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造型是怎样的?

首页

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造型是怎样的?

悉尼歌剧院的建筑造型是怎样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6-07-19 14:25:30
  •   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又称海中歌剧院,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 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它已成为澳大利亚的标志和悉尼的灵魂, 是公认的20世纪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悉尼歌剧院耸立在悉尼市贝尼朗岬角上,紧靠在世界著名的海港大桥的一块 小半岛上,三面环海,南端与市内植物园和政府大厦遥遥相望。
      建筑造型新颖奇 特,雄伟瑰丽,从远处望去,它宛如从蔚蓝海面上缓缓飘来的一簇白帆;而在近处看,它又像被海浪涌上岸的一只只贝壳斜竖在海边,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悉尼歌剧院被誉为一件杰出的艺术品,也是许多来澳洲的外国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但是它的诞生,却是一波三折,充满坎坷。
      悉尼歌剧院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的,1955年起公开搜集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设计方案的产生很有戏剧性,恰恰是这个曾被扔进垃圾桶的设计成就了后来令世人震惊的建筑,它的作者是年仅35岁的丹麦建筑师约翰•乌特松。
      1959年,歌剧院正式破土动工。然而建筑设计和现实毕竟有很大的距离,约翰•乌特松的梦太美,太奇特,特别是那帆船般的屋顶结构,被称为“在技术可行性的边缘上冒险”。这个设计表现出了巨大的反潮流勇气,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提出了尖锐的挑战:如何支撑这个不规则的屋顶?如何才能保证其坚固耐久性……此外,工程陷入了一系列的技术及经费大超预算的难题之中,并成为当时朝野两党政治权力斗争的焦点和砝码,1966年约翰•乌特松愤然辞职回国,当时工程才完成不到1/4。
      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继续委任三名本国建筑师来完成余下的工程。直到1973年,经过15年的艰难曲折,悉尼歌剧院终于在几度搁浅后,最后在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工程总花费超过1。2亿澳元,竣工后的悉尼歌剧院立即引来世人的好评,成为世界各地旅游者和艺术家们向往的地方。
      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出席这里举行的各种活动,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它已经成了悉尼的骄傲、澳大利亚的象征。悉尼歌剧院由一个大基座和三个拱顶组成,占地近两万平方米,建筑的最高点距海面60多米,相当于20层高的大楼,门前大台阶宽90米,桃红色花岗岩铺面,据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室外台阶。
      悉尼歌剧院的主体建筑采用贝壳结构,由2194块每块重15。 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拼成10块贝形尖顶壳,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外表覆盖着105块白色和奶油色的瓷砖。三组巨大的壳片耸立在一南北长186米、东西最宽处为97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座上。
      歌剧院整体分为三个部分:音乐厅、歌剧厅和贝尼朗餐厅。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于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于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
      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地呈现了澳洲自有的风格。歌剧厅较音乐厅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于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内部陈设新颖、华丽、考究,为了避免在演出时墙壁反光,墙壁一律用暗光的夹板镶 成,地板和天花板用本地出产的黄杨木和桦木制成,弹簧椅蒙上红色光滑的皮套。
       采用这样的装置,演出时可以有圆润的音响效果。舞台面积440平方米,有转台和 升降台。舞台配有两幅法国织造的毛料华丽幕布。一幅图案用红、黄、粉红三色构 成,犹如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叫“日幕”;另一幅用深蓝色、绿色、棕色组成,好像一 弯新月隐挂云端,称“月幕”。
      舞台灯光有200回路,由计算机控制。还装有闭路电 视,使舞台监督对台上、台下情况一目了然。壳体开口处旁边另立的2块倾斜的小壳顶,形成一个大型的公共餐厅,名为贝 尼朗餐厅,每天晚上接纳6000人以上。其他各种活动场所设在底层基座之上。剧 院有话剧厅、电影厅、大型陈列厅和接待厅、5个排练厅、65个化妆室、图书馆、展览 馆、演员食堂、咖啡馆、酒吧间等大小厅室900多间。
      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曾亲自为歌剧院落成剪彩揭幕。悉尼歌剧院的首场演 出是根据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小说《战争与和平》改编的歌剧。悉尼歌剧院还 有一个独到之处,它不仅音响、舞台、灯光效果为世界最佳,而且如果需要,观众可 以坐在剧场外面的休息室、餐厅等地听到剧场内演奏或演唱的声音,其效果如同在 场内一样。
      悉尼歌剧院自建成以来,迎接了许多当代的世界名人,除了英国女皇外,还有 教皇保罗二世、曼德拉以及克林顿夫妇等,可惜它一直没有机会迎接自己的创造者 约翰•乌特松。对于这座伟大建筑的设计师约翰•乌特松,虽然澳洲普通市民们 都认为他应该获得英国女王或者国家元首级的待遇,但是他在愤然拂袖而去后却 再也没有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即使在他设计的杰作从蓝图变成实物,乃至后来5 周年、10周年、20周年隆重庆典时,他也不曾回来看上一眼。
      约翰•乌特松每次接 到来自澳洲的请柬,他都婉言谢绝了。直到2003年10月20日,悉尼歌剧院举办 30周年院庆,澳洲元首与悉尼市政府先后派出专机与3批特使专程邀请,这次终 于感动了年事已高的乌特松夫妇!当他们的专机在悉尼降落之时,全澳洲一片欢 腾,悉尼港簇拥着200万人,彩旗飞舞,世界上有哪一位发明家、设计师能有他这样 的荣耀呢?当记者问及他的创作灵感时,建筑师抚摸着满头华发,微微而笑:那是 橘子瓣啊……约翰•乌特松曾经说过:“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我一生的情结,我虽然不生活 在澳洲了,但是多少次它出现在了我的梦里。
      ”建筑师因建筑而在,建筑因建筑师而 在。如今悉尼歌剧院不仅成为悉尼的标志,也成为建筑史上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 的典范。

    麥***

    2016-07-19 14:25: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