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诗词修辞手法通感是怎样分类的?

首页

诗词修辞手法通感是怎样分类的?

诗词修辞手法通感是怎样分类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8-16 16:07:06
      诗词修辞手法通感分类如下:(1) 视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五官可以相通,但最易打通的是视觉与听觉, 正如唐代学者孔颖达有言:“声音感动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状如此。”视觉与 听觉之间的通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听觉表现视觉,这种表现方式能给事物以动态美。
      例如苏轼的 《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大大小小的星星聚集在一起,大星 星似乎明亮而平静,小星星闪烁不定,在诗人的笔下就成了“闹若沸”的场 面,一个“闹”字在宁静的夜空中更显其活泼自在而又乖巧的意境。另一类是视觉表现听觉,这种形式能使虚化的东西实化,达到化虚为实、虚实结合的境界。
      例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 兰笑。”带露的芙蓉、盛开的兰花,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 描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 以目睹。(2) 触觉与听觉间的通感。例如“寒磬满空林”(刘长卿《秋日登台上寺 远眺》),以触觉上的寒形容磬声的深远,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 衰草寒烟,十分凄凉。
      又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清 晨的钟声远扬,穿过雨幕,袅袅的余音穿透云层,悠远而空明,但因雨天而 钟声里显“湿”,人们不得上岸的一点烦闷也表现得贴切自然。(3) 视觉与触觉间的通感。例如,“杨花扑帜春云热”(李贺《蝴蝶飞》), 杨花在春风中飘落,而春云也让人产生了热的感觉,春意热闹盎然的意境因 “热”字而更形象。
      “来是万缕弄轻黄”(石柔《绝句》),杨花开的花色淡到若 有若无,使人产生飘忽不定的感觉,突出杨花随风飘荡不能自主的无奈之感。(4) 其他感官之间的通感。其他感官之间的通感,有听觉和嗅觉间的通 感,例如“哀响複若兰”(陆机《拟西北有高原》有视觉与嗅觉间的通感, 例如李白的《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 还有多种感官间的相通,如白居易的《琵琶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 冰下难。”这句话将听觉、视觉及触觉互通。

    冯***

    2017-08-16 16:07: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