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赏诗

首页

赏诗

撒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在;冰肌玉貌谁能似,锦秀江人半为君。请讲出作者的名字和她的人生经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8-31 17:54:59
      历史上后宫妃子如赵周二女之各擅胜杨的,当属杨玉环和江采萍 (梅妃),一个丰腴娇艳,艳丽富贵,一个孤芳自赏、淡雅润静。二女一开始互相争宠吃醋,梅妃写诗给杨妃"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含意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杨贵妃回诗云: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暗讽她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了,那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妍呢! 江采萍,后世一般叫她作梅妃,她是唐玄宗李隆基很宠爱的一个妃子。江采萍是福建莆田人氏,是位典型的南方淑女,天性恬淡好静,日常淡妆雅服,娴情明秀,素喜梅花,又才高八斗,善写诗作文,以才女自居。
      江采萍进宫后,玄宗以其所好,戏称梅妃,对她大加爱幸,据说当时玄宗皇帝的几宫后院有四万多人,自自从他拥有了梅妃之后便视这四万宫人为尘上草介,而甚好争风吃醋的宫中美人在梅妃面前也一个个自叹不如,甘愿认命。 可后来又出现了个美人杨玉环,玄宗对她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而且这杨玉环也是个很串的女人,梅妃的命运从而也掌握在了她的手中,杨贵妃有我无她、有她无的态度迫使玄宗放弃了梅妃。
       梅妃想起了昔日被汉武帝遗弃的陈皇后,也想起了她请才子司马相如写《长门赋》希望唤起汉武帝回心转意的事,虽然最终没有令汉武帝回心,但此赋却着实是感动了他。采萍也便希望借同样方法令玄宗重回自己身边再叙旧情,花千金托高力士帮忙寻找当朝的司马相如写赋。
      然而高力士正在讨好杨贵妃,并畏惧她的盛气,只好骗梅妃说当朝没有人会写赋。梅妃满怀悲伤,一腔幽怨,自己提笔写下了《楼东赋》: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 信?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梅妃递上《楼东赋》以后,天天盼着玄宗被感动,回到身边,梅妃的《楼东赋》送到了玄宗的手中,而玄宗最后对《楼东赋》的回答则是命人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梅妃见到珍珠却不见皇上,伤心不已,写了一首诗曰: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然后,梅妃命使者把此诗连同珍珠带回去送呈玄宗,玄宗看后怅然若失,郁郁不乐,命人将诗配以旋律,名《一斛珠》,此曲曲名自此而始。然而从此以后玄宗和梅妃却是咫尺天涯,一直没有再能够团聚。安史之乱,玄宗携贵妃西奔巴蜀,贵妃死在鬼马坡,平乱以后,玄宗东归,无人知晓梅妃江采萍下落。
       。

    顾***

    2006-08-31 17:54:59

其他答案

    2006-08-31 17:59:05
  •   梅妃
    梅妃传
    宋代传奇小说。作者不详。收入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亦见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前本较後本为详﹐均不题撰者姓名。清代陈莲塘《唐人说荟》题曹邺作﹐似即根据传文跋语所云“此传得自万卷朱遵度家﹐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所书”﹐而有此说。
      鲁迅《稗边小缀》则认为传後无名氏跋文“亦伪”﹐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选入《唐宋传奇集》。 书中写道﹕梅妃姓江﹐名采苹﹐开元中﹐被选入後宫。妃淡妆明秀﹐慧敏能文﹐又性喜梅﹐所以玄宗赐名梅妃﹐宠爱在後宫四万人之上。但梅妃遭到杨太真妒嫉﹐被迁居上阳东宫。
      玄宗思念梅妃﹐在夜里灭烛召见﹐被杨妃发觉﹐引起风波。玄宗曾将外国所贡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写诗回答:“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後来安禄山起兵﹐玄宗西逃﹐太真亦缢死於马嵬坡﹐等到玄宗东归﹐在梅树旁掘得梅妃尸首﹐胁下尚有刀痕﹐玄宗甚为悲恸﹐以妃礼改葬。
       小说描写玄宗沉溺声色﹐荒淫失政﹐及两妃之间争宠互嫉﹐都具有一定揭露和批判意义。文末“赞语”指出玄宗“穷极奢侈”﹐“其阅万方美色众矣。晚得杨氏。变易王纲﹐浊乱四海﹐身废国辱﹐思之不少悔”﹐更“耄而忮忍﹐至一日杀三子﹐如轻断蝼蚁之命”。这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有力抨击。
      作品文笔细腻﹐杨妃和梅妃也写得各具个性。 梅妃实无其人﹐鲁迅认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推断作者因造此传(《中国小说史略》)。明代吴世美曾根据这个故事改编为戏曲《惊鸿记》﹐写梅妃避迹庵观。後?腿牍o与此传结尾又迥不相同。
       开放分类: 。

    傖***

    2006-08-31 17:59: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