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仕数不遇一词有着怎样的故事?

首页

仕数不遇一词有着怎样的故事?

仕数不遇一词有着怎样的故事?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6-08 15:45:08
      典出《论衡•逢遇篇》。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滋于涂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 又用武,吾更为武。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仕宦有时,不可求也。从前,周朝有一个人几次想当官都没有碰到机会,后来年纪大了,头发也白了,在 路上痛哭流涕。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哭呀?”回答说:“我数次想当官都没有得到机会,自己哀伤年岁老了,失掉年华了,所以 才在这里哭啊。
      ”又问他:“做官为什么碰不到一次机会呢?”回答说:“我年轻的时候学习礼乐制度。等到礼乐教化获得成就,开始想担任官职了, 可是君上却喜欢任用老成人。好用老成人的君王死去了,后主又偏爱武勇兵法,我便改 习武勇兵法。等到武术兵法学习成功了,偏爱兵法武勇的君主又死去了。
      少主刚刚登基, 又喜好任用少年,但我年岁却老了。所以一生不曾遇到一次当官的机会。”担任官职是要碰机会的,不是可以强求的呀。这则寓言说的是“人主好恶无常,人臣所进无豫,偶合为是,适可为上。进者未必 贤,退者未必愚,合幸得进,不幸失之”。在封建社会,只凭皇帝个人好恶来选用人才, 往往会埋没人才。
      “合则遇,不合则不遇”,这表现出王充对现实黑暗不公的愤慨之情。 看这位周人,学文学武,总跟着人君的好恶打转转,可以说是十足的“风派”了。可是 年少之时,人君好用老;及至年老,人君又好用少年。这真是“仕宦有时,不可求也”。 正因为如此,所以必须站得高一些,突破一般世俗的看法,因为“今俗人既不能定遇不 遇之论,又就遇而誉之,因不遇而毁之”。
      有真才实学的,尚且如此遭遇,“况节高志好, 不为利动,性定质成,不为主顾者乎”?遇不遇与贤不贤,是两码事。只要才高行洁, 不要管他什么逢遇与否。

    蔡***

    2017-06-08 15:45:0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