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看诗:讲出作者的名字

首页

看诗:讲出作者的名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佛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请讲出作者的名字和他的简要经历?讲出他的其它主要作品以及他的“字”和“号”?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6-07 10:18:37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解】: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 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 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 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 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风***

    2006-06-07 10:18:37

其他答案

    2006-06-07 10:16:15
  • 冯梦龙,<<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涩***

    2006-06-07 10:16:15

  • 2006-06-07 10:13:36
  •   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
      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
      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据最早的文献(唐李阳冰《草堂集序》和唐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记载,李白是五胡十六国之一西凉国的创建人武昭王李高的九世孙,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在隋朝末年,李白的祖先因罪或其他原因流亡到西域的碎叶,隐姓易名,流寓了五世,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李白的父亲才携带家族重新返归内地,定居于西蜀绵州的昌隆(今四川江油),同时恢复李姓。
      唐朝皇帝也是李高的后裔,所以李白长大以后在社交中常常同唐宗室子弟联宗,以从兄弟、叔侄或祖孙相称谓。   不过可能是因为李白这一房人经历了隋末事故和将近一百年的流亡生活,“难求谱谍”,所以没有得到唐朝政府掌管皇室亲属的宗正寺的正式承认。现在一部分研究李白的学者,把李白在诗文中所标明的与宗室子弟的世代关系,以李白自称为李高九世孙作标准加以核对,发现往往自相矛盾,联系到当时人们冒称宗室,相互联宗,以抬高自己的门第的风气相当普遍,所以认为李白并不真正是李高的子孙。
         李白一生活动主要在唐朝中期的玄宗、肃宗时代。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爆发了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大战乱——安史之乱。这场战乱长途八年,到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才算最后平息。战乱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广大人民惨遭浩劫。
      从此以后,唐朝就开始走向衰落,封建中央集权日益削弱,藩镇割据势力相对强大,战乱不断。李白一生正处在这个由进入全盛到急剧衰落的历史时期。他是这个时期许多重大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人,也是这个时代的卓越歌手。 。

    s***

    2006-06-07 10:13:36

  • 2006-06-07 10:13:33
  • 唐明皇与扬贵妃在沉香亭前赏牡丹,命李白调辞三章,其一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不会不知道吧 号青莲居士 字太白

    小***

    2006-06-07 10:13:33

  • 2006-06-07 10:12:07
  •   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佛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连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水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徒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由)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误。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间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轶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他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与杜莆齐名,也称“李杜”。 。

    落***

    2006-06-07 10:12:0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书画美术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