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名贵珍稀菇菌常识中松茸菌种如何培养与鉴定?

首页

名贵珍稀菇菌常识中松茸菌种如何培养与鉴定?

名贵珍稀菇菌常识中松茸菌种如何培养与鉴定?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2-15 18:08:48
      菌种按常规接种后放在干燥、遮光、恒温环境中培养。室内温度以20C〜24°C为适,不宜超过30°C,不低于8°C。松 茸母种分离后20天左右,菌丝萌发出纯白色绒毛状的菌丝, 70天左右长成3〜5。 5厘米直径的菌落。松茸母种识别,在PDA培养基上,松茸菌丝为纯白色,菌落表面气生菌丝扭结,形成毛刺状。
      母种因基质配方不同 菌丝表现有差异。当蛋白胨含量为0。1%,菌丝仍为纯白色, 菌落表面气生菌丝呈绒毛状,且不发生扭结。当蛋白胨含量为0。2%,菌落中央明显隆起,呈草帽状;表面气生菌丝长而多分枝,且旺盛致密。随着蛋白胨含量的增加,菌落中央隆起 越高,草帽状菌落外沿越来越窄,隆起部位颜色越来越深,气生菌丝逐渐变短。
      当蛋白胨含量达1。6%时,菌落呈半球形, 颜色为浅黄褐色,组织化程度髙,酷似松茸菌盖,半球直径可达15〜20毫米。解剖观察,质地致密多汁,有浓郁的松茸香 味。松茸采用孢子分离后得到的菌种,其变异很大。其原因 是由于单孢子是不出菇的,在多孢菌落中,不亲和、不交配和 不孕菌丝大量存在,并与结实性菌丝交织混杂,挑选菌丝时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很大,常有栽培后不出菇或出菇率下降等现 象。
      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有二:一是做好尖端菌丝的反复提纯工作;二是进行多次的出菇鉴定。对外地引进菌种,也有做出菇鉴定的必要。松茸菌种分离和鉴定较难。I960年,日本学者富永保人在 对松茸进行组织分离时得到两种菌株。一种菌株的菌丝生长较慢,认为是松茸菌丝;另一种菌株的菌丝生长迅速认为是被 孢霉,但未提出依据。
      而后,各地在对松茸组织分离时,发现“快生型”菌株与松茸发生地层土壤中居多的葡萄酒色被孢霉 指纹图对应相同,可确认不是松茸菌株,从而为松茸菌种鉴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方法。此外,对其组织分离出现两种不同 菌株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多次分离对比实验显示,利用菌褶和菌盖部位菌肉为分离材料,所获得的菌株全部为松茸菌株;而 用菌柄基部组织为分离材料,时而出现葡萄酒色被孢霉。
      松茸的人工栽培需要批量生产纯菌种,设计和制备适宜 的培养基,并合成菌根。实验室条件下虽然成功地分离出松 茸纯菌种,但因为菌丝生长缓慢,难以实现菌种的批量生产。这还有待广大科研人员致力攻关,突破菌种生产技术“瓶颈”。

    淡***

    2017-02-15 18:08: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