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徙木为信”和“作法自毙”分别是什么意思?

首页

“徙木为信”和“作法自毙”分别是什么意思?

“徙木为信”和“作法自毙”分别是什么意思?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1-31 00:00:44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秦孝公在
    位期间,先后通过一系列措施使秦国走上富国强
    兵的道路。  “徙木为信”讲的是商鞅在新法公布
    前通过“徙木”赏金的方式来竖立威信,而“作
    法自毙”则是他逃亡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徙木为信”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商 君列传》: “商鞅变法令既具,未布,恐民之 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 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日: ‘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 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说的是 商鞅在新法公布前,为了能够取信于氏,于是 在都城南门外竖立一根三丈之木,并称有能从 南门搬到北门者,赏十金。
      没人响应。后加到 五十金,有一个人搬了过去,果然得到了五十 金。这样做显示出商鞅能够言必行、行必果, 因此令行无畅,秦国变法取得了成功。 “作法自毙”则来自商鞅逃亡途中的感叹。 由于商鞅废除了当时很多世袭贵族的特权,规定 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因此遭到了很多贵族的反 对,但由于秦孝公的支持,奈何不得。
      有一次, 太子师触犯了法律,商鞅请示孝公后,依法严 惩。太子前去说情,但也无济于事。 后来太子即位,为惠文王。那些痛恨商 鞅的贵族便诬陷他谋反。惠文王虽然知道商鞅 没有谋反的动机,但由于太子师的事情仍下令 捉拿商鞅。商鞅无奈逃出其封地,准备去往他 国。
      
      这日来到关下,已是傍晚时分。守关士兵 云: “商君有令,黄昏后非公事不得出城。” 商鞅无奈之下到一家旅店投宿,老板却说: “既是客人我们当然欢迎,请问您是谁,弄不 清身份,我会被杀头的。这是商君的法令,违 背不得呀!”商鞅当然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身 份,走出旅店,不由得仰天长叹: “我这都是 作法自毙呀!”。

    私***

    2017-01-31 00:00: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