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天干地支?

首页

什么是天干地支?

什么是天干地支?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11-30 21:53:43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叫 做“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 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 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 及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 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 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 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
      对古代 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开始 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所以这些数字被赋 予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 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 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
      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 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杨***

    2018-11-30 21:53:43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