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强制执行的措施有哪些?

首页

强制执行的措施有哪些?

强制执行的措施有哪些?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1-19 01:08:57
      
        执行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方法和手段。人民法院采取执行措施,
    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这是国家强制力的体现和运用。采取执行措施,商接关
    系到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政策性很强,影响也较大,人艮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必须严格依照法
    定程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行政案件的执行措施,根据被执行人的不同而划分 为两类,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执行措施和对行政机关的执行措施,各有其不同的具体措 施和适用方法。 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具体的强制 执行措施。
      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情况分析,人民法院需要采取的执 行措施,可以比照《民事诉讼法》执行篇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试行)》的规定,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5条的规定,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 的判决、裁定”。
      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也可以依法强制执行。如果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 裁定,一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执行措施强制执行。 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就应当自觉履行判决或者 裁定中所确定的义务。
      如果义务人拒绝履行,或者没有正当理由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义务,就会 被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当事人的情况不同,在执行机关和执行措施上也有所不同。 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强制执行: (1)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储蓄存款或者劳动收入。
       (2)查封、扣押、冻结、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3)划拨或转交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存款。 (4)强制迁出房屋、拆除违章建筑、退出土地。 行政机关拒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确定的义务的,由一审人民法院根据具 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强制执行。
       (1)划拨行政机关的银行存款。 (2)对行政机关罚款。 (3)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4)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梁***

    2017-01-19 01:08: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