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民札善工艺有哪些?

首页

民札善工艺有哪些?

民札善工艺有哪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12-01 12:13:50
      成就,朝廷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染织业, 印染纺织成绩斐然。著名的马王堆出土 的薄纱服装展示了当时的染织技术的先 进程度。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 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 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属汉初长沙丞相 软侯利苍,一号墓属利苍之妻,三号墓属 利苍之?。
      利苍之妻身着丝绵袍和麻布单衣, 足蹬青丝履,面盖酱色锦帕,并且用丝带 将两臂和两脚系缚起来。然后包裹18层丝、麻衣衾,捆扎9道组带,又覆盖2件丝 绵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各种丝织品和衣 物,年代早,数量大,品种多,保存好,极 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史料。
      利 苍之妻墓边箱中出土的织物,大部分放在 几个竹笥之中,除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 绵袍及裙、袜、手套、香囊和巾、楸外,还 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都以荻茎为骨干卷扎整齐,以象征成匹 的缯帛。三号墓出土的丝织品和衣物,大 部分已残破不成形,品种与一号墓大致相 同,但锦的花色较多。
      最能反映汉代纺织 技术发展状况的是素纱和绒圈锦。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重不到一两,是当时缫纺技术发展程度的标志。用作衣物缘饰的绒圈锦,纹样颇具立体效果,需要双经轴机构的复杂提花机制织,其发现证明绒类织物是中国最早发明创造的,从而否定了过去误认为唐代以后才有或从国外传人的说法。
      而印花敷彩纱的发现,表明当时在印染工艺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保存较好的麻布,发现于一号塞的尸体包裹之 中,系用苎麻或大麻织成,仍具相当的韧 性。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 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 絹、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为丰富了。
      马王堆汉墓两千多年来从未被盗,保 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为西汉 初期历史考证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震惊了 世界。汉代,染织手工艺品在染织工艺、图案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染织工艺史上第一个兴盛时期。印染已有夹缬、绞缬(即扎染)、蜡缬(即蜡染)三种工艺。
      汉代四川成都蜀锦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成都因此被誉为锦城、锦官城,而城外洗濯蜀锦的岷江也被称为锦江。汉代的印染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关于染织色彩,在文献上记载得较为具 体的是史游所著的《急就篇》,结合湖南 长沙马王堆、新疆民丰汉墓出土的汉代 染织遗物来看,可知当时至少已能染出朱红、深红、青色、蓝黑、绛紫、墨绿、黄、 蓝、灰、香色(浅橙)、浅驼(灰褐)、宝蓝 等三十余种颜色。
      反映汉代染织工艺最高水平的是马 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和金银色印 花纱,这是凸版印花和彩绘相结合的产 物。前者是先用印版印出地纹,然后用朱 红、银灰、深灰、白、黑五种颜色印出藤本 科植物的变形纹样,有花冠、花穗、花叶、 蓓蕾、枝蔓,线条柔和,交叉自然,由此形 成卷草网状图案。
      其花纹由均匀细密的 曲线和一些圆点组成,曲线为银灰色及银 白色,小点为金色及朱红色,光洁纤巧, 套印准确,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多套版印染工艺品。以上两件作品是我国印染史上目 前所知道的最早的印染代表作。新疆民丰东汉合葬墓中出土的两件 蓝白印花布也极有特点。
      其中一件的正中 印菱形网状图案,四边围绕宽窄不同的直 线纹,但在花布的一边加上由圆圈组成的 带状图案。另一件在大部分印有斜方纹 的尽头处,印一半身人像,后有背光,袒 身着缨络,手捧长形器物,神态庄严富有 生气,制作得相当精细,是一件珍贵的染 织实物。
      扎染这朵古代工艺奇葩已有数千年 的历史,生长在人民群众中间,根深蒂固,独特奇妙,点缀和美化了百姓的生活。《工仪实录》一书中说秦汉扎染一直流传至今,足见其具有罕见而又旺盛的艺术生命九魏晋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已经大批生产,扎染工艺已经成熟了。当时,扎染产品有比较简单的小簇花样,如腊梅、蝴蝶、海棠等;也有整幅图案花样,如白色小圆点的“鱼子缴”,圆点稍大的“玛瑙缬”,酷似梅花鹿的紫地白花斑的“鹿胎缬”等。
      这一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人称“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魏晋南北朝服饰,提倡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袒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这一时期战乱频繁,使各民族服饰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促进了各民族服饰的相互融合。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祅、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检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褶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被广泛用于妇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就有“紫缬女的衣着,在《搜神后记》中就有“紫缬襦”(上衣)、“青裙”的记载,而“紫缬襦”就是指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
      隋朝末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隋场帝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任大丞相,晋封唐王。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废了隋恭帝,自称皇帝,定国号为唐,隋朝 灭亡了。
      李渊就是唐高祖。唐朝建立后,李渊 派儿子李世民征讨四方,剿灭群雄,统一 了中国。李世民即位后,改元贞观。这一时期 社会安定,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称李 世民为唐太宗。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极盛期,经 济繁荣,文化发达,世风开放,对外交往 频繁。
      由于受域外少数民族风气的影响, 唐代妇女所受束缚较少。在这种时代环 境和社会氛围下,唐代妇女服饰款式多, 色调艳丽,典雅华美,扎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服饰之中。唐代女子服装分衣裙、冠帽、鞋履几 类。唐代扎染织品极为流行,应用广泛。 当时妇女流行穿“青碧缬”,足蹬“平头 小花草履'宫中更是广泛流行花纹精美的扎染 绸衣物,“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 基本式样。
      民该札尊工*盛唐时,扎染技术传人日本等国。日 本将我国的扎染工艺视作国宝,至今在日 本的东大寺内,还保存着我国唐代的五彩 扎染织物。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 《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 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 技术。
      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 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 贡品。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南诏 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即由扎染织 物制成。唐朝的印染分为夹缬、蜡缬、绞缬等。

    风***

    2018-12-01 12:13:50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