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酿造食醋中有哪些香气成分?

首页

酿造食醋中有哪些香气成分?

酿造食醋中有哪些香气成分?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11-28 16:14:38
  •   
    食醋的香气成分比呈味成分能更好地表现出食醋的特征,对评价 醋的品质起着重要作用。原料相同而生产工艺不同,其产品香气成分
    的种类无大的差别,但在香气的量上差异很大。固态发酵醋要比深层 发酵醋的风味好得多。另外,同一工艺但操作粗细不一,其产品的香 气成分也会有很大差别。
       食醋的香气成分,来源于酿醋原料及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酯类 以及人工添加的各种香料。由于发酵工艺不同,其产品的香气成分及 感官鉴定结果就截然不同。由于酯化反应速度较慢,而酿醋的新工艺 生产发酵周期短,故酯含量低,香气不足;老法酿醋生产发酵周期 长,故醋的香气浓郁,陈醋更胜一筹。
      我国制醋历史悠久,风味多 样,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老陈醋的酯香,熏醋的独特焦香,令人神 往。不过在酿醋过程中,如生成的丁二酮和3-羟基-2-丁酮含量过多 时,就会有馊饭味。但是,这两者却是发酵乳制品的主要香气成分。 据日本文献报道,已确认的食醋中的香气成分有醇类、酯类、醛类、 酸类、酸类、酮类和双乙酰7大类共103种。
      它们在醋中的含量极少, 但在恰当的配比下,能赋予食醋特殊的芳香气味。各种醋的香气特征, 是它们的香气成分在量上的平衡表现。这些成分,根据食醋的品种而具 有各自不同的组成。 1。 酯类 酯类具有果香气味,是形成食醋特有香气的重要成分,一般在名 醋中含量较高。
      酯类中以乙酸丁酯最多,其次为乙酸乙酯、乙酸异戊 酯、乙酸丙酯、乙酸甲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己酸戊酯、乙酸 辛酯、丙酸异戊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安息香酸乙酯等。此外, 食醋的酯类中还有丙酸乙酯、乳酸乙酯、乳酸甲酯等。 2。 醇类 乙醇是醋酸发酵前阶段的成分,是各种食醋的共同成分,量的方 面也是最多的一种。
      除乙醇外,还有甲醇、正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仲丁醇、戊醇、异戊醇、正戊醇、己醇、庚醇、辛醇、 2,3-丁二醇和苯乙醇等,但过量的高级醇则会引起苦涩的感觉。 3。 醛类 醛类包括糠醛、乙醛、异戊醛、乙缩醛、甘油醛、香草醛等。但 醛的含量过多,则辛辣味太重,刺激较大,且对人体有毒害。
      极微量 的乙醛所形成的辣味,对五味调和有一定的作用。糠醛是由戊糖等加 热而生成的,因醋的品种不同其含量也不同。凡采用熏醅工艺的醋, 一般醛的含量都较高。 4。 酚类和酸类 4-乙基愈创木酚含量在1〜2mg/L就能呈现香气。丁香酸、香草 酸、阿魏酸、酪酸、水杨酸等都能起到呈香作用和助香作用。
       5。 酮类和双乙酰 酮类主要有丁二酮和3-羟基-2-丁酮等。双乙酰和3-羟基-2-丁酮 这类物质含量少时,可给予食醋蜂蜜样气味;含量多时,令食醋呈酸 奶臭,或馊饭气味。而且,双乙酰只有0。2mg/L时就可以被察觉到。 双乙酰和3-羟基-2-丁酮被认为是由酮酸转变而来的,乙酰乳酸是它 们的前体物质,也是缬氨酸的前体物。
      国外研究认为,增加缬氨酸的 含量可以遏制它们的产生。食醋中双乙酰的成因,一般认为是由其前 体3-羟基-2-丁酮生成的。适量的双乙酰、3-羟基-2-丁酮和其他成分 的均衡存在,构成了酿造食醋特有的香气成分。 食醋中的醇、醛、酚、酯等成分,是构成食醋香气的物质,它们的 含量高低及其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对食醋风味有很大的影响。
      刘杨峨, 张家骊等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市售的4个不同品种食醋的 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鉴定了醋中的105种成分,其中有48种共 有成分,主要为醇、酯、酸、呋喃类、吡嗪类等化合物;挥发性成分中, 醋酸的相对含量为20。17%〜33。
       31%,糠醛的含量从8。 91%到25。 45%, 差异较大。这些样品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主要有乙酸乙酯、醋酸、乙偶姻、糠醛、四甲基吡嗪、苯乙醇、2,3-丁二醇等。不同醋样所含的芳 香性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每种醋中也都有自己 特有的化合物,它们构成了不同种醋的不同品质与风格。
       从几种名醋成分的分析结果看,北京熏醋中的乙醇含量最多,高 达5857mg/kg,其他名醋的乙醇含量则在187〜207mg/kg之间。彰德 陈醋中,丙醇含量达919mg/kg,异丙醇达1809mg/kg,名列榜首,而 吉林米醋、山西老陈醋、天津浙醋未检出异丙醇。
      食醋酯类中,以乙 酸丁醋为最多,占香气成分的60%以上,其次是乙酸乙酯、乙酸异戊 酯、乙酸丙酯、己酸乙酯,含量都不少。糠醛是由戊糖加热而生成, 所以熏醋中含量较高。食醋中,还含有一种令人不愉快的发酵物“馊 味”成分,即双乙酰和3-羟基-2-丁酮。
      但是,食醋并没有“馊饭”的 味道,这可能与醋中各种香气成味成分的比例有关,只要多种成分达 到均衡,各种成分本身的香气就会消失或被掩饰,形成另一种香气。 对多种食醋挥发成分的分析表明,食醋的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醇类 和杂环类等化合物,它们的协同作用形成了食醋特有的香气。
      酯类和 吡嗪类对食醋的香气也有重要的影响,可能是其特征香气成分不同量 的平衡表现,赋予了食醋不同的香气特征。这种成分与数量上的差异 性,是造成醋的风味与质量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食醋的香气是反应 其质量的重要指标,食醋香气成分的检测分析有利于食醋品质的鉴定 和质量的控制。
      因而,可以考虑将成分分析工作与风味评定相联系, 还可以实现以科学数据体现醋的风味品质,这对我国传统酿造行业的 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不同产地的醋样中,其所含挥发性风味 成分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既体现在物质种类水平 上,也表现在相同物质成分的含量水平上。
      正是由于这些风味物质种 类的差异及含量的差异,赋予了不同种食醋的特殊风味与质量上的差 异,因此若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风味影响较大的物质的数据库,则 可方便实现对现有产品的升级改造与新产品的研发。现行醋的质量标 准比较简单,较难据此判断醋的品质好坏,而将风味分析用于醋的质 量控制,可更准确地对醋的品质作出评价。
      “H;SPME-GC-MS”的 分析方法可以快速、方便地检测出样品醋中的特征风味成分,且样品预处理简单(,可以考虑采用该法建立醋生产过程及其成品的质控标 准,既可为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作为不同产品的鉴定为准,有力打击市场上以次充好的不良行为。
      

    百***

    2016-11-28 16:14: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