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首页

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7-04 23:27:09
  •   多年以前,一个在美国靠苦苦打工,终于将独子送入名牌大学的单身母亲,给我讲了这样的一幕:她带着儿子,寄居在自己身为衣厂老板的亲妹妹家(这个妹妹是她这个大姐背在背上长大的),为这家人操持家务,换取免费居住。有一天早晨,大雨滂沱,上小学的儿子无法像往常一样,独自乘坐公共汽车去学校,而不会开车的她,又要忙着赶到自己打工的地方。
      万般无奈,她终于开口,求助正准备开车送自己孩子上学的妹夫:“你能不能帮我把孩子也送到学校。你看,雨这么大,天又黑,孩子一个人坐车不放心。”   妹夫系好安全带,回头对她说:“我不顺路!”他一踩油门,汽车消失在漫天雨幕中。   被留在人行道上的这个寄人篱下的孩子,冲着这异国他乡的狂风骤雨,冲着这金元之邦的世态炎凉,撕心裂肺地哭喊了一声——爸爸!   他的爸爸听不到这一声呼唤。
      5岁多的时候,感情长期不合的父母离婚了,母亲移民来到旧金山,爸爸留在广州,算起来,孩子已经有4年多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了。   具有电影镜头般情感冲击力的这一幕,长久留在我的记忆里。孤弱无助的孩子的那一声呼唤,被雨幕无情地吞噬,却在我心里,留下了沉重一击。
      我知道,这是对我灵魂的一次锻打。我真希望,在那个孩子泪水和着雨水流下脸颊的时刻,我能驾着车,“嘎”地一声停在他的面前,打开车门,对他说:“上车吧,孩子,我是你的父亲!”   在我听这位母亲讲述这个故事时,我自己正孤独无助地在美国奋斗,我5岁多的儿子留在成都。
      她妈妈来信提到儿子。总是说,儿子一听到头顶有飞机掠过,就会问妈妈:“爸爸是不是坐这架大飞机回家了?”有一次在电话中,儿子哭了起来,说:“爸爸,你回来吧,我不要你在美国了!”在与儿子分离的两年里,尽管我随身揣着儿子的照片,但也许是思念过于强烈,也许是距离过于遥远,一旦我放下儿子的照片,闭上眼睛,我竟然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儿子的面容。
      那俊秀的小脸、黑黑的眼睛、薄薄的嘴唇、长长的睫毛,在我的眼前变得那样虚无飘渺。那个时候,我常常想:只要人生常相守,何须觅封万户侯!绿卡与美金、自由与梦想,统统抵不上给儿子一个完整的童年、一个健全的家庭。那时,我常常做的白日梦,就是想象自己回到了家里,痴眼呆望着儿子正香甜地享受一顿我亲手烧的糖醋排骨。
      他的吃相让我微皱眉头,而他的胃口却让我心花怒放。   两年后,当我终于结束了在美国的情感煎熬,回到成都时,打开家门,儿子像一只瘦小的野兽一样,飞快地从房间里射出来,一下子扑在了正弯腰放行李的我的背上。这是我一生中最温馨的一扑,它带来的沉重感,使我这文人纤弱的背脊,如负泰山。
      我就这样驮着全家人的梦想,越走越远,步步登高。   不久前的夏天,我从美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爱好写作的朋友。她的侄子很快就要到澳洲自费留学了,她的兄长一家人很想听我谈谈我在美国的生活、奋斗经验,给那个即将跨出国门的少年一些启发。
      当我来到一所中学前面,只见朋友牵着自己的女儿。朋友对孩子介绍我:“这是程伯伯。”孩子回答我的竟是一句英语:“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于是,我用英语和这个名叫孟凌霄的小姑娘简单交谈了几句,心里非常高兴。我继续用英语说:“我想给你和你妈妈买一份饮料。
      你想喝点什么?”孩子很客气地婉谢,我一再坚持,她便挑了一瓶冰镇果汁。   这孩子的言谈举止,明显比同龄人成熟,却并未成熟到失去童真的程度。看得出来,她的生活中,有什么东西被暂时地剥夺了,但留下的创痕却是永久性的,且永远无法弥补。她的母亲——一个基层机关的普通公务员,用微薄的、唯一的收入来源——薪水,坚强支撑着这个家庭,同时,为了维护孩子幼小心灵在情感、心理、才智诸方面的健全,天知道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孩子在学美术,学英语,学作文,参加文体活动,像她母亲文章中喻指的那棵被撞断的桂花树一样,从树木的伤口里,飘逸出苦涩的芬芳。
         我突然想到,该带这孩子去吃一顿麦当劳。第二天,我抽出两小时的时间,陪这母子俩坐出租车,到了城南的麦当劳店里。可笑的是,我回国时在北京用美元兑换的数千元人民币,正好在此刻花得一干二净。在店里,我笑着对这位朋友说:“你得暂时借给我100元,我才能实现请孩子吃麦当劳的心愿!”这喜剧性的一幕,立刻把朋友逗笑了。
      当孩子满意地坐在桌前,面对这份源自美国的洋食物,与同样来自美国、装束土气的“洋”伯伯时,我知道,孩子的心里是会感觉温馨的。因为我深知,这种气氛,她幼小的心灵,已经有四年不曾感受过了。   朋友说:“我女儿喜欢你,喜欢得不得了。”    我问这孩子为什么。
         孩子回答我说:“因为我们投缘啊!”    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用“投缘”这个深含佛意的词,大大地褒奖了我那一点点朴如泥土、谦若草芥的善良和爱心。    记得10多年前,我写过这样几句诗:   一些小男孩,更多的小姑娘   看上去就像我亲生的孩子    也许我生下来就是他们的父亲   ——旧作《诗人》   我更记得少年时代,在故乡的电线杆上,贴着纸条,上面抄着这样的民谣:   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   一觉睡到大天亮。   这大概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民谣之一,因为它是以爱为唯一主题,且以路人为读者对象的——这是最本质意义上的民间话语和民间写作。在世界上行走、奔波、谋生、奋斗,最牵动我心的,只有孩子。仅仅因为得不到玩具,不过因了小小的委屈,他们哭泣中的小脸,在泪水中颤抖,是那样的楚楚动人。
      只要看到哭泣的孩子,我都有一种冲动,很想过去抱抱他们,擦干他们的泪水。

    小***

    2017-07-04 23:27:09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