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婴儿腹泻

我儿子七个月,是过敏性体质,消化不良,经常拉肚子,尚未添加辅食,最近又患病毒性腹泻,不亦使用抗生素,请问该怎么办?谢谢!
9*** | 2007-04-25 14:47:42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2007-04-26 16:31:29
  •  腹泻是一种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凡具有腹泻的疾病统称为腹泻病。我国卫生部 1993 年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亦使用了“腹泻病”这一名称。故在儿童中,凡具有腹泻的疾病,统称为小儿腹泻病。腹泻病主要见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根据WHO 200资料,5岁以下儿童中,每年发生腹泻1.3亿人次以上,死者约320万,主要发生在亚、非、拉地区。  
                一...

    查看全部>>

     腹泻是一种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凡具有腹泻的疾病统称为腹泻病。我国卫生部 1993 年制定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亦使用了“腹泻病”这一名称。故在儿童中,凡具有腹泻的疾病,统称为小儿腹泻病。腹泻病主要见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根据WHO 200资料,5岁以下儿童中,每年发生腹泻1.3亿人次以上,死者约320万,主要发生在亚、非、拉地区。  
                一、病因 
                 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感染性、功能性、药物性、营养不良性、酶缺乏性、内分泌紊乱性、机械性及由先天性胃肠畸形致腹泻等等,其中以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oeal disease)发病率最高,影响面最广,危害也最突出,故本文重点谈小儿感染性腹泻. 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不完全相同,我国学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常见病原体依次为:志贺菌、空肠弯曲菌、致泻性大肠杆菌、A组轮状病毒。志贺菌的血清型分布,儿童与成人不同,始终以D群为主,而成人以B群为主。致泻性大肠杆菌中,以ETEC(产毒性)发病率最高。近年来,有些过去的少见病原,如副溶血弧菌,302医院近几年资料显示,2001年副溶血弧菌仅次于志贺菌,上升为第二位,2004年上升为首位,占全年腹泻病原体的60.7%。其它比较少见的病原体尚有沙门菌、气单孢菌、类志贺吡邻单孢菌、李斯特菌、诺沃克样病毒、 肠腺病毒、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等
       
      
                 在众多的致泻病原体中,耐药率最高,抗菌治疗最为困难的首推沙门菌,耐药株几乎100%,多重耐药株达30%~90%。沙门菌是小儿慢性腹泻、新生儿腹泻及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其两千多个血清型中,与腹泻关系密切并高度耐药的血清型是鼠伤寒与婴儿型沙门菌,新生儿鼠伤寒感染病死率20%以上.由于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或激素,可导致肠道菌群交替,继发霉菌性肠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肠炎。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是继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肠炎(Methicillim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ns,MRSA)。MRSA可仅仅出现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症状,也可仅以腹泻为主,呈现大量水样便、血水便,伴高热。目前,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检测手段也经验不足,往往不能早期诊断,有时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加重病情,病死率50%以上。大便培养阳性为确诊的重要依据,大便涂片染色,球/杆菌比例上升,可供参考,今后应加强对 MRSA 的关注。  
                 二、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包括三个方面,即药物治疗、饮食治疗、液体疗法。 
                 (一)药物治疗 
                 1.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 
                 药物治疗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根据我国腹泻病原体的构成比例及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我国大部分感染性腹泻不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而能痊愈,需要用抗菌药治疗的腹泻仅限于下列几种:霍乱、婴幼儿沙门菌肠炎、各种重症腹泻、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腹泻,大约共占整个腹泻的30%左右。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抗菌治疗,病原学诊断十分重要,但实验室对病原的诊断需要条件、需要时间、而且阳性率不高,要求临床医生根据临床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做出初步判断。其判断标准大致可依据几点:(1)血便;(2)有里急后重;(3)大便镜检白细胞满视野;(4)大便PH值大于7.0。  
                 对于大约30%的感染性腹泻,需要应用抗菌药治疗,且必须应用敏感抗菌药,可加速病原体的清除,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有效抗菌药使菌痢治愈率95%以上,体温24小时以内降至正常,大便培养平均阴转时间在2天以内,腹痛、腹泻等症状3~4天消失。 
                 2.黄连素: 
                 比较302医院近30余年以各种抗菌药对两万多例菌痢的疗效,发现一条规律:磺胺、合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TMP、复方新诺明、氟喹诺酮药,均在应用若干年后,疗效逐年下降,唯有黄连素(小檗碱)单一应用疗效中等,但效果稳定,不易发生耐药,与某些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动物实验发现:黄连素、黄连、黄柏、黄芩、苦参、苍术等中药,均有消除R质粒作用。我国是唯一能人工合成小檗碱的国家,价廉、易得,同时该药副作用最小,值得推广应用。近年国内学者发现,小檗碱在人体内存留时间长达33小时,故服药方法可简化为一天一次。  
                 3.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对大多数腹泻病原菌比较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大多在0.1ug/L以下,且喹诺酮类可以口服,价廉,故应列位腹泻抗菌药的一线选择。在常用喹诺酮类药品中,大便浓度较高的为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常规剂量下可达300~2000μg/g,为治疗感染性腹泻的常用药物。环丙沙星抗菌活力数十倍于诺氟沙星,细胞内浓度8倍于细胞外,故更适于治疗沙门菌感染及重症。 
                 但目前,喹诺酮类的临床应用存在两大问题: 
                 (1)副作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约5%~10%。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发生率0.1%~4%,本药可抑制γ-氨基丁酸结合受体,临床表现为头晕、失眠,极个别可出现颅压升高和惊厥。偶见过敏性皮炎,一过性 ALT 升高。目前,对于喹酮药对关节软骨有否损伤及能否用于儿童、孕妇,仍无一致意见,有待进一步研究。  
                 (2)耐药问题:自1993年以来,除霍乱弧菌外,其余腹泻病原菌均对氟喹酮药开始出现耐药,临床治愈率及细菌清除率逐渐下降。目前,志贺菌对诺氟沙星的耐药率达10%~50%,治愈率降至60%~70%。采取的对策是:  ①采用新一代氟喹酮药,氧氟沙星优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优于氧氟沙星。新近研究的品种有: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左氟沙星、司帕沙星、妥舒沙星,疗效均优于诺氟沙星。 
                 ②联合用药:氟喹酮药分别与小檗碱或 TMP 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4.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氧头孢烯类抗生素: 
                 腹泻病原菌普遍对本类药敏感,包括治疗最为困难的多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及志贺菌,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但价格贵,又需注射给药,故不 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仅用于重症及难治性患者。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常用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三嗪、拉氧头孢等。  
                 5.氨基糖甙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本类对腹泻病原菌敏感率40%~90%,耐药率10%~25%,临床疗效仅次于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由于对儿童副作用较大,可采用口服途径使吸收减少而减轻副作用,但疗效亦随之降低。故庆大霉素已很少使用。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及阿卡米星对沙门菌疗效较好,妥布霉素及多粘菌素 B 口服,仍用于菌痢及大肠杆菌肠炎。  
                 6.磷霉素:2004年药敏显示,对常见腹泻病原菌药敏率均在93%以上,口服磷霉素治疗菌痢等腹泻,治愈率90%以上,但应注意对肾功能的损害。  
                 7.其它:空肠弯曲菌肠炎首选红霉素。隐孢子虫肠炎口服大蒜素片,或硝唑尼特(nitagoxanide)。MRSA肠炎首选万古霉素口服。不需要用抗菌药
               治疗的腹泻,每年达数亿人次,如何正确处理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合理用药可以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主要药物可考虑使用微
               生态制剂、中药、肠粘膜保护剂等。    
                 (二)液体疗法 
                 腹泻病治疗的第二个原则是液体疗法,不仅要治疗脱水,还要预防脱水。对所有腹泻患儿,均必须口服足够的液体,可选用米汤加盐,糖盐水或 ORS(口服补液盐),能喝多少给多少,主要保持尿量在正常范围。对于已有脱水患儿,仍采用ORS治疗,头4小时用量为体重(Kg)x75ml ,六月龄以下患儿,加服白开水100~200ml 。对于重度脱水者,需立即静脉补液,按100ml/kg计算,采用2:1液(0.9%NaCl:1.4%NaHCO3),同时注意补钾、补钠,纠正酸中毒,必要时补镁。  
                 (三)饮食疗法 
                 腹泻治疗的第三个治疗原则是饮食疗法,将饮食疗法作为腹泻治疗的一个原则是近年来的新突破。腹泻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营养不良,小儿腹泻病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营养性疾病。急性轻型腹泻发病后,70%以上小儿可影响体重正常增长。有报告,体重增长停顿或下降的儿童中,40%以上 由腹泻引起,慢性腹泻、重症腹泻患者,营养不良更为严重。营养不良又使腹泻迁延不愈,二者呈恶性循环,传统的“饥饿疗法”可加重营养不良, 故腹泻患儿应继续进食,对重症患儿,吐泻严重者,可短暂禁食。腹泻时肠道吸收功能尚部分存在,继续进食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故继续进食
               是治疗营养不良的重要方法。 
                 常见肠道营养配方: 
                 (1)Pregestimil:由水解酪旦白、玉米糖浆等组成; 
                 (2)Alfare:由乳清旦白、麦芽糊精等组成; 
                 (3)Lsomil:由豆旦白、玉米糖浆组成; 
                 (4)Similac:由无脂肪牛奶等组成; 
                 (5)国内唯一配方由302医院研制,由奶粉、米粉、豆粉等组成,符合中国人的肠道特点和饮食习惯。原料来源丰富,适于在广大农村和基层卫生单位推广应用。除饮食配方外,在特殊情况下,尚可采用要素饮食及静脉营养。  
    
    s*** | 2007-04-26 16:31:29 77 26 评论
    0/300
  • 2007-04-25 20:32:18
  • 婴幼儿体质柔弱,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因此腹泻对婴幼儿的危害很大。 
    
         腹泻除影响婴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损害某些机体组织。这是因为在腹泻过程中,本来应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进入机体,但机体内各器官还需照常进行各项生理功能。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儿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不仅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并发症。常...

    查看全部>>

    婴幼儿体质柔弱,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因此腹泻对婴幼儿的危害很大。 
    
         腹泻除影响婴幼儿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外,还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损害某些机体组织。这是因为在腹泻过程中,本来应该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进入机体,但机体内各器官还需照常进行各项生理功能。如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使患儿身体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这不仅影响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
     
      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症:腹泻病程较长,如禁食时间过久或长期热量不足,常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良可互为因果,往往造成恶性循环,导致不良后果。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及角膜软化症;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手足抽搐症。 
    
         感染:常见有中耳炎、口角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疖肿、败血症、泌尿道感染及静脉炎等。各种感染可能成为腹泻的病因,但也有在腹泻之后,由于全身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迁延性腹泻或原有营养不良病儿,容易并发真菌感染,如鹅口疮、真菌性肠炎,甚至引起全身性真菌病。 
    
         中毒性肝炎:重型腹泻可能出现黄疸,常见于营养不良及重症败血症病儿,预后不良,故中毒性肝炎是腹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其他: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如处理不当还可发生急性心力衰竭、高血钾、中毒性肠麻痹、肠出血、肠套叠等,偶可见肠穿孔和腹膜炎。
    
         婴幼儿腹泻的预后与病儿的体质、病因、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有关。
     
         (1)体质因素:体质衰弱(重症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病儿,由于机体代谢调节功能较差,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使腹泻迁延不愈,预后较差。新生儿、早产儿病情易于迅速恶化,预后也较差。
     
         (2)病因: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其他耐药细菌感染预后较差,继发二重感染者如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预后也差。 
    
         (3)治疗时机:轻型腹泻若未及时治疗,导致病情严重,迁延日久,预后较差。 
    
         (4)治疗不当:未进行调整和适当限制饮食,减少胃肠道负担;未及时控制肠道内外感染以及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和加强护理,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影响预后。此外,滥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可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如不及时停药,迁延不愈者预后差。
    
    
    治小儿腹泻偏方验方  
     
     
      1.黄瓜5条洗净去瓤,切成条,加少许水煮沸去掉多余的水,趁热加入蜂蜜100克,调匀至沸即成。日服2~3次,适量服。治疗小儿夏季发热泄泻症。儿童0家教0幼儿0教育
    
      2.在高梁吐穗时,剪取其刚生长出来的嫩乌霉(未黑的),2~5个,用水洗净吃。治小儿腹泻。儿童1家教1幼儿1教育
    
      3.将白果仁晒干(银杏),研末,将鸡蛋从上端用小钉扎一个小孔,再将白果粉末装入鸡蛋内。再将鸡蛋置放烧架上微火烘烧至熟,去皮食用。治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症。 
    
      4.将苹果去皮切片,放碗内加盖,蒸熟捣烂如泥,每日2~3次喂食。可常吃。治小儿消化不良腹泻,口渴,不思饮食等症。儿童3家教3幼儿3教育
    
      5.山药100克,莲子100克,麦芽50克,茯苓50克,大米500克共磨成细粉,加水煮成糊状,用白糖100克调服,日服三次。益脾祛湿,和胃止泻。治疗小儿肠胃功能紊乱,腹泻。儿童4家教4幼儿4教育
    
      6.砂仁3克研成末,猪腰子一个洗净切薄片,与砂仁末拌匀,加油、盐调料,放入蒸锅蒸熟服下。有益气调中,安肾补脾,治小儿脾虚久泻,消化不良等症。儿童5家教5幼儿5教育
    
      7.粳米或小米50克,煮粥至100毫升,每日服3次,每次30毫升。适于半岁以内的小儿腹泻。儿童6家教6幼儿6教育
    
      8.干莲子20克研成粉末,加米汤200毫升,煮至150毫升,加少许白糖,每日服3次,每次50毫升。适于半岁以内小儿腹泻。儿童7家教7幼儿7教育
    
      9.藕粉30克加水120毫升,煮至100毫升。每日服3次,每次30毫升。
     
     
    
    银*** | 2007-04-25 20:32:18 80 27 评论
    0/300
  • 2007-04-25 15:16:22
  • 失眠我能赢在中国,如果12小时内不能治愈3倍赔偿!!!  
    搏一下“专家”(专假)、“叫诱”(教授)、“乱世”(院士)有何能????乱哄一世!!!  
     咨询电话:(0)13605225396 李医生  
     
    
    | 2007-04-25 15:16:22 68 31 评论
    0/300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