长,又要考虑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教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 会结构的完善、文化的繁荣、收人分配的改善;在发展的手段上,强调提高发展的能力,主张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循环再 生能力;在发展的后果上,强调低代价发展,既实现发展的代内公 平,又保证发展的代际公平。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是“以物 为本”的发展观,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终极关怀,把人作为经济发展的手段,这种发展观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落后 的局面,就必须致力于以物质增长为核心的经济增长,只要物质财 富增长起来,发展中国家的一切问题就自然会解决。
      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中国家努力追求经济的数量增长,而忽视了经济 的增长质量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经济发展成本的増加,出现 “有増长而无发展”的现象。科学发展观克服了传统的“以物为本”发展观的局限性,把发展的终极关怀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强大的动力,把提高人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出 发点和归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
      在发展中不仅重视物的增长,而且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 视解决扩大劳动就业,增加公民收入,提高福利水平,促进政治民 主和政治参与,健全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水平等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把提高人的生活福利、拓宽人的发展空间、 维护人的发展权利作为经济发展的终极关怀。
      正如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所指出的,发展是一个“个人 自由和社会承诺”紧密联系的过程,在发展中要以人为主体,以 制度为载体,使人能动地获取机会、争取权利和充分地享有经济自由。再次,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的特点之一 是非协调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单向索取,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非协调性;在经济结构上,强调非均衡 的发展,过分重视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收人分配的两极分化;在发展的内涵上,重视经济指标的 增长,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造成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片面倚重通过资源配置来促进 经济效率的提高,而忽视收入分配的改善以提高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造成公平与效率的非协调性。
      科学发展观克服了传统发展 观的片面性,强调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协调性,在发展中强调“统筹” 和“协调”原则。(1)强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与乡村良性 互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和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既重视城市化和工 业化,又重视农业和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强调统筹收入分配 的协调发展。在坚持国民收入分配总格局合理性的基础上,统筹 考虑和谋划调整国民收人分配结构与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状况,既要提高社会整体的丰裕程度,又重视解决丰裕 中的贫困。(3)强调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极化效应”造 成的区域市场分割、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 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4)强调统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发挥市场调节和市场监督的同时,更要发挥好政府的社 会管理与公共职能,把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促进城乡经营福利、提高人民生活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安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 务。(5)强调统筹国外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实现内外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是不可持 续发展观,它以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自然观为出发点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因果关系来理解自然,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类所 支配的对象,认为人定胜天,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是其核心思 想。这种发展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人类无限的需求都是合理的,科学技术是万能的。
      在这种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模式 以工业化为核心,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都基本上把经济增长建立 在无限索取自然资源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的基础上,使工业文明建立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自然生态破坏、环境 容量提高的基础上,片面强调发展的速度和发展的数量,忽视了自 觉地调整人口、经济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使人类经济发展的行为和发展的方式越来越脱离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及全面 进步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把经济发展的长 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认为发展既不能简单地与增长画等号,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向自然的索取;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性,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来实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反对以人为主体的单向性 关系的见解,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爱护自然,自觉地 承担起保护自然的责任,强调自然界的整体性和人对自然的依赖性。
      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在工业文明模式的转型中注入有序性、统 一性和综合性因素的新型发展观,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的有机协调,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理性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作为出发点。

    董***

    2016-12-12 15:36:1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时事政治 相关知识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